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深信,你讀的字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我們請到林依晨與我們聊聊她的人生書單,她說好慶幸自己還擁有孩子的天真,這些書在她演藝圈的日子,都是她成長的養分。

若你閉起眼睛,想起林依晨,你會想到《十八歲的約定》的夏曉彤、《我的祕密花園》的范小敏,《惡作劇之吻》的袁湘琴、《天外飛仙的玉小七》、《我可能不會愛你》的程又青、《追婚日記》的杜拉拉⋯⋯她傻呼呼追過愛,她為了夢想而任性,她不輕易後悔,無論關於愛人或關於生活。

你總覺得那些角色都好像妳,林依晨一路走來,像牽你的手隨你一起長大的演員,妳們經歷過那些成長必然的疼痛,妳們失望、受傷兼且愛錯過,但從未放棄相信善良與愛的可能。

推薦閱讀:從女孩到女人!回顧林依晨演過的9部經典作品

《追婚日記》上映前夕,我們專訪林依晨,請她談談她的閱讀人生,分享私下喜愛的五本好書,面對演藝圈的龐大壓力,她如何調適自己,又如何處理自己與世界的關係,我們好奇哪些書曾借給她成長的力量?

林依晨說:「書跟電影都是銳利想法的集合。對演員而言,閱讀很重要,算是拓寬演員的人物角色資料庫吧,對於角色塑造、理解想法、揣摩生活模式,都很有幫助。」

或許林依晨的角色能有這麼多豐厚真實的面相,更是因為她總在閱讀中摸索了更大的自己,反覆思索她與世界、與生活、與自己和平共處的方式。

《要健康就健康》的智慧:「你吃的東西影響你的身體,還有你的心」


圖片|《追婚日記》劇照

第一本書,林依晨在另一頭靦腆笑著說,她想介紹《要瘦就瘦,要健康就健康,把飲食金字塔倒過來吃就對了》。林依晨很坦然,剛出道的時候總被人嫌臉圓、身型浮腫曾讓她困擾了好幾年,連帶也影響心情。

「我一直研究該怎麼吃才健康,體型才好看,有段日子看了很多營養書、減肥書卻還是瘦不下來,把自己弄得很焦慮。」

那一刻我覺得好真實,演員的身體就是她的表演場域,待在「紙片人文化」極盛的演藝圈,林依晨每天都必須反覆檢視自己的身體,所有的攻擊與讚美都朝著她而來,如何與自己被視為「不完美」的身體共處,其實是一門智慧。

推薦閱讀:#womanynude:寫下不完美,成為最好的自己

26 歲那年,林依晨才剛拿下金鐘影后,卻發現自己腦下垂體長了腫瘤,身體對她強烈抗議與發洩,林依晨動完手術,鬆綁自己焦慮的生活,也遇見了這本書。

「書裡針對長久的飲食觀念做了質疑,我也開始調整自己攝取脂質與蛋白質的分量,終於,我不用再刻意壓抑自己,也不需要看體重像彈簧一樣忽上忽下,不會再因為節食情緒起伏,體重卻是出道以來最輕的時候。」

我們叫她零負評女神,可有更多身心靈的矛盾,是她自己熬過來的。當年媒體暗諷她珠圓玉潤,她傷心過勉強笑了,她傷害過自己的身體繼而找到身體要的方式,因而成就了今日的大氣。「我希望別人想起我,覺得我是個願意成為自己的人。」

細讀《大亨小傳》:「我很慶幸,自己還跟 Gatsby 一樣天真」


圖片|來源

於是我們繼續往前掙扎,像逆流中的扁舟,被浪頭不斷地向後推入過去(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大亨小傳》

第二本書,林依晨說起費茲傑羅的《大亨小傳》,分享這本書經常讓她反思自己與所處世界的關係。「Gatsby 極力想掩蓋過去,而他還是那個近乎天真的孩子,對愛情很執著,其實也有一點懦弱,但又有什麼關係呢?他經歷的一切,間接呈現了我們所處世界世俗的眼光。在追求的過程中,你問自己,你又必須犧牲掉什麼?」

