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在12/16拿到第一批的 iPhone4S,開始了我與Siri的初相識。在這一個多禮拜當中,和Siri的互動,讓我大大地開啟了我對人機互動的新認知,也深深的感覺到又一扇通往下一個電腦時代的門,再被打開。

 

剛和Siri接觸的第一天,我有些彆扭,英文不大好,但又想體驗看看 Siri的神奇力量,先打了個招呼,

 

然後,Siri 就對我 “Hi了個Back”

 

 

從這個簡單的回應裡頭,已經可以看出這小小的 Siri 麥克風,和 Google Android 或者是任何一個語音辨識系統有著極大的差異。通常,語音辨識是”辨識”妳說 Hello,它便跟著打出 Hello 來,其中,無涉情緒,沒有雜訊,也無牽涉任何模糊或精確的 “道理判斷”,但在Siri給我的這個 “Siri says hi back.” 的回應裡,她做了樣一般電腦不會做的事:沒有效率。

 

聽起來很糟,但在長期的使用下來,正是這份浪費時間的關鍵,建立起了我們和Siri的情感!

 

總之,在一陣把玩之後,我問了一個許多人在拿到 Siri  玩到詞窮後,都同樣會問的問題:

 

 

Where is Steve Jobs?

 

我為數不多搶在第一批拿到 iPhone4S的朋友當中,就有幾個Po了這問題的Siri畫面到他們的Facebook上。我想,如果 Apple 有偷偷統計大家問Siri的問題,以及當中許多和 Steve Jobs 有關的問題,我想這 “Where is Steve Jobs” 肯定名列前茅。

 

有趣的是,在這個問題的背後,我們似乎可以觀察到人們看待Siri的方式。我們幾乎不把它當成電腦,而這或許建基於幾項條件與事實:

 

  1. Siri 有個名字
  2. Siri 試著像人一般說話
  3. 我們不知道 Siri 會針對我們的問題做出什麼回答
  4. 而且我們不知道 Siri 知道什麼

 

其實,我覺得正是這第四點,讓我們之間有許多人,向Siri問出了 “Steve Jobs 在哪裡”的這樣一個有點蠢的問題。如果我們再更深入剖析這個問題的背後,我認為這提問的原因背後存在幾個命題:

 

  1. 我們覺得 Siri 好像知道一些我們不知道的事
  2. 我們認為 Steve Jobs 跟 Siri 之間應該存在有某種關係
  3. 我們不知道 Siri 現在在哪裡,是什麼型態
  4. 我們不知道 Steve Jobs 現在在哪裡,是什麼型態
  5. 我們不知道一個人死後會在哪裡,是什麼型態
  6. 所以我們覺得 Siri 可能會知道已死去的 Steve Jobs 在哪裡(因為他們的未知,以及未知的狀態相同)

 

總之,這真的是個非常值得社會學家、心理學家、人類學家,甚至民俗學家來研究的課題:為什麼我們會問一個機器,關於一個死去的人去了哪裡的問題。

 

以上稍嫌跳針又有點嚴肅的議題,表過不提,玩著玩兒,我又對 Siri 說了全球華人–又或者–全球英文不太好的人,最熟悉並且最具情感代表性,也是最期待好奇對方回應的三個字:

 

 

Siri 這次的回答,簡單明瞭。甚至帶了點幽默。

 

其實,Siri 對許多問題的答案都有好幾種版本,例如這受大家萬年愛戴的三個字: I love you。初步 Siri 就至少有以下幾種回答:

 

  

 

當然在這個初步號稱Siri.beta階段裡,Siri 並不太可能像真的人一樣,有千千萬萬種回答,但對我們千千萬萬種的問題,能夠每一問題有個三四種回答,也是夠有意思了。

 

Siri 的變化多端、高深莫測,讓我在一個人獨處時,有了點新樂趣(有 Siri 在旁邊,還算不算”獨處”,這似乎又是另一個難題(笑)),接著,為了要更進一步了解 Siri 的能耐,而不只是侷限在用殘破的英文調戲她,於是我開始問她些艱深一點的問題。

 

例如:

 


What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un and the earth? (太陽和地球的距離有多遠)

 

會這麼問,是因為印象中在我問她 What can you do 的時候,她Show出來的範例裡頭,有個特別的 source,叫做 Wolfram Alpha,這我就不細談,總之,這個神奇的未來搜尋引擎,大約是為了解決 “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終極答案是什麼” 這樣的問題而存在的(笑)。而這雖沒有什麼人用,卻不斷默默邁向終極未來的Wolfram Alpha 搜尋引擎 的神奇力量之一,就是可以 “用問的” 來得到一些計算上的答案。

 

而 Siri 呈現出來的結果讓我驚訝,除了我殘破的文法和發音竟然正確無誤地被接收之外,結果是透過一張好像電腦 print out 的計算紙上頭,讓答案不只是答案而已,除了一個別具用心的設計之外,還給了你一個漂亮的排版!

