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高敏感一族嗎?喜歡獨處、討厭飢餓、總是被說過度認真
根據研究,HSP 對環境和他人情緒的敏感,讓他們成為比較有創意和比較有良心的人,許多藝術家、詩人都屬於 HSP。但是,這類人士同時也是憂鬱症和精神疾病的高危險族群。
根據研究,HSP 對環境和他人情緒的敏感,讓他們成為比較有創意和比較有良心的人,許多藝術家、詩人都屬於 HSP。但是,這類人士同時也是憂鬱症和精神疾病的高危險族群。
你需要的是一個珍惜你強的方面,也珍惜你不那麼強的方面,並且能夠給你一些「反哺」的人。換句話說,這個人喜歡和欣賞是你整個人,同時他也有你欣賞的部分,你們之間的給予和啟發是相互的。
在面對他人低潮時,我們要付出「同理心」還是「同情心」?雖僅有一字之差,但給予對方的感受卻是天差地別:同理心能激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但同情心卻只會讓雙方更加疏遠。
近兩年,我漸漸發現身邊有著這樣一群人:他們帶著諸如「內向」、「低自尊」或者「敏感」這樣的標籤,可一旦深入接觸,就會發現他們內心其實覺得自己非常「特別」 、「重要」。
川普式溝通代表他的狂傲不拘,郭台銘的溝通代表了他的執意不馴,每個人的溝通方式,都在傳遞你是怎麼樣的人
你也是嗎?生活中彷彿不僅需要承擔自己的情緒,還需要額外肩負一份別人的情緒,有時想要視而不見,卻關不上自己異常敏銳的「雷達」。
重點是讓伴侶與自己彼此的需求都能夠符合,也不讓伴侶有被責怪的感受,清楚地知道彼此本身就是不同的個體,隨著年紀的增長,那些對愛情的幻想與浪漫化也該慢慢地被放回現實,並非有兩個完全相同、像是拼圖般契合的兩個人,而是在不斷地溝通理解、彼此尊重與願意承諾的共識中,慢慢地找到彼此能夠舒適相處與自在做自己的形狀。
很多書和文章告訴你同理就要專注傾聽、眼神交會、配合對方語速和語氣、尋找心情線索等,但本文更想告訴你,如果同理心在職場上這麼重要,為什麼我們這麼困難做到?
每個人之所以希望被他人所懂,是源於「自我印證」(self-verification)的需要。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是需要被「他人對我們的看法」所印證的。
善與惡的距離並不太遠。人的發展不是單一層面,只因為人的內心與行為,是複雜與多面向交錯而成的結果,只就單一層面的出發是沒辦法詮釋行為與模式的。對照台北市市長柯文哲這幾天的言論:「要自焚,拜託去河濱公園,不要在公寓裏呵呵呵⋯⋯」後又解釋著「有些自殺的方式會造成社會不安,終究是要減少自殺」,電影內的惡與掙扎過於真實,但受挫與失望到走到真正自殺或是瘋狂的那個轉念之前,在現今社會裡,身為旁觀者的我們,都曾可能直接、間接的或推、或拉著這些正在受挫與失望的人產生這些意念。
我在很多女生朋友口中都聽到過類似的故事。她們覺得委屈、不被重視、覺得無法溝通。也有男生朋友跟我抱怨過,女生「事太多」,總是琢磨不透她們的心思;還是男生之間互相都很好懂。一位雙性戀的男性朋友也曾告訴過我,和男性發展親密關係與和女性發展親密關係的感受是很不同的。
讀小林美佳《為什麼會是我》,面對性侵事件,不只是受害者,其實我們都是多麼渴望世人「理解」。為了得到理解,就必須要勇敢表達。
為什麼工作與生活需要平衡?難道女人就不能過「不平衡」的生活嗎?根據女人迷女性影響力調查顯示,68% 的女性表示職場最大挑戰是角色過多、時間難以分配。渣打銀行舉辦「國際婦女節論壇」,邀請三位講者 IBM 台灣首席營運長 Shirley、渣打銀行個人金融事業處負責人 Kate、台灣 6.0 希望工程執行長沈芯菱從自身出發,分享自己身為女性的經驗故事。他們認為,女人其實不一定要事事「平衡」,而面對角色限制與挑戰,關鍵不是難度,而是你的態度!
為迎接國際婦女節的到來,渣打銀行於 3 月 7 日舉辦「國際婦女節論壇」,以今年活動主題 -「破壞式的多元力:女力綻放——創意‧跨越性別與世代」為出發,盛邀行政院數位政務委員唐鳳、IBM 大中華區敏捷轉化委員會執行長暨 IBM 台灣首席營運長管玟玲、台灣 6.0 希望工程執行長沈芯菱以及渣打銀行個人金融事業處負責人林素真,分享創意與創新如何跨越性別與世代隔閡,善用女性特質在職場與生活發光發熱,展現多元與包容文化。
我,會愛,會認真的活。我會永願忠於自己以及他人。我絕不傷害他人,我會盡力傳播這份愛,我會捨棄傻傻的自大自尊,接受浩瀚美好。我是如此渺小,但我知道我能夠去激發,激勵,或是替某個極度暗黑的夜裡,撒下一些光芒。
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時代,人們還是有期望光明的權利,而光明與其說是來自於理論與觀念,不如說是來自於凡夫俗子所發出的熒熒微光。當眾星火看見彼此,每一朵火焰便更為明亮,因為它們看見對方,並期待相互輝映。
如果說《哈利波特》系列是孩童、青少年的心靈成長之旅,《怪獸》一片則更關注成年人(甚至是中年人)的發展課題:關係、自我實現與整合。
先前我們曾報導過 700 年後,好萊塢才會男女平等,或許你也曾經好奇過為什麼要分最佳女主角與最佳男主角?寫在艾美獎落幕之後,讓我們一起探討影視圈假象「性別平等」背後,被長久忽略的真相。
嘿!你對於女人迷的想像是甚麼?你和女人迷又有甚麼樣的相遇故事呢?讀者與我們分享他們因為女人迷獲得很多的同時,「見龍在田實習計畫」的實習生 Sihjia 說:「其實我從讀者身上得到的更多!」讓我們一起看看她在實習生活中的分享吧!(我想和你們說:給讀者的三句告白:女人就是不一樣,何必逼我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