Gatsby 所處的世界已經光鮮亮麗,而他心繫著那盞遙遠的綠燈,相信那是他必須追逐的理想未來,未來裡必須有 Daisy。我想或許演藝圈也是一樣,每個來的人,都心繫不同的目標,紙醉金迷的當下,還是會想一想那盞綠燈,跟自己為何而來。

「我很慶幸自己還跟 Gastby 一樣天真,我想我又更衝一點。你說 Gatsby 勇敢還不勇敢呢,其實都有吧,至少做到對自己負責。」

閱讀小說的時候,我們把自己深刻的情感投射到角色身上,因而可以抽離的剖析當下,先一步地看到並不遠的以後,林依晨說「甚至也會有勇氣,去走走角色沒試過的那條路。」

同場加映:【歐巴講書】重讀《大亨小傳》,想人生這場戲)

《斷捨離》的道理,是人生需要放下,需要告別,需要再見,才能因而擁有更多。

《小王子》哲學:「越單純的東西,反而越難實現」

「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小孩,只是多數的人都忘了。」——《小王子》

林依晨卻記得了,記得自己走進大人叢林裡頭的小孩模樣。林依晨形容自己像長不大的小孩,《小王子》是她鍾愛的書,生活也如同小王子的星空迷航,讓她不停詮釋自己長大的模樣。

林依晨說:「許多人問我,你怎麼還這麼像孩子呢,我就在想,那大人的定義是什麼?是看見利益很聰明地拿嗎?是背棄承諾嗎?是選擇不看又不聽嗎?是對情感的表達麻痹與冷漠嗎?如果大人的定義總是貶義,那我願意當個小孩。」

《小王子》筆下的大人總是怪得可笑,但又好像我們的日常生活。《小王子》像是成長路途中的最後一道防線,提醒我們不需要成為自己也不喜歡的大人。

「喜歡《小王子》的原因,是我覺得單純的東西反而更難實現。但是你的堅持與執著,會成為人格特質裡很珍貴的寶藏。」

在忙亂的演藝圈裡,還有沒有當孩子的權利?林依晨的小孩哲學,是提醒自己保有小孩的單純,也不用「小孩」當作逃避責任的藉口。

同場加映:愛上一朵玫瑰的任性:小王子教我們的六個關係課題

實踐《蘇菲的世界》:「我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我」


圖片|《追婚日記》劇照

「你太習慣這個世界了,才會對任何事情都不再感到驚奇。」——《蘇菲的世界》

最後一本書,林依晨選的是喬斯坦.賈德的《蘇菲的世界》,書中透過蘇菲與艾伯特的對話,從最剛開始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何來」展開深入淺出的哲學世界觀。透過很小的眼睛,去觀看很複雜的世界。

林依晨說,演員除了小說外,最需要的就是哲學書了。哲學是人的學問,討論人的心靈狀態,探究人與他人的關係,不只演員,每個人都該有這樣一本書,讓你知道你跟社會、世界、宇宙的關係是什麼,讓你不再只糾結在自己,幫助你看得更遠。

推薦給你:【哲學家談愛】什麼樣的愛才完整

書裡曾提到:「生命本來就是悲傷而嚴肅的。我們來到這個美好的世界裏,彼此相逢,彼此問候,並結伴同遊一段短暫的時間。然後我們就失去了對方,並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們突然莫名其妙地來到世上一般。」

讀來雖然感傷,卻體現了人生存的當下時空,當有一天我們消失了,我們曾一起共度的美好時光,依然不會白費。我們在有限的時空裡紮實活過,因而能留下永恆的感受。這或許也是為什麼這些年,你看著林依晨的演出,覺得她更超脫了,毀譽是身外之物,她踏實做好自己,不忘摸索世界,像《蘇菲的世界》裡那一句「這個世界不可能大家都喜歡我,我也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我,我只能說很多人還不了解我。」

這樣的林依晨與她的五本書單,你怎麼能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