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青少年打扮歧視看性別刻板印象,當我們替他們貼上「不像真男人」的標籤時,同樣加深了環境的歧視目光。

那天晚上閒來沒事,拿起手機隨意滑滑臉書,就看到朋友轉了這張圖。一開始我其實是沒有太多想法的,畢竟對我來說這些孩子的喜好真的是讓人覺得自己已年華老去,對於這個世界的理解開始有了代溝。不過反正每個人情慾或情感投射的對象本來就會不同,倒也沒礙著誰。然而,當我點開留言看到一連串充滿歧視與偏見的言論時,我開始覺得不舒服,甚至是生氣了起來。


截圖自臉書

在留言裡,不少人認為這些青少年是「一堆妖精」,有人說他們是「抹口紅嗎?見鬼了!」、「我以前唸男校,他們來我會擔心」、甚至還出現「噁心,男生都不男生了」等具有攻擊性的言語批評圖中九個男生的穿著打扮。

分析完這些言論可以發現,不少人攻擊的點都從這些男生「很娘/很不男生」出發,同時也把這樣的形象與「幼稚/中二/不成熟」連結在一起,但這樣的情形,不正是充滿偏見的大人,把性別刻板印象套到這群正處於自我探索期的青少年身上嗎?

同場加映:運動場上的性別歧視:男人打排球很娘?攻擊女生不要臉啦?

當這個社會開始有不同的聲音,期許環境能「更多元」、「更開放」、「更包容並尊重差異」的的同時,嘲謔青少年品味的批評風向,不正也是將這些男孩女孩推進主流規範與框架的死胡同?

「你不是真男人?」貶抑陰柔氣質的性別刻板印象

從言論中可以發現,將圖中這些男孩歸化為「你不是真男人」,是最常被採用的批評策略。透過這樣的語彙將這類青少年排除於「正常男人」的框架之外,認為他們「不夠男人」,並以此鞏固了自己陽剛男人的形象。

同場加映:【厭女症】「下輩子我要做男人」的厭女潛意識

然而,這樣的狀況卻也是對於陰柔氣質的壓迫與貶抑,彷彿男孩只有成為符合主流社會期待的「男子漢」,才是正常、成熟、甚至是乾淨的象徵,並一概否認男孩可能的多樣化性別氣質與展演,似乎將那些「敗壞的」陰柔男孩去除就能夠讓社會更進步。

但事實上這些歧視正是讓許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感到壓抑與自卑的重要因素,使得無數本該亮麗繽紛的笑臉漸漸黯淡、對於歧視與偏見開始不聞不問,最終將自己塞進社會所期待的性別框架裡,抑或是被邊緣化而在社會的陰暗角落成為早凋的玫瑰。

「年輕人就是不懂事啦!」以成年人為中心的「進步」思維

而留言中除了可看到諸多貶低陰柔氣質的言論之外,也有不少將重點放在這些男孩「年輕不懂事、等長大就會後悔」這件事情上,若將這類言論的問題與前段合起來看,便不難發現其中的盲點,那就是假定這些青少年在長大之後必會為此刻的自己感到後悔與羞恥,而沒有去意識到這類想法正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成熟」形象,而將這些男孩歸類為「不夠進步」「不夠成熟」的「中二屁孩」,這也是不同時代中老一輩看待年輕一輩最常發生的文化現象。

然而我們必須明白,「中二」與否,往往是出於個體有無責任感與意識,去擔負起自己所做的決定,而非在於一個人的年齡與外型,更何況樣貌的形塑是人生中不斷變動、且沒有好壞標準的進程,如同諸多人在青春期的打扮與進入大學與社會後的打扮也大不相同,現在的我們又為什麼要成為一個我們曾認為的「討厭的大人」,嘲笑我們現在所認定的「中二屁孩」呢?

不論是因為外貌形塑而將青少年視為「娘娘腔」或「中二屁孩」,都只是出於對異己的排斥與厭棄,將他們歸化為他者,以鞏固自身的主體性而已。

儘管每個人喜歡的對象可能大不相同,任何人都不該試圖打壓,並認為青春期的男孩應該遵循社會規範與陽剛特質,進入所謂「男人」的「常軌」,成為「崇陽貶陰」共犯結構的一員;也不該對於不同於主流框架的外型、衣著等樣貌展演群起攻之,將之標籤為「落後、不成熟的」,畢竟如果我們對於性別與身體展演的想像仍舊如此扁平而單一,要如何驕傲的宣稱這是個尊重多元、包容異己的平權社會呢?

推薦閱讀:起心動念與實踐都是多元!女人迷內容準則 Guideline

真正的平權,應該是給予不同個體足夠的自由決定自己的樣貌且不被抨擊,在尊重、理解與包容差異的前提下,才能讓「只有自己能夠決定自己的樣子」不再只是一個空泛的、政治正確的浪漫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