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個旅人體驗國際衝擊,又扮演自己的人生魔法師。「未來的秘密,就是現在」你也出發吧!美好的事物都在路上。

故事房號:065
故事背包客:沈岱蓉

by異國說書人

「美麗的事物總是在路上。」-電影《旅行者與魔法師》( Travellers and Magicians )