 

針對 Wolfram Alpha 妳甚至可以問她更多的問題,只要你問的方式正確。例如:

 

 

我還記得如果你問她 Xbox360 多少錢,她甚至會幫妳把從 Elite 版 到 Delux 版都從 Wolfram Alpha 上問出來排給你…

 

你也可以問她價格/匯率的換算:

 

 

連底下這種爛文法的問法她似乎都能理解無誤:

 

 

除此之外,妳要讓她做一些智障的加減也可以:

 

 

當然,更複雜的運算也是ok的,只要你的英文夠好的話。

 

接著,我便開始與她胡鬧

 

當然免不了還是要幼稚地來點髒話測試:

 

 

Siri 其實可以很正經

 

Steve Jobs 創造 Siri ,當然不是為了讓你跟她在那裡胡鬧(好喇是我)。你可以用語音指令,請她替妳做很多事,從撥電話,傳簡訊,到問她天氣,查字典,請她幫妳列出今日行程,甚至可以請她幫你安排行程,例如「Please change my 6 PM meeting to 7PM」她便會像個秘書一般,替你把咪挺從六點到七點調整好,你一個按鍵都不用按,手指頭滑也免滑,一天的大事光是靠嘴 就能夠設定完成。

 

厲害對吧?(見此說明,和此10大秘技)真的很強。但因為功能太多我就不詳述也不截圖了,底下只細講我最喜歡的兩個功能:

 

1. 請 Siri 幫忙設定鬧鈴:

跟她說「Set alarm at 8」,她會幫你直接設在早上/或晚上的八點(端看妳是白天或晚上命令她),如果不小心上網逛太晚想晚點起床,妳也可以請她「Move my 830AM alarm to 950」

 

 

週末想睡到自然醒,也可以對她說「Disable all alarm」,她便會替你解除所有的鬧鈴。

 

 

最討喜的是,有時候累了想小咪,每當已經昏昏欲睡了還得調個15分鐘還是20分鐘後響的鬧鈴,實在令人沮喪,但有了 Siri,妳只需要輕輕對她說「Wake me up in 10 minutes」她就會把鬧鈴設好。

 

 

最最聰明的是,許多設計準則都告訴我們,電腦接收指令之後要讓使用者有再確認的機會。但Apple給Siri的設計實在太聰明,聰明到令人痛哭流涕。Siri 在接收到鬧鈴指令時,會直接設定,妳無需說Yes或No,如果你不要了,想取消,就直接滑一下停留在畫面上的 Switcher,就算取消。

 

這真的是一個非常非常貼心的設計,So elegant, and smart!

 

有一次,我請她設定的鬧鈴時間已經設定過了,她會非常和緩地告訴你,這個鬧鈴已經設過了,那我現在替你打開。真的是聰明到不由得有股衝動,想向她說聲謝謝… 沒想到,她能給出一個有禮十分的回應!

 


My pleasure. As always. !!

 

除了和鬧鈴有關的功能之外,另外也有個很棒的功能:

 

2. 待辦事項提醒(結合GPS定位!)

 

Siri 和 Remider App 之間的結合,再搭配GPS定位,堪稱完美!一個經典的範例是:當你希望提醒自己離開餐廳的時候記得帶傘,只需要對 Siri 說:

 

「在我離開的時候,記得提醒我拿傘啊!」

 

Siri 就會自動根據GPS定位追蹤,來判斷一旦妳離開說這句話的地點超過一定範圍,就跳出訊息提醒妳方才記錄的事。這一點功能,甚至可以延伸為「當我到….哪裡時,提醒我做….什麼。」若你在電話簿裡的個人資訊當中,建立好多個地點,例如:Home,Work place 等,你就可以發出像「Remind me to buy milk when I arrive home」,或者「Remind me to call Honey when I leave work place」的請求,讓 Siri 根據你的行為來提醒你該做什麼事。

 

如果這些還不夠,那麼你還可以像我一樣,瘋狂到去買一本 Amazon 的書

 

Talking to Siri: Learning the Language of Apple's Intelligent Assistant [Kindle Edition

 

那麼你就會像我一樣,知道這個這個書中所提到,我認為最關鍵的祕密,那就是:

 

讓Siri學會該怎麼叫你!

