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電影《危機女王》是一政治諷刺喜劇,珊卓布拉克飾演一位幫參選人扭轉局勢的菁英管理團隊其中一員。看作者 Google 的影評,從扭轉選戰局勢的劇情中,對照出人們對政治的偏見與迷失。

今天去看了《危機女王》,訂完票後才發現 IMDB 上面的評分是5.7的低分。所謂5.7分到底是多低的一個概念呢?稍微上網 google 一下,電影史上比較有名的5.7分,大概是綠巨人浩克(未重開機版)和驚奇四超人(呃),其它是一些我聽也沒聽過的片。我想這樣大家應該就有些概念了,所以我懷抱著一種壯士赴沙場、英雄淚滿襟的心情壯烈的去看這部電影了。

意外的是,滿好看的。


(photo credit:電影劇照)

故事開始於珊卓布拉克飾演的角色接受到一個工作機會,替南美洲國家玻利維亞的一位總統參選人工作,這位總統參選人15年前曾經當過兩任總統,任內政績相當不好,因此他也有著史上最低的支持率8%,比我們英明神武的9.2還要低,而這數字也與第一名有將近28%的差距。

她的工作就是幫助這位參選人扭轉情勢,贏得選舉,難度大概就跟不可能的任務一樣。而結果也跟每一集不可能的任務一樣:她成功了。

馬總統初訪女性新媒體五亮點:用溫柔力量開啟理性溝通


(photo credit:電影劇照)

電影的前半部用一個輕鬆快速、甚至有些娛樂的角度來描繪這場荒謬的選戰。從參選人的失誤作為轉機,主角的團隊成功創造出一個不存在的危機感,雙方透過各種下三濫步數,抹黑、造假、演戲和謊言彼此進行激烈的交戰。過程娛樂滿點,整場電影歡笑不斷,大概高潮在於珊卓布拉克像蠟筆小新一樣露出她的屁股。

我們大家都像嗑了藥一樣,開著公車在鄉間的公路上彼此競速奔馳,甚至在懸崖上甩尾超車,危險而瘋狂、歡樂而彌留,整場選戰像是一個荒謬絕倫的黑暗喜劇,也像是一個盛大的派對,參加人是少數權貴,而會場的雞尾酒,是人民。

推薦給你:真正能改變台灣的,是大多數人願意做微小的改變

電影的中後段結束在這位參選人以纖毫的差距贏得選戰,讓人不禁感到悚然,28%的差距,他們做到了。

古埃及人曾相信人的眼界是有限的,我們沒有辦法看見真實,而埃及主神荷魯斯的招牌印記,就是真知之眼。古希臘學者畢達哥拉斯相信人類需要開啟第三隻眼,才能直視生命本源。佛家也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一說,他們相信人的眼界有限,無法看見真理。兩千多年之後,科技發達,我們成就以往無法想像的事物,而我們的眼睛,依舊沒有張開。


(photo credit:電影劇照)

電影裡有一幕讓我印象很深,是珊卓布拉克曾對參選人說:「我們都是傀儡,每一個人都是。你是,我也是。」,人們成為偏見的傀儡,成為資訊的傀儡,而我們沒有人知道,我們自己其實也是傀儡。

作者 H.P. Lovecraft 曾說:「人類最古老也最強烈的情緒是恐懼,而人類最古老也最強烈的恐懼,是對於未知的恐懼。」,但我認為,最危險的不是恐懼,也不是未知,而是我以認為我們自己「已知」。(#PrayForParis 巴黎恐怖攻擊150人罹難!總統歐朗德:「面對恐懼,法國必須堅強起來」

民主社會的其中一項成就是在於 transparency ,中文翻作透明度,或資訊公開程度,也是第四權「知」的行使。在電視機發明之初,曾經有派學者認為這樣大量傳播的形式,會造成「洗腦」的疑慮。而隨著科技發展,網路讓每一個人有了發聲權,我們也開始慢慢相信,我們是處在一個資訊透明流通,多元發言的社會。

但或許我們不是。

就如同有次我和一位朋友聊天,分享我看到的東西給他,他說已經看過了,發現大家最近所看到的東西越來越像。我那時候笑著跟他開玩笑說:「那表示我們臭味相投呢?還是大家得到資訊的管道越來越窄了?」

很可惜,我沒有答案。

故事的後期發展有些出乎意料,而我認為是這部電影的點睛之處,這裡就不爆雷了。

但追尋真相的過程在於一次又一次的破滅,在於日日夜夜不斷的反思,在於勇敢於踏向那些未知的第一步。

如同電影主角一樣,我們都不是善良的人,做過各種狗屁倒灶的事情,但最後,希望我們都踏在前往更好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