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習慣在街頭或百貨公司裡隨手接下試用包嗎?你習慣塑膠瓶的質感和上頭滿滿的化學元素嗎?臺灣的在地品牌米膚突破了對保養品的想像,從內容物到包裝瓶,堅持裡外如一。使用來自台東的米糠,打造敏感肌也會愛上的無壓保養品。

對於稻米,你腦海中的想像是什麼?

是農人低低彎著腰,鋤禾日當午的辛勤成果;是兒時放學後熱騰騰的期待,縷縷白煙蒸騰著粒粒晶瑩剔透。稻米,是默默給予營養並拉拔我們長大的母親,更曾是成就台灣經濟奇蹟起飛的寶貴作物。然而現代飲食越趨多元,糧食自給率越來越低,米飯漸漸自台灣人飲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退下。

習慣精緻飲食的我們,已經多久沒有仔細品嘗白米最簡單的滋味?又有多久,不曾在田野間,凝望那一片迎風搖曳的稻浪?

同場加映:下鄉務農、美食手做,一場回歸簡單的食物革命

「我們期待打造一個回歸自然的品牌!」三個七年級生,帶著用心打造的在地米保養品牌「米膚」勇闖美容保養領域。沒有龐大的資金支撐,只憑滿腔想要把事情做好的熱血與決心,他們希望喚起人們對大地的情感,除了用心感受每一粒米的珍貴及獨一無二之外,也能回歸更天然的生活型態。


圖/米膚提供

七年級生打造台灣在地品牌,為萬噸廢棄米糠注入新生命

米膚的創辦人之一黃麒芳,有一套自己的自然哲學。由於長期受敏感肌困擾,吃的用的都必須小心謹慎,看過很多文獻和醫生之後,她驚覺不管是飲食或是保養,其實都是過度文明和精緻加工的物質,都不是身體所需要的。

「慢慢地回歸到吃米食的生活,如同我們的品牌提倡回歸自然一樣。」

而一直以來都會自製保養品的麒芳,發現越來越多人因為外在毒素累積而體質改變,便決定開始打造品牌,推廣這個理念。回顧產品研發過程,麒芳說自己從第一道選料開始就是親力親為,光是化妝水的打樣階段,來來回回測試好多次,相當慎重,「而且每次打樣都讓最敏感的皮膚試驗過,就是我自己啦!」

與你分享:創業最重要的不是迎向成功,而是面對失敗

身為超級敏感肌的她也提及,其實過敏原有很多種,無法保證每個人對過敏的反應一樣,所以只能從原料基本做起,盡量挑選植物性的、一些在學術研究上沒有引發過敏的原料來使用。

而米膚最引以為傲的明星素材,就是來自台東池上的有機「米糠」。 

延伸閱讀:7 種台灣東部你沒想過的美好,香港女孩看到了

米糠,是糙米褪下的糠層。外型雖不起眼,卻是整顆稻米裡營養成分最高的部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古時候的女性就已經知道將米糠磨碎放入布袋擦拭肌膚,以米糠作為原料的保養品在日本更盛行已久。

「台灣是稻米王國,卻還沒有一個在地品牌願意去凸顯米糠的好。」台灣一年有 40 萬噸的米糠在從糙米加工成為白米的過程中所拋棄掉;然而,廢棄不代表不重要。米膚為米糠注入新生命,也為大地注入源源不絕的生命循環。

拒絕試用品等一次性耗材,努力追求回購率百分百的米糠保養品

世哲和麒芳第一個品牌「一片綠葉」創立初期,沒有多餘資金投入行銷,只能勤跑市集打知名度,站在第一線介紹自己的產品。大品牌可以標榜一天賣幾百萬支商品,麒芳追求的則是回購率,「我們就透過細水長流啦!」把所有成本投入在保養品本身,並發揮最大效用是他們的堅持。麒芳說,每支產品自己都從零開始參與,一點一滴努力付出的心血,曾有客人問她最喜歡自己的哪個產品,她想了很久無法回答。

客人嘲笑她沒有使用自家產品,麒芳說:「才不是呢!每支產品都是我親手打造的,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我無法從孩子中比出優劣啊!」

後來那位客人買下所有的產品,並持續的愛用著一片綠葉。

「我們最開心的是產品的回購率幾乎是百分之百!」跑市集的過程,得到廣大迴響,甚至有觀光客到台灣買了產品後,回國仍想盡辦法將產品運到國外。「每個對產品的讚美都是我們很大的鼓勵。」如今第二個品牌「米膚」誕生,工作繁忙的程度提高沒辦法繼續跑市集,負責行銷的郭庭翰加入,想運用其他辦法讓大家認識米膚的理念。保養品需要親自試用才能增加顧客的購買率,但米膚卻堅持不發行試用品,庭翰說:「雖然知道這樣很難推廣,但這些試用品容器都是一次性的垃圾,我們不希望又再增加地球的負擔。」只在固定店面設試用區,貫徹了他們想要保護大地的決心。

必有迴響:迷人週報: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環保小尖兵


米膚創辦人郭廷翰〈左〉、林世哲道出品牌創立的艱辛。(圖/古芹)

從裡到外的安心,連瓶子都是米糠做的!

