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喜歡獨立音樂,一定要聽聽摩登少女點評的大馬新星。前有梁靜茹、曹格、張智成,後有 OJ Law、Ryota Katayama 、Dae Lim。前進馬來西亞最大獨立音樂節「2016動態度音樂節」,一同發掘好聲音

就亞洲音樂場景而言,多數台灣人只會關注中/日/韓的音樂動向,反觀東南亞的音樂市場則涉略極少。你除了知道梁靜茹、曹格、張智成等人來自馬來西亞(你該不會一直以為他們是台灣人吧?);孫燕姿、蔡健雅、林俊傑等人來自新加坡以外,你是不是就對其他東南亞的音樂人一無所知呢?我想大部分人都是,包括我自己。因此大約半年前開始積極挖掘來自東南亞的獨立音樂,聽聽來自台灣以西南的音樂元素跟我們的聆聽習慣有什麼差別。

今年一月份,我前往馬來西亞參與當地最大華語獨立音樂廠牌動態度舉辦的「2016動態度音樂節」,除了讓自己放個小假,也能窺看一下當地 Indie Music 的生態。不過這篇並非回顧文,而是要藉此機會推薦一些我覺得不錯的樂團/唱作人給大家,加上與動態度廠牌負責人 Shane 有一些交流,也順便把這些心得跟大家分享。

同場加映:2015 年度熱門歌單:人生不必將就,過對得起自己的生活

在台灣經常聽到一些「玩音樂很難生存,很辛苦。」除如此類的 OS,但相較之下,在馬來西亞玩音樂可能更辛苦。台灣有不少樂團團員除了玩音樂,頂多是在咖啡廳打工,做設計等時間較自由的工作,但在馬來西亞有很大一群人白天都有正職工作,只能利用下班時間或週末才能練團寫歌表演(甚至廠牌負責人之一的Shane也有自己的正職工作呢!)。因此當一樂團發專輯要跑巡迴,完全只有六、日兩天可用,能跑個2場就算不錯了,很難想像一個樂團能跑2個月,最主要是白天的正職工作無法放棄,否則連活下去也有困難。

此外,在馬來西亞聽獨立音樂的群眾算是少數中的少數,加上經濟收入與消費支出長期不成正比,樂團一場演出若有80人就可以算是「人氣樂團」。不過想當然爾,只要真心喜歡音樂創作,再苦也會完成自己的夢想。在馬來西亞不乏我覺得好聽,有潛能的音樂創作者,在這篇中先推薦一些 folk/electric/indie pop 的音樂人給大家,下一篇會再帶來重口味一點的搖滾樂介紹。

1. OJ Law


Photo Credit:OJ Law Facebook粉絲專頁

這位看起來痞痞的,素素的路人,其實是位在馬來西亞小有名氣的電子樂唱作歌手。自2006年出道至今已發行過4張專輯,去年(2015)發行的《Let’s Be Adult》更是廣受好評,其中“Tongue-Tied”及“Introverts”更是許多人的心頭好。但我自己最愛的還是2012年發行的單曲“My Life As A Film”,喜歡帶點復古味的電子樂、隨音樂節奏起舞的妳應該會喜歡。

“Tongue-Tied” MV中,OJ Law 飾演一個被買下的機器男友,這麼貼心是還不錯啦,但既然要買機器男友,為何不挑個比較帥的呢?(被掌嘴)

2. Froya 


Photo Credit:Froya Facebook粉絲專頁

我完全被 Froya 的“Dawn”MV吸引——怎麼會用這種live影像素材來製作一首搖滾舞曲呢?(可見資源真的很拮据?)Froya 本名 Michellee Lee,來自東馬的沙巴州,白天的工作是為廣告及影片配樂,晚上則創作自己的音樂,所以她幾乎每天都在工作室內度過。

她跟多數有個性的創作者一樣,從不定義自己的音樂,也否定大家往 Froya 貼上的「電子樂」標籤。但從 Froya 多數創作中還是可以感受到正面及愉悅的創作。

推薦閱讀:說晚安歌單!在你的 Me Time 時光做個柔軟的夢)

一開始他只是彈彈木吉他及 Cover,最有名的是翻唱曲“Slowing Down”獲得主唱 Anthony Green 本人的認可。後來陸續發佈幾首全編制創作,包括“Anti-clockwise”,“Thank You and Take Care”等歌,雖然不知道大家對這兩首歌的評價如何,反正我自己是喜歡到腿軟攤倒在地。

相對於樂團時期,自己出來唱反而更適合他本人的形象。後期創作加入大量我稱之為「北歐元素」的音樂風格,我也說不上到底是什麼,大概是清晰而理性的木吉他線條,沈重而遼闊的大鼓聲等令我彷彿置身於挪威或格陵蘭等北歐過冷酷而木質的聆聽感受。

但我還沒聽過他的live,他就給我移民去澳洲了!(噴哭)而且也不知道他還會不會繼續創作,這是我最覺得可惜的地方。初期剛移民到澳洲後,據說偶爾有回馬來西亞還是會表演,但現在則不得而知了。

4. Dae Kim 


Photo Credit:Dae Kim Facebook粉絲專頁

介紹完中日混血,現在則是韓國人來著。在馬來西亞長大,卻有著正統韓國血統的 Dae Kim 是大馬2015年最值得注意的電音新星之一。這位總是頂著西瓜頭,戴粗黑眶眼鏡的 Dea Kim 與前面介紹的 OJ Law 曲風不同,更偏向實驗電子/Hip Hop Beatmaker。去年發行個人專輯《</3?》,其中兩首歌(“Baby Blue” & “Instagram7.7.2”)剛好都找Ryota Katayama來Featuring,兩人意外地合拍。

似乎是象徵著心碎符碼的《</3?》專輯中最令我感到驚喜的是“Firework in The Middle of Summer”(仲夏的煙火),前2分鐘使用儀器效果製造煙火爆破的聲音,遂又想起岩井俊二《煙花》的那種少年純愛寓言。

順帶一提,台灣音樂創作者愛用 Streetvoice 發表創作,馬來西亞創作者則普遍將創作上傳至 SoundCloud。想聽 Dae Kim 其他音樂的請 點這裡

5. Bihzhu 


Photo Credit:Bihzhu Facebook粉絲專頁


壓軸推薦的這位來頭可不小,Bihzhu曾憑一首“The Heart Way”獲2013年Voice Independent Music Awards(VIMA)的「年度歌曲」獎;憑“Palpitations”獲2013 Independent Music Awards 被樂迷票選為「全球最佳 Cabaret 單曲」。(Cabaret我不太會翻,大概是一種以歌曲說故事,並加入喜劇/話劇/舞蹈等元素的音樂。)第一次聽 Bihzhu 的“The Heart Way”很難不聯想到同為馬來西亞籍、Jack Johnson 愛徒 Zee Avi,透露一種濃濃南國赤道風情的輕鬆氣息。(同場加映:2015 結束前要聽的七首歌!蔡依林、林宥嘉、田馥甄、蘇打綠陪你擁抱明天的勇氣)

Zee Avi來自東馬砂拉越州,早期曾以藝名Koko Kaina在吉隆坡闖蕩,現已簽至衝浪歌手Jack Johnson唱片廠牌Brushfire Records,還有個很好聽的中文譯名季小薇,去年才與王大文合作一曲《Our Vintage Love》。Photo Credit:Zee Avi Facebook粉絲專頁

先介紹這5位我很喜歡的馬來西亞獨立音樂創作人,下一篇將介紹另外5組搖滾樂團,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