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與台灣職場文化有何差異?作者 Nick 說:選擇一個讓你快樂的工作,員工能夠快樂的工作,最後贏家還是公司本身。為什麼台灣「老闆」喜歡以權威控管員工?來看看紐約人的共事法則,找出我們更友善的溝通方法!

還記得兩周前回到台灣的一個周末,我跟著老媽走在內湖的一個公園,準備前往餐廳用餐。正當我們經過一家知名的汽車販賣店時,一位身著西裝,頭髮灰白的中年男士,正在那家店的門口,訓斥著其他同樣也是穿著西裝,但是明顯較為年輕的員工。

「你們不想做,就不要做!」

「你們的父母是白癡嗎?怎麼會生出一個智障!你們到底有沒有腦?」

當然還會夾雜著三字經,那位應該是上司的男士,就這樣在路人的眾目睽睽之下,毫不留情地對他的員工做出人身攻擊。而那些被訓斥的年輕員工,每一個都頭低低的不敢正眼瞧那位上司,彷彿像是因為在校園裡頭嬉鬧而被訓導主任訓斥一般,在店門口整齊劃一地罰站著。

除了訝異階級制度還是依然普遍地存在台灣的職場之外,也讓我想起了我在台灣工作的朋友對我所說過的一句話:「在台灣,業務這類的工作不好做,客戶會因為你看起來很年輕就對你不信任。但客戶的刁難,卻絕對比不上惡老闆對你的壞態度,來的沮喪。」

同場加映:創業最重要的不是迎向成功,而是面對失敗

換句話說,老闆對待下屬的態度跟工作上其他的事情比較起來,才是員工是否會喜歡那份工作的主因。

我待過了五間公司,其中一間是一家台資銀行,另外四間全部都是美國的公司。而不同公司老闆對待我的方式,其實還真的可以一窺東西方職場文化的差異。美國公司的上司對待我的方式像是對待 Business Partner,他們不會因為我的年齡或者資歷就讓我感到不被尊重。除了剛進公司就會被信任地交付重要的任務之外,印象最深刻地,就是他們會把「謝謝」掛在嘴邊。

很難想像一間公司的上司每每在交代完任務之後總會誠懇地說聲謝謝,或者感激我們下屬的幫忙。雖然說我不能夠保證每一位上司說的感謝之詞都是出自真心,但起碼我感受到了尊重-我幫忙你完成工作,然後你說聲「謝謝」;員工能夠快樂的工作,最後贏家還是公司本身。

反之,我在那間台資銀行的上司,對待員工的方式,卻是截然地不同。

他很少會指派重要的工作給我們,因為他總是說我們太「菜」;事情若做錯了,他會對我們說:「電梯在門口,你不想做可以隨時滾蛋」;若問題問太多,他會嫌辦公室太吵、問太少,他會覺得我們在偷懶。就是一個這樣缺乏溝通和尊重的環境,導致那間銀行的離職率特別的高-數十年過去,唯一還在位的,就只剩下那位上司了。

推薦閱讀:班級幹部不能養成的領導力:台灣的領導者哪裡找?

每一個人其實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職場上,本來就應該要減少猜忌、互相尊重-上司的任務是引導下屬走向正確的道路,並且創造讓人舒適的工作環境,若一味地以自己的身分去讓下屬低頭,那他就不是一位合格的管理者,因為他無法設身處地地去為別人著想,也無法有效地做好溝通-這對公司只會是一場災難的開端;其實就跟恐怖情人沒有兩樣,當對方不順從你時,你就會開始猜測對方的心態,甚至用暴力去傷害對方,然後做出人身攻擊以彰顯自己的地位和主導權。

很多人都曾經問過我這個問題:「身為年輕人,該如何在台灣的職場自處。」而我的建議一貫都是-你要保有自己的原則。

就像我之前待的台資銀行,如果是我專業領域上的錯誤,我會誠心地跟主管道歉,並且心服口服地改進自己;但如果主管對你做出了人身攻擊,我也會大聲地表達我的抗議和立場。這條界線自己一定要很清楚,一個成熟的人會活在對的原則之下,他們不會被其他人的言語或者觀點所干擾;而一旦自己的界限被跨越,成熟的人也會懂得捍衛自己,讓對方知道他這樣子說是不對的。若對方真的不可理喻,那我們也要懂得適時地退出。如此一來,自己才可以活得問心無愧,這個社會也才會有進步的空間。

延伸閱讀:主管別做員工的保姆!好的領導從相信開始

要在位者改變古老的職場文化,可能會需要等待;但由我們主動地去踏出第一步,卻有更大的機會可以加速這個社會的進化。

我們絕對配得上這神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