「有記憶以來,媽媽總是使用著天然的保養品,從小在耳濡目染之下也認為回歸自然是件很重要的事。」談到對於天然保養的看法,另一位創辦人林世哲笑著說。設計背景出身的他更進一步地認為,台灣有很多好東西,但就少了些包裝、設計,雖然品質好卻較難推向國際舞台。

回顧剛出社會時幫別人做設計,容易被限制想法,「一直在想,如果今天我是老闆,我會把品牌做成甚麼樣子,我想要做自己心裡喜歡的模樣。」

在好質感的宣傳片和包裝下,不少人都以為他們是有錢的大企業,世哲笑著說:「其實不是啦!我們只是有滿腔抱負想把事情做好!」

創業,除了希望將米的根本帶進保養品外,更立志將保養品與環保做結合。米膚除了保養品本身以米糠做為原料外,更特別的就是它的容器。

「為甚麼叫做全米糠保養品,因為我們連瓶子都是米糠做的!」世哲說,過去米糠只用來餵鴨,其餘的都直接被燒毀,十分浪費。除了利用營養成分之外,米糠製作容器,可以增加其使用機會,也能降低石油的使用量、碳排放量,讓「米膚」成為一個裡外如一的天然品牌。


圖/米膚提供

利用米糠製成容器是米膚很大的挑戰,世哲說,在創立第一個品牌一片綠葉時,就開始尋找農廢料做環保瓶器的可能性,試過許多素材,最後才選定米糠。世哲拿出他們由米糠和澱粉纖維加工而成的「米糠粒」,小小粒子似乎透露著努力耕耘的粒粒皆辛苦。由於堅持在台灣生產,台灣塑膠瓶器工廠大多外移,生產米糠容器必須特別清洗機台、替換原料,還不會增加工廠收入。「對傳統工廠來說,他們會覺得沒必要這麼麻煩,做塑膠料就好。」

但米糠瓶器也讓塑膠工廠起了微妙的變化!以往塑膠工廠總充斥的化工塑膠的臭味,米糠容器生產的時候,整個工廠都是香的,好像變成了食物工廠一樣。

延伸閱讀:澳洲創業家劉道薇 Sarah :「美好的世界不會憑空出現,但我們能從改變自己開始」

「作業員很開心的說以前都沒有這種香味,還看著米糠容器擔心它會被老鼠吃掉。我們還就把瓶子放置在工廠的角落,想看看有沒有老鼠會來。」世哲俏皮地說著,我好奇問最後老鼠吃瓶子了嗎?他笑說:「當然沒有啦!」

米糠做成的容器,也要丟進焚化爐嗎

以米糠作為容器能在回收焚燒時減少碳排放量,但「焚燒」兩字卻令我十分好奇,做為資源回收物的容器,為甚麼最後還是被燒掉呢?其實,台灣的塑膠回收率並不高,在這些回收物中,符合回收重塑標準的塑膠物質不多,塑料在經過篩選後,九成以上最終仍和一般垃圾一起進到焚化爐。回收塑料只能拿來作輪胎、招牌或電線外層等較粗糙的塑膠,也不能再製成任何食用、保養品的容器。世哲說:「而且在重製過程中,這些塑膠製品依然會在高溫下產生有毒物質,很多人是不知道的。」

之前米膚也嘗試用回收再生的塑膠粒做容器,然而回收製成的塑膠粒除了顏色無法調整外,也難以追溯其來源,可能有醫療器材,也可能是飲料罐、洗髮瓶等等。這也是為什麼他們選用米糠的原因,米糠作的容器,淡淡米色加上一些米糠纖維,好似手上拿的和內容物是一體的,燒掉後也較不需擔心產生的有毒物質,比起製造塑膠物質再回收,米膚想找尋一個盡量減低製造上浪費的方法,才是從根本開始的環保。

來自台東的有機米糠,自己的環境自己保護

「我深怕有一天,我們都會忘記米真正的滋味。」米膚走訪台東池上拍攝宣傳片的過程中,老農夫林大哥在宣傳片中道出自己的憂慮。隨著飲食的多樣化,米,我們曾經最重要的主食,也漸漸退下這個地位,不再那麼為人熟悉。麒芳說,現在很多人推崇「吃食物本身」,也就是回到食物最根本的樣貌,而這也是米膚的初衷,「讓皮膚回到最原始的狀態,才能好好吸收營養。」

同場加映:從穿著開始回歸自然,無毒服飾三件事


圖/米膚

這次宣傳片大受好評,世哲卻說:「可以更漂亮啦!但很多田都禿了。」雖然可惜,11月中的拍攝期,稻米卻應該已收割完畢。農民說,去年冬天來得特別晚,到 11 月都還很熱,也影響了收割的時間和稻米品質。「但人們可能沒意識到,這都是氣候暖化造成的結果。」世哲說,這些問題現在不努力解決還是會一直存在,對於農民、對於下一代,需要更多重視環保的人與企業投入發想,希望能為更多一次性商品找到可替代的再生資源。

訪談最後我試用了米膚的化妝水,在擠下這滴保養品的瞬間,麒芳興奮的介紹著:「妳看這個水珠稠稠的,不會馬上流出指縫,就可以少用一張化妝棉了!」這不僅僅只是個護膚產品,米膚背後所蘊含的真諦,更是伸手擁抱,與我們所熱愛的台灣這片土地,緊緊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