母豬教」議題最近在網路上討論得沸沸揚揚,究竟誰有資格冠上所謂的「母豬」稱號?誰有資格評論對方就是是「母豬」呢?你有沒有想過「母豬」言論背後隱藏的價值觀和焦慮的原因?當我們抽絲剝繭、釐清脈絡後,會發現我們所厭惡的是個人特質和性為,劈腿、欺騙、傷害等,這些都和性別無關,都可能發生在你我身上,那為什麼要將彼此的性別醜化?

性別議題一向是熱門話題,而近日 PTT 板更掀起「母豬教熱浪」,從網路延燒到生活中。

某天我坐在捷運位子上,正準備閉目養神時,旁邊一位男性的說話內容吸引了我。

「這個學妹超婊的,把我朋友當工具人就算了,跟學長搞曖昧還不承認,感冒還 PO 什麼爆乳照,有病就要治療啊?根本母豬投胎,看到這些母豬就覺得反胃。」那位相貌斯文的男性邊推眼鏡,邊給身旁兩位男性朋友看手機,我想應該是那位「母豬學妹」的臉書。

「你說的這個還好啦,她至少胸部滿大的有六十分;之前我遇過一個女的更扯,長得像迷唇姐還挑三揀四,以後老了就只能夜裡哭哭,因為母豬不意外。」另一位染髮潮男這麼說著,而同行的帽T小哥在聽了兩位朋友對話後,說出了較意外的評論:

「其實我覺得不能這樣說女生,因為很多男生也會劈腿,不然就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還不自知啊。」

此話一出,頓時讓斯文男與潮男沉默十秒,但斯文男立刻取笑帽T小哥、要他去創立公豬教,三人就在嘻鬧聲中,走出捷運車廂門。

有人認為母豬教等於厭女,有人覺得母豬、厭女一邊一國,也有人鼓勵創造公豬教;但事實上,會讓我們感到不悅的,從來不是性別,而是某些人的性格特質,尤其在愛情裡更是如此。就像當某個女人把男人當行動提款機,榨乾存款後揚長而去;或原本和古意男交往,結果認識富二代後立刻甩人,卻沒想到慘遭始亂終棄,那麼想當然地,這些女性必被蓋上母豬 CAS 認證標章,成為眾人配雞排珍奶的八卦話題,並且在底下幫 QQ。

但相對地,倘若某個男人表面像梁山伯專情,私底下卻到處約炮;或是在被女性拒絕告白後,仍然像貪食蛇般緊追誘餌不放,最後被以性騷擾罪名提告,可想而知,這些男性的額頭也會被烙上「渣」字,並且獲得「魯蛇肥宅不意外」等稱號。

而事實上,當我們冷靜抽絲剝繭、釐清脈絡後,會發現我們厭惡的根本是個人特質,舉凡劈腿慣性、欺騙成癮、過於自我抬舉等,這些都和性別無關,那我們為什麼要將彼此的性別醜化?

推薦你看:母豬與母豬教不是敵人

除此之外,人性的自卑、恐懼與嫉妒,才是導致厭惡性別的開端。

例如有些女人喜愛或選擇與外國人交往,可能會引起某些亞洲男性的打擊或自卑感;又或者當男人求愛過程不順,導致信心喪失、卻將罪都歸咎於女性身上,並逐漸慣性貶抑女性,甚至以此為樂。

同樣地,有些女性在經歷多次分手後,造成嚴重不安全感,於是將男人貼上「都是壞人」的標籤;或者因為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例如目睹父親外遇、家暴),變得恐懼面對於男性,進而厭惡男性,甚至憎恨。

而這些跡象,來自於性格黑暗面、或生命經歷造成的突變,而我們不該急著將性別分裂化,而是要找到深藏在心中的人性陰影與劣根性,將宛如藤蔓般的偏見,從思緒上重新整理剷除與調整。

推薦你看:【插畫專欄】沒有永遠的正面思考,每個人都有黑暗面

性別是很深的議題,關於父權社會、環境經濟結構、文化風氣等,有時候不是睡醒就能改變的事情,甚至說穿了,這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無法改變;但慶幸的是,至少我們願意讓時代變好,並且能藉由文字與講座,進行觀點溝通與吸收。

而無論在愛情、生活、或是性別相處中,我們試著不僅為自己著想,也留一份空間替對方考量。就像在愛情裡學習誠實與尊重,期許自己別帶著欺騙的心與對方交往,即使無法開花結果,也不該傷害對方;在家庭裡,家事共同分擔、問題用溝通達成共識,而不是用性別來分責任;在生活裡,尊重每個人的性別氣質,勇敢拒絕性別暴力;最重要的是,學習擁抱彼此的性別、認清自己的情緒、做出對的決定。

所以,倘若發現異性令自己情緒不悅,在造成性別厭惡之前,不妨先冷靜下來,思慮是否為自己的黑暗面作祟,如果是因為長期追求失敗、或是害怕被劈腿的例子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那麼該做的是提升自我成長,而不是留在原地厭恨。

同場加映:單身日記:愛過的人給我黑暗,多年後我才知道那是禮物

相對地,如果厭惡本質的根源,是那個人的教養問題、而非關性別,那我們也該走出醜化性別的框架,讓所有性別都不被傷害,並且得以倚靠;因為性別平權,從尊重與互相著想與付出開始,而親愛的,記得別將人性之惡與厭惡性別太快畫上等號。

畢竟人們怎麼思考,性別就怎麼生存,而性別的本意從來是愛與融合,而不該是恨與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