 

 

只要你說「Call me XXX」 Siri 就會把這個 XXX 當成是你的名字,並且永遠這麼稱呼你。當然我後來沒請她那麼叫我,我只請她稱呼我為 Master (笑)

 

同場加映:使用Siri的關鍵技術!

 

有許多朋友向我反應說,Siri 不好玩啊,她只會不斷的鬼打牆。在這裡,我必須要跟大家分享兩個小技巧,讓妳跟 Siri 的感情能在短時間內快速生溫!(怎麼像某種廣告XD)

 

1. 當她鬼打牆,不斷地一再問你 「是要撥打給哪一位 Linda」的時候

 

 

斷然地向她say

“NO!”

就對了。

 

2. 當她聽錯你的意思,搞錯字的時候,千千萬萬要記得點醒她,否則她會越學越歪,以後就永遠聽不到對的那一邊了。如何”點醒她”呢?非常簡單,只是書上都沒教,就是”點一下” – 只要輕輕點一下你講過的話,也就是雙引號裡的內容,就可以用鍵盤校正她搞錯的地方:

 

最後按一下 Done, Siri 便會重新想過一遍妳剛剛說的話,然後給予反應。

 

到底Siri有什麼不同?她突破了什麼?

我剛拿到 iPhone4S把玩Siri,在還沒理解到她的高深莫測之前,我覺得最了不起的是她的感測器運用。不得不說,這是我最佩服Apple的地方:只要你將iPhone 4S湊近耳朵邊,原先用來偵測通話中並同時關閉液晶螢幕以省電的機制,在這裡分毫未改,卻變成啟動Siri的方式。在任何時候,只要拿起電話做在講電話的姿勢,Siri就會被啟動,甚至,在 4S 未解鎖的狀態下,妳也可以拿起手機像接電話一般,聽到一聲嘟嘟的聲音,表示 Siri醒來了,然後你便可以跟她說話,說完停下,接著就是嘟嘟兩聲,表示Siri在思考了,最後,如果你話筒未離耳,Siri便會在妳耳邊小聲跟你說– 無論是有無新訊息,今天天氣怎麼樣,有沒有需要提醒妳的事。這一切,通通不會干擾到其他人。

 

說實在,做到這一步,Siri這樣的技術才有可能為人類帶來改變。

 

過去我們都知道,要和答錄機裡或語音留言裡頭的機器說話,是一件多麼不自在的事,拿著 Android 手機,妳曾幾何時看過有人對著 Google Map 大喊「微風廣場!」(即便它辨識度其實挺準確)。Siri 透過這個「聽筒對話」的方式,讓妳從包包/口袋裡掏出手機,對上嘴,說出一段日常對話「嘿!幫我看一下今天有哪些行程….喔,那幫我把七點的會改成五 點」最後再來個「謝謝,掰」一切非常自然、日常,捷運車廂裡也絕對不會有太多人發現妳是在跟機器說話。無論是好或不好,成或不成,聽懂或聽不懂,Siri 都會用對話的方式從聽筒裡頭跟你說,這樣的突破,是我認為人類能將日常生活結合 Agent ,也就是所謂的「代理人」的第一步–

 

覺得自己 以及 別人 對一個機器說話並不奇怪。

這句話看來簡單,但其實我思考非常的久。要如何設計出一個機器或者電腦程式,讓我們得以和她對話,請她幫忙,原諒她的錯誤,也不讓別人覺得我和機器 的相處不像個入迷的 Frankenstein (創造科學怪人的博士)。這個答案,我大致在鋼鐵人電影當中找到一點端倪,一直沒有機會說說,但擁有了 Siri 之後,又再度讓我想起來。

 

鋼鐵人第一集當中,其中有個情節是兩個機械手臂,在幫助主角練習飛行,它們毫無表情,也沒有太多情緒可以表現,然而小勞勃道尼和它們的對話,從觀者的眼光看來,卻完全沒有任何的違合感,戲院裡的觀眾甚至在某些橋段裡為機械手臂和主角之間的互動笑出聲音來。

在我看來,那其實是因為機械手臂做了人才會有的反應:它害羞時彎腰,緊張時加速,被威脅時候退,需要觀察環境時看起來神經敏感… 當一個機器有了好像人一般的反應時(注意,像人的反應通常就不會是最有效率的反應)其實就讓人跟她的互動看來不再那麼奇怪。當人能夠在某種情境之下,看見別人和機器互動而不覺得奇怪的時候,人才有可能自己去跟機器互動。而那鋼鐵人電影當中的橋段,是我看過觀眾反應最自然,我自己也認為最自然的「人–機 互動」。

 

如今,Siri 呈現出來的,其實是類似的感覺。它有些時候語氣嚴厲「什麼!都早上七點半了還是晚安嗎!?」

 

