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孕事專題,我們希望每篇文章的議題發起,都能有後續追蹤報導,透過不斷的討論與反思,期待一個更好的世界。以「懷孕」做為起點,看到小媽媽的困境,透過制度與心理的改變,我們期待一個更友善的台灣社會。)

女人迷八月孕事專題,我們想回到活著的起點——生。懷孕主題出爐後,我耐心下來思考除了不想生小孩以外,環繞在我們成長中的疼痛。於是,我特別想起了那些挺著大腹便便卻嬌小的身子,他們是一群懷孕的未成年小媽媽。

「他跟你同年,有兩個小孩了。」我記得母親帶著調侃語氣在街坊鄰居孩子背後這樣說。

國中、高中、大學,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孩子。他們走得更快,人生極速邁向下個里程。


(圖片:電影《真愛繞圈圈》)

那些懷孕的少女淪為鄰居飯後的笑柄不是個案。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國內每年約有 3000 名小媽媽,其中有 7~8 成是兩情相悅,另外勵馨基金會每年協助數百件 2 到 3 成的性侵個案。

2015 年台灣總出生通報 21 萬 6225 名新生兒中,有 3230 名新生兒的母親為未滿20歲的青少女,(最小的為 12 歲,多數分布在 19 歲),約占當年度出生通報新生兒數 1.49%,其中活產 3162 名,死產 68 名。

小媽媽懷孕衍生的問題有許多:九月墮胎潮、如何面對社會歧視、如何評估孩子是否該出生、孩子出生後小媽媽的面臨的社會處境。這篇文章,我想針對的是在性資訊越來越廣泛、未成年少男少女對此態度愈趨開放同時,我們要如何關注「懷孕中的小媽媽」以應對社會的變遷?

為什麼太早生不好?看見小媽媽的真實處境

台灣女性面臨的困境之一,20 歲前太早生,30 歲後別人說小心成為高齡產婦,落在這十年間,多數女性面臨大同小異的催生宿命。

早生是不是真的比較危險?國健署婦幼健康組說明:「雖然未滿 20 歲青少女生育 2015 年數值已較 2004 年的 7516 名新生兒下降,但每日仍有約 8.8 名新生兒是小媽媽所誕下,影響所及,死產率達 2.11%,較該年度平均死產率 1.16% 高出許多;早產率 11.92% 更明顯高出平均的 9.37% 許多,且新生兒出生體重未滿 2500 公克、落入低出生體重比率有 12.11%,也比平均低出生體重率 9.03% 高。」

小媽媽之所以生產危險是因為「沒有在安全完整的醫療體系下生產」,她們被列為「高危險妊娠」孕婦 [註1],母親容易產生像是妊娠毒血症或是妊娠糖尿病等婦科併發症而不自知,胎兒也無法早期篩檢出是否罹患遺傳性疾病,發育是否正常,造成新生兒先天不良或是早產。

另外,小媽媽若隱忍懷孕情形,自主生產也會阻礙健康生育。

另外可能的影響是早生讓女孩更早步入傳統婚姻制度,這群小媽媽更可能因此影響受教育的機會,甚至對其未來生涯規劃及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就算這些小媽媽想回到校園,還可能遭受同儕異樣的眼光,步入職場又面臨社會先入為主的差異對待。


(圖片:電影《真愛繞圈圈》)

守貞卡阻止還是助長未婚懷孕?

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的教育如何解決?我聽過有人在青少女時期拿過學校發的守貞卡,老師在講台上開宗明義地問,有同學反對請舉手,沒有的話請大家在守貞卡上簽上姓名;我也記得自己成長中一邊吃飯一邊看著學校電視共同播映的墮胎影片,那個夏天,每一頓飯都很難熬。

面對資訊擴散一如病毒傳播的當今,學生要攝取性愛資訊不再困難,打開網路滑滑手機,性愛畫面與呢喃無所不在、沒有分級地勾引著「被體制與教育禁止」性好奇。

越是禁止我越要嘗試的心態,讓更多未成年青少男女欲進行性行為。根據英國防止兒童受虐協會(NSPCC)報導,由於科技發達,11~12歲的小孩已有 28% 看過成人影片,而 11~14 歲的年齡間,更是已經高達 53% 的人稱看過 A 片,其中 14 歲的青少年看過的比例也高達 94%。而在研究 13~14 歲的男孩之間,有 39% 表示想要模仿 A 片的內容。

