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著《追婚日記》覺得納悶嗎?為什麼 30 歲總是個坎,逼女人要往「自己」離去,投向婚姻價值。或者,許多文章告訴你:單身沒關係,我們只是在等待「總有一天」,有人來彌補你單身的缺憾。愛情和結婚,真有那麽重要嗎?

我們都曾有一本「催婚日記」

2015年是我大學畢業出社會的第年,第次以「社會新鮮人」的身份體驗過年回家。我來自福建閩南地區,這是壹個民風保守的區域,傳統的舊思想仍植根於我的父輩。所以,今年25歲的我,在父母看來已是適齡女子。因此,我也第壹次體驗何為「催婚」。

畢業後因緣際會,我只身來到國外工作。在異國只有兩個朋友,沒有至親。父母說,至少妳在異國得有個依靠,意思是有男朋友,如果僅有朋友,在關鍵時刻也不定會真心幫妳。我知道,他們這是在擔心我個獨身女子在外不太安全,發生事情也沒人照應。

延伸閱讀:為什麼「剩女席」讓人害怕?結婚不該是人生進度表上的代辦事項

所以,他們甚至下通牒,如果在那裏沒有找到依靠,明年就得回國。他們說到這裏,我通常無話可說,因為他們不會想到妳願意個人跨越千萬裏來到國外工作的緣故。對於我這種理想主義的人來說,也無法叫現實主義者理解何為「理想」。只能回應,如果我願意回來,當初就不會選擇出國工作。

也許這很任性,但我知道,我的人生必須自己主宰。因為我相信,人的生最終只有自己能夠對自己負責,所有的經歷都只能靠自己去完成,即使父母,他們也只能是妳命運的旁觀者。

就像龍應臺以一個母親的角度說的:所謂父女母子場,只不過意味著,妳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妳站在小路的這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妳:不必追。

然而,有多少中國父母能夠明白這點?就算明白,又有多少人願意尊重子女的選擇,願意默默守護旁?

新年回家期間,聽同學說起個極端例子,同學的朋友(暫定為A吧)與男友戀愛,遭家人反對,方面是男方並非本地人,另方是男方經濟並不寬裕。其母親以死相逼,要求A嫁給另個在本地的經濟條件較好的男人。A妥協,其母親用年的眼淚博取A的同情,希望能得到A的原諒。然而,我和同學致認為,就算年過去,A嘴上原諒其母親,但心裏永遠都會有份恨意,尤其當A的婚姻生活並不快樂時。

回泰國後,與朋友聊起這件事,我們致認為,中國式父母催婚、逼婚,從根本上說,這是中國文化的腐朽,是余孽。他們或許也曾經歷過被催婚、逼婚,也知道並不好受,但他們似乎好了傷疤忘了痛,總以「父母」的名義來繼續「禍害」下代。

在父母眼裏,子女只有結婚了,才算成人,否則他們就有操不完的心。好似子女結婚,父母也就完成任務,不結婚,讓父母完不成任務,子女倒成了罪過。然而,及時結婚了,父母還是放不下,又要催子女生孩子。

中國式催婚的基礎:傳宗接代

我想,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子女能過上幸福安定的生活,而所謂的幸福安定,在他們看來則是建立在「傳宗接代」的基礎上。這讓我想起柴靜在《看見》書裏說的段話,雖然對象是同性戀,但同樣適用於異性戀。她說:「我們的社會為什麽不接納同性戀者?因為我們的性文化裏,把生育當作性的目的,把無知當作純潔,把偏見當作原則。看見愛情應該是個靈魂對另個靈魂的態度,而不是個器官對另個的反應。」我想,這也是相親市場如此火熱的部分緣故。

說實話,雖然相親也是尋找愛情的一種方式,但總覺得相親就是把自己擺上砧板,待父母或自己幾經衡量相親對象有幾斤幾兩重,也考慮自己的條件後,再估價把自己賣出。相親是父母所期待的「傳宗接代」的體現。

推薦閱讀:讓我們談談剩女與勝女:經濟與情感獨立的自由

所以,從開始,我就告訴父母,我拒絕相親,但我也沒有承諾我要自由戀愛。因為在我看來,愛情只能在我人生序位的後端,有無皆可,因為幸福感並不是只有兩個人才能創造。個人也許不是特別幸福,但好過兩個人的不幸福。

結婚不該是女人的最終追求和價值體現

最近,朋友圈很流行「願」句式,比如,願所有的姑娘都可以嫁給愛情;願有人憐惜妳最糟糕的樣子;願愛妳的人是被妳吸引的。還有「總有天」式。比如「總有天,會有個人看過妳寫過的所有狀態,讀妳寫過的所有日誌,看妳從小到大的所有照片,甚至去別的地方尋找關於妳的信息,試著聽妳聽的歌,走妳走過的地方,看妳喜歡看的書,品嘗妳總是大呼好吃的東西。因為,他想彌補上妳的青春裏,他遲到的時光」。

讀著很浪漫,然而,作者如何就肯定每個人都能遇到那個人?尤其在女權主義盛行的今天,「不將就」早已成為社會新風。

有人說:「愛個人最好的方式是經營好自己,給對方個優質的愛人。」這句話讓我有點哭笑不得,我想問,難道經營好自己就是為了遇見另半?難道妳的人生價值就只能賭在妳的另半?

方面,我認為女人應該經營好自己,在可以遇見另半的條件下,愛情也分階層,磁場會讓相應階層的人相吸。所以,層級越高的人,遇到的也會相對層次較好。有人總在抱怨自己遇到渣男,但是卻從來沒想過自己是否足夠優秀,足以遇到所謂的優質男?

方面,我認為女人經營好自己的目的不是為了遇見另一半,而是為了活出自己的價值,讓自己幸福。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男人。

在泰國有多種性別的戀愛,除了異性戀,還有同性戀、人妖戀。這裏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女人並不著急,她們寧可單身,也不願意將就。也許,在她們看來,與其和一個無法達到心靈契合的人在一起,不如有價值的、幸福的單身生活。

推薦你看:結婚,不是女人人生的必選題

生命的目的在於實現自我價值和幸福

戀愛不是生活必需品,結婚也不是戀愛的必然結果。有句話叫: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是耍流氓。這是一句邏輯有問題的話。在中國人的傳統意識中,結婚是戀愛的目的,雖然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句話也是漏洞百出),但總有人願意奮不顧身往下跳。

我有一對老年朋友,他們今年都已過花甲,但兩人從未登記,也未舉行結婚儀式,但他們已經生活三四十年。很多人會覺得奇怪,從法律上說,他們是同居。但他們卻認為,難道只有披上嫁衣、辦個婚禮才是夫妻嗎?我們的生活就像其他正常夫妻一樣,也很幸福。、

作為「不婚主義者」,一方面我認為愛情於我可有可無。

沒有愛情,追求事業,我也不需要被外界定義成「剩女」、「勝女」或「勝力女人」,因為生活是我在過,不需要別人作出褒貶評價。另一方面,我也覺得即使有愛情,也不一定需要婚姻這個形式來維持和延續。看過林依晨演的《追婚日記》,很奇怪,為什麽中國女人總是把30歲設為自己的門檻。

若有一個固定男友,那麽便開始給對方施加壓力,想要結婚。說穿了,其實是想要壹個名分,從而實現對對方的占有。可是,愛情從來不是占有,結婚也無法保障此生都能相守。那麽,愛情和結婚,還有那麽重要嗎?

你會喜歡:妳是嫁給他,還是嫁給他的背景?

總而言之,我還是認為,戀愛和結婚並不是女人的最終目和最終歸宿,生命最重要的是活出價值,活得幸福,而這種價值和幸福,一個人也可以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