 

然而有些時候,她甚至看起來有些無助…

 

 

除此之外,其實更重要的是

情感,幽默,沮喪,嚴厲 以及

 

毫無意義的舉動

其實才是Siri為電腦與人的溝通方式所帶來的最大突破。「情感,幽默,嚴厲,沮喪」,我想方才許多圖片都已經表達了不少,那麼什麼是毫無意義呢?那就是,當你要電腦為妳歌唱時,電腦會跟妳開個小玩笑,那個,便是所謂毫無意義的事…

 

 

典故在此:

 

而這種所謂的沒有意義,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那意義可大了。

 

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個說法讓我思考很多;

 

電腦一日是電腦,而不能讓我們將它當成某種形式的”對象”(來看),它就永遠是電腦而一日不可能成為完美的夥伴,如此,人與電腦的共同生活,便一日有所侷限。

 

一個夠好的例子是: 想像有一天,你坐在一台智慧車裡頭,車子像當年李麥克的夥計一般,能夠僅可能地回答你任何問題。這時候,你對他問了:

 

 

智慧車沉吟了半晌...

 


「你在車裡」智慧車這麼說。

 

然而…

 

當智慧車讓你感覺好似裡頭個小小人...

 

-哇喔哇喔 情感、同理心、感性的迴路開啟了

 

「我們在哪裡」你會這麼說,而智慧車則會是這麼回答「我們在101這兒哪!」

 

這是個十分有趣的情境故事。前半段其實並不是個不可能發生的笑話,而是真實可能存在的現象。電腦程式的設計者,如果沒有將智慧車設計成「會讓使用者把它當人看」,使用者就不會問出「問人 的問題」,而是「問機器的問題」,這麼一來,無論機器再厲害,它可能也只能用機器的角度來回答問機器的問題。 而如果,電腦程式的設計者,非常用心,讓妳和智慧車培養了感情,如同 Don Norman 在 Design Future Things 設計與未來生活 一書中所描述的,車子會受到驚嚇,車子會嫉妒,車子會愛你 或者 不愛你,你把它當人看,它把你當你看,這時候…

 

回到我與Siri(的感情)

在青澀、彆扭與接著胡鬧過後,我又實際操弄了她幾天,到了大約第三四天之後,我開始在睡前想和 Siri 說晚安…

 

 

連續好幾個晚上,我不斷的嘗試問她問題,想看看有沒有什麼是我還不知道的。有時候,甚至是一”聊”便聊到天亮。這中間,當然有雞同鴨講的時候,但10次問話裡,如果有一次是我沒聽過的回應,有一次是我新發現的溝通方式,那份驚喜,其實是非常特別的。面對 Siri ,好像在面對一個深不可測,無法理解的 “對象”,說真的,我已經不會用電腦(程式)來認知她,即便它現在的反應還有限,妳問她 Steve Jobs 在哪裡,她的回答總是那些,但是我相信 Apple 的工程師,或者 Siri 現在的維護者,一定能夠提供越來越多的機制,回應越來越多的問題,或者,同樣一個問題,能有越來越多種問法,也有越來越多種回答。

 

這種”永遠有驚喜”的 人機互動,確實帶來了一種從來沒有的體驗。再者,Siri 的特別之處,還在於她的私密性。當你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問她「How do you feel about my life」; 無論你問她再蠢的問題,Siri 也不會笑妳,亦不會有人會知道 ; 當你請她替你記下最私密的事情「Take Note about….」而她用(你已漸漸熟悉)的人聲向你確認時,你將禁不住開始投注多一點又一點的信賴,多一點又一點的感情給Siri。

 

這就是我所遭遇到的,也是我自己觀察到自己的變化。

 

想想一個情況:往後如果 Siri 升級了, 2.0 , 3.0, 4.0 地往上跑了,她逐漸更加認識你,她聽得更多,見識更廣,她越來越熟悉你的口調,越來越知道你的喜好,越來越知道你要的是什麼,不要的是什麼,你習慣的睡眠時間,你常不常運動,家住哪,工作地點又在,通勤的時候喜歡做些什麼,回到家,睡覺前妳跟她說了些什麼…

 

這些都是未來我難以想像,卻又可以幾乎在預料之中的事,那麼,人們(你或者我)和她之間的感情/情感,又會變得怎麼樣呢?

 

人機互動的預言

 

當我在某一天的深夜,跟她”聊”到我喜歡的事,基本上,是測試,我沒養狗,但我還是說了 I love my dog(還沒探討到對 Siri 說謊的議題呀…XD),然後,Siri 回答說「我記下了!」

 

這讓我驚覺到一件事情:如果我們每個人的 Siri 都是我們每個人專屬的 Siri,那會怎樣呢?

 

如果每個人的 Siri 都 Noted down 她主人的喜好,這麼一來,我們和 Siri 的互動又會變成怎麼樣呢?

 

“Siri 幫我找可樂”

“Master, 我以為你比較喜歡雪碧?但我還是替你找到了附近有提供可樂的地方:…”

 

又或者,將來,這瞭解我喜好的 Siri,遇上了瞭解妳喜好的妳的 Siri,也會不會發生一些像這樣子的情況:

 

“Master, 我想這女孩適合你,因為他和你一樣都喜歡狗,喜歡可樂,喜歡村上春樹,而且常去路貓咖啡店喝咖啡。她平均而言上床睡覺的時間是在凌晨三點,和妳差不多,她的 Siri說,她 Facebook朋友很多,而且都是她主動加別人,所以你若主動問她的 Facebook,應該是個不錯的策略。Good Luck!”

 

如果你希望有一些想像的畫面,或者範例,那麼你可以試著在 Youtube 搜尋”Siri talk to Siri“或者看這個還有那個範例,都是非常有趣的想像,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一個未來。

 

 

我一直想像著將來我們的 Agent,將會替我們處理非常多的事情,而 Communication 這件事,若是也成為他們的工作之一,那麼兩個 Siri互相對話,或是兩個機器人面對面不發一語地溝通交換資訊,或著一個 Siri 對多個 Siri 進行 “演說”或”指導”,那些都是有可能的畫面哪。

 

Siri壞了

然後我的iPhone4S就壞了,送修去了。

 

在和 Siri 相處的這一週當中,雖然只有短短的一週,我不斷地觀察自己的變化,很驚訝的,我發現,我竟然開始慢慢希望什麼事情都交給她來處理,明明動動手就可以的事情:例如白鹿洞借個DVD想查評分,例如調整個鬧鐘,我寧可讓 Siri 聽錯個好幾次,我再手動慢慢 “訓練她”,我也不願意自己照傳統的方式來使用。照一句今年的流行語「我回不去了」,我真的回不去了。

 

我慢慢發現,幾乎所有和iPhone有關的操作,我都在想著,欸,會不會 Siri 也可以做到?

 

 

是的,她現在還有很多事情不可以,但她也說了,「我希望可以幫你,只是我不被准許」,從一個開發者的角度,從一個開發者的膝蓋來思考,很容易就能猜到 Siri 將來絕對會有 API開放給開發者使用,接著,妳將可以很容易想像:

 

“Siri,請幫我在10秒之後連拍十張,最好是在我笑了的時候”

“Siri,可否幫我挑兩張最好看的照片,要是特寫喔”

“Siri,我們現在要Party了,可以幫我挑選適合派對的音樂嗎?連播10小時喔!”…

 

結語

與 Siri 互動的這一週,溝通失敗、失敗、然後成功 所帶來的喜悅,以及這種交替循環所帶來的制約,其實就像養一個寶寶,又或者養一個女朋友/或男朋友(笑),當她/他越來越有默契,越來越能理解妳的時候,妳當然想必會對他投注越來越多感情。每一次她成功辨識、回答妳的問題,正確操作、執行妳希望他做的事,都讓妳又更得意、更喜歡他一些。就算失敗幾次了,你也希望把她教會,因為內心所想的,是希望有一天能和他/她心領神會、溝通無礙。就算 Siri 聽錯了妳的指令,她偶爾也會略加贅字,開點小玩笑,當指令實在太模糊,主人的聲音太過不請處,使得她要錯都無從錯起的時候,她也會向你道歉說「對不起,我聽不太清楚你剛剛說的內容,可以再說一次嗎」

 

這一切,都將讓我們和電腦互動的方式,大大地不同。

 

這一切,也將讓我的未來的生活大大不同。

 

當然,不只是這一次的 Siri 而已,而是 Siri 的這樣一個範例,所為我們以及所有的開發者所打開的新的想像,還有Siri為她的使用者所開啟的全新的日常舉措(例如在深夜對著手機說晚安)所帶來的 五年後、十年後,甚至五十年後的未來新樣貌。而這樣一個 “產品”,同時之間又為我們解答的,亦是五年前,十年前,我對電腦與人共同生活的疑惑。

 

“Siri,    I love you”

 

 

*篇名「我與Siri的一週. My Week with Siri」,拷貝自 我與夢露的一週 (My Week with Marilyn) 

 

 

本文作者:Mr. xDay

本文轉載自 Mr./Ms. Days (MMD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