數據表示越來越多的青少男女從 A 片建立性別觀,但當 A 片中的世界未必真實,家庭與學校教育該如何補足孩子對性別與性愛的認知愈加重要。

延伸閱讀:專屬女人的 A 片!看 Female porn 如何標示新時代來臨

所以在看見孩子認知性愛的平均年齡下降時,我們該做的不是禁止孩子接觸與認識,而是協助孩子在資訊紛紜裡學習從事性行為後必須承擔的責任,以及性行為必須建立在合議與尊重的基本觀念。

看見小媽媽困境,從卸下偏見開始

另外,我們必須建立讓少女安全說出自己懷孕的環境。除了媒體傳播的力量,個人輿論也很重要,下一步我想思考的是我們如何將對未成年懷孕的批評指責轉化為支持,讓無助的小媽媽有更健全的生育過程。

「不是傻就是愛玩」等社會對小媽媽的刻板印象常造成以下後果:因為飽受排擠無法回到校園、因為缺乏理解陷入憂鬱、因為社會偏見就業率低、因為必須照顧小孩犧牲未來...等。

除了政府必須正視青少年父母需求,給予托育、經濟等生活支援,並透過教育宣導破除小爸媽的性別刻板印象。身為個人,歧視也是一種嚴重的暴力,我們應該主動幫助拆除污名。第一步是認識那些願意生下孩子的小爸媽。

當小媽媽承擔「愛玩不懂事」之名,小爸爸也承擔「加害者指責」,但事實上,在兩方的「選擇」下並沒有受害者產生,若其中真的有人受害受委屈,多數是社會的偏見造成。

我並非說我們必須完全以同理與憐憫對待小媽媽家庭,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給小媽媽家庭的專業協助,我們有很多理由可以相信未完成學業、缺乏經濟基礎的少女少男沒有足夠能力撫養小孩,所以無論是家庭或社會,都該伸出援手,讓這些成長中的爸媽適應婚姻與生育教養。

同場加映:你沒想像過的女性心酸!「我需要避孕藥,因為...」

從背書包到背孩子,小爸媽的一哩路

身為成年的旁觀者,可以協助未成年家庭的有:

一、判斷是否應該要生下小孩:讓小爸媽清楚認知生下小孩可能會有的情況,以及必須學習的能力。

二、消除小爸媽歧視:從個人開始停止以「壞女孩、年輕不懂事」等道德譴責阻礙他們的生存之路。以及企業及政府、校園應從制度提供更友善的就學就業政策,幫助小爸媽完成學業與進入社會。

三、幫助小爸媽組織家庭:停止咎責的下一步,不是全然幫小爸媽養育孩子,而是教導他們心智更成熟的面對自己與孩子。

從背書包到背孩子,每個小媽媽小爸爸都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希望他們在這條路上,除了報紙的社會新聞,能獲得更多關心,收起質疑與譴責眼光,我們需要給他們更理性的撫養環境,才能讓小爸媽不只有一種被看見的生命敘事。


同場加映:勵馨落實「多陪一里路」的精神,以補足法令不週、社福資源之不足,目前,全台灣 12 個各分事務所都提供青少年父母懷孕期或生產後等不同階段所需要的服務。

有需求的民眾,請洽「全國未成年懷孕諮詢專線」:0800-25-7085(愛我,請你幫我),或勵馨官網的線上諮詢:www.goh.org.tw 。

 [註1]高危險妊娠篩檢:泛指非正常的懷孕,在懷孕過程中對於母親及胎兒有潛在的危險。導致高危險妊娠發生的危險因子很多,如過去的疾病史、營養狀況、精神狀況、藥物使用狀況等。避免高危險妊娠最好的方法是懷孕前的諮詢及懷孕後的定期回院產檢,以謹慎的態度、加以定期檢查,才能確保生產之順利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