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 策略間|升遷管道透明公平,eBay 用 D&I 培養女性頂尖人才
透過前一篇《D&I 了沒|讓員工有歸屬感,企業高速成長的 D&I 你聽過嗎?》,或許你對 D&I 能帶來的效益,感到十分有興趣,也對執行 D&I 躍躍欲試。那麼,我們這週來談談,D&I 能夠帶給員工的權利、福利,以及接下來,我們將援引麥肯錫的調查報告,帶你實際了解 eBay 如何執行 D&I。
透過前一篇《D&I 了沒|讓員工有歸屬感,企業高速成長的 D&I 你聽過嗎?》,或許你對 D&I 能帶來的效益,感到十分有興趣,也對執行 D&I 躍躍欲試。那麼,我們這週來談談,D&I 能夠帶給員工的權利、福利,以及接下來,我們將援引麥肯錫的調查報告,帶你實際了解 eBay 如何執行 D&I。
伍迪艾倫的這件醜聞當年非常轟動,他與同居人、影星米亞法蘿(Mia Farrow)正在鬧分手(因為伍迪艾倫與 Mia 的另一個成年養女順宜發生關係,還拍攝了裸照),當時媒體的整個風向是導向米亞法蘿因妒生恨,唆使另一個養女 Dylan Farrow 誣告伍迪艾倫 。當年這個案件未成立,因為檢察官認為讓年僅 7 歲的 Dylan Farrow 出庭太過殘酷。到了今天,已經變成懸案。
幸福美滿的皇室童話裡,也存有厭女情結?你聽過厭女情結嗎?你有想過厭女情結其實無所不在嗎?專題「惡名昭彰的傷口:時代厭女症?」,我們與聯合文學一起討論生活中的厭女情結, 原來當一個美麗的小傻瓜,這樣的呵護非但讓公主不自由,還是厭女情結的展現。
張幼儀是歷史上有名的棄婦,她終生都有徐志摩,卻不為徐志摩而活。
我們太容易原諒那些有才華的男性,而每一次的「原諒」,都在告訴那些受害女性「妳的痛苦不夠重要」。
528 大女子時代登場,說到大女子,不是沒有脆弱,不是不會哭泣,而是願意誠實面對不完整。自己、關係、生活、未來、世界⋯⋯日子有太多時候容易茫然,獻給你「修補」人生的六本書,願即使你的世界在下雨,最後你仍能做自己的太陽。
父女關係,是女兒生命中第一段與男性建立的關係。在成長過程中,她會漸漸熟悉這一段與男性建立的關係模型,並將這其中的關係模式帶入未來與其他男性的關係中。小女孩會觀察父母與自己互動的方式,以及父母之間互動的方式。這些會成為她未來看待親密關係的基礎。
每一天,我們跟著企鵝米漿與北極熊阿爾法的腳步,在女人迷 FB 粉絲頁上認識歷史上的今天;每一週,我們整理成文章,複習一週的好日子。讓我們回顧11/9到11/15的旅程~
她沒有帶女主角的光環,沒有做著一份特別高級的工作,沒有特別漂亮的身材和長相,會因為丟了工作缺錢,會因為不漂亮被自己喜歡的男生甩,面對自己喜歡的男生,也有不那麼落落大方丟臉的一面,偶爾蠻不講理,也有小脾氣。可就是因為她的這份不完美,深深把我們打動了。
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放射性研究先驅者,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也是巴黎大學第一位女教授。離開祖國到巴黎求學的日子,她遇見了法國物理教師皮埃爾・居禮,28 歲那年與他成婚。婚禮儀式上,她沒有披上白紗,穿著一身深藍色套裝——那也是她往後多年的實驗工作裝,就這樣完婚,婚後,她堅持不捨棄自己的波蘭名,堅持以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自稱。
作為一個母親,她的焦慮躍然紙上,她說國家伸手進她跟孩子的教養關係,還貼給她一個大大的「歧視」標籤。她不理解,難道作為一個母親,她不是一直被期待著,要「好好照顧自己的孩子」嗎?
兩年多以來,One-Forty 認識了許多東南亞的移工,其中大部分都是女性。她們時常分享著移工旅程的點滴;她們為何而來;而「女性」的身分,使她們比起其他人又可能遭遇什麼樣的困境。因此,我們規劃了「我是移工,也是媽媽」專題,共有三篇文章,內容包含了女性的聲音、自我的展現、遭受性暴力,以及為人母的堅強等等。細細閱讀後,會發現她們的夢想或許並非「遠大的抱負」,僅僅是「希望可以好好被對待」,而這樣的想望,一如每個人心裡所念,並無二致。
你認識多少台灣女性設計師?由新銳設計師李君慈策展,桃園市政府主辦的《Eyes On Her:Girls Graphics》女性設計展,8 月 30 日到 9 月 29 日在七七藝文町展出,集結包括策展人在內的 8 位女性平面設計師,展出自身歷年精彩作品,以及以與眾不同的眼光詮釋的生活化議題,呈現台灣女力多元的設計風格,希望能讓各界接觸到更多的女性設計師。
名人談教養: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的隋棠,在臉書寫下她的教養心得,以「要相信孩子,更要相信自己」作結,感動社群十幾萬人。
從《俗女養成記》看 39 歲的女人,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小孩,怎麼了嗎?把工作和男友都「辭」掉的陳嘉玲喊:「我真的錯了我不該當新時代女性!」背後,其實是我們哪些心酸苦楚?
經過家庭、學校環境、社會文化/價值觀/氛圍等,個個都存有性別特質的期待與想像,每個過程都在馴化女性成為特定性別角色,溫馴、良善、柔和、親切、可人、善於照顧他人等,這些特質往往也都是促使女性成為完美被害人的特性——具同理心、容易親近、不會反抗、少攻擊性、容易受制的目標
在美國新澤西州一場睡衣派對上,有位 16 歲少女在酒後被一名同齡少男性侵。一年前在家事法庭上,法官表示這並不構成強暴。他認為所謂性侵,應該是一個陌生人用槍指著你逼你就範才算。他接著提到,這名少年來自一個好的家庭,也就讀優秀的學校:「他成績很好、是鷹級童軍 [註1],將來可以進入排名大學。」因此,我們不應對這名少年以成年性侵重罪起訴,這會毀了他的美好前程。
英國的兒童心理學家研究顯示,全家出遊對於孩子的腦部發育有很大的幫助,更是讓孩子們從平日生活「解壓」的好方法。對「家庭關係」的影響也很正面,甚至到孩子成年之後,這些家庭旅遊的回憶,會讓他們更快樂,也擁有更融洽的親子關係。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近日發表一份研究報告,表示蘋果 Siri 和亞馬遜 Alexa 這樣的智慧語音助理助長了女性順從的刻板印象,究竟市場上以女性聲音設計的語音助理,有哪些潛在問題?
卵巢囊腫是女性常見的婦科疾病,但卵巢囊腫不是一個疾病的準確名稱,是卵巢上生長的囊性贅生物統稱。所謂囊性贅生物,表現的是生長了內含液體的腫物。注意是腫物不是腫瘤。囊腫,首先在超音波上會有一個特徵,腫物內部低回聲(低回聲在超音波圖片上是黑色的),意味著內部是液體,可能是水狀物、血液或者膿液(血液、膿液在超音波上表現為弱回聲)。婦科檢查增大的囊腫能感覺到囊腫質地是軟的,類似觸摸裝滿了水的氣球的感覺,這叫做囊腫。
專訪作家鄭如晴,寫了很多兒童文學與散文,她本人說話輕柔,溫暖又直指人心。除了作家,她還是張鈞甯母親,不過她說,不喜歡被稱「星媽」。因為,作為母親,不該永遠是孩子背後的隱形人。
許多人談起小媽媽,往往問為什麼不流產?不過,當人們只看見小媽媽「不負責任」的那面,是否想過小媽媽的背後,還有其他原因?根據統計,相較 5 年前半數出養,如今反而近 9 成小媽媽選擇把小孩留下。有專家觀察,孕育新生命,就是在重建自己的家,對家的經驗也會改往正向,「他們把心力都投注在小孩身上,就像在照顧小時候的自己一樣。」讓我們來看小媽媽故事。
作家廖輝英回顧當年寫下《油麻菜耔》的心情。她寫道:「毋寧是生於戰後嬰兒潮的我,對身為女性,活在當下社經環境的一種苦澀但敏銳的省思與關照。」
我們常常不假思索的「畫錯重點」,又一意沉迷。談談女人吧。女人,當妳「不太年輕」後,妳該急什麼?女性在面對青春逐漸消失時,的確有惶恐。但是惶恐歸惶恐,怕死了也沒用。除了自我提高對年齡壓力的忍耐度,消除自己的焦慮感之外,並沒有別的方法。
如果你想,讓身旁的人輕易理解女性主義,為你挑選五個描繪女性經驗的 IG 插畫帳號,適合五種不同個性的朋友,從生活的各ㄓ一起輕鬆被女性主義環繞,從日常生活裡培養女力吧!
女人迷看韓國的「老司機群組」事件。
2019 年國際婦女節,我們將以「媒體科技進展中婦女/性別運動的機會與挑戰」為主軸,於婦女節當日舉辦「網迷世代 女路向前」座談,一方面回看過去二十年,全球網路科技的發展對臺灣婦女/性別運動的議程(agenda)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不同的行動者如何運用了新興媒體科技來翻轉性別文化?另方面也邀請參與者共同思索,社群媒體全面進入生活對性別平等可能的威脅與契機,我們可以如何走向未來?
我小時候很怕我父親。他是個嚴厲的人,且不善於表達情感,所以幾乎從沒抱過我,時不時還會有打罵。我媽媽回憶說,看到自己爸爸,別的小孩都會撲上去,但是我會躲到媽媽身後。有時候我會懷疑,他只是因為成績好才會對我好。疏離的關係就這樣持續了很多年。
在父親過世後第四年,我的母親被診斷出患有躁鬱症及被迫害妄想症。被診斷前,她曾經特地到我當時打工的地方說了一串故事,故事的大意是這樣
友達(2409)17 日宣布入選 2019 彭博性別平等指數,該指數共納入 36 國、涵蓋 10 種產業別的上百家企業,友達為連續兩年、台灣唯一入選的性別友善企業。友達表示,他們以實際行動打造友善健全的職場環境,於各項目評鑑之綜合表現優異。
鄭如晴著名的長篇小說《沸點》裡,主人翁琬真是一個純樸傳統的鄉下女孩,個性多情堅強,自幼未曾享受家庭的溫暖,促使她努力地想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在嫁給對自己深情款款的先生後,原以為「幸福家庭」的夢就要實現,丈夫卻在此時外遇,令她痛徹心扉⋯⋯一切為了維持這段婚姻的委屈與忍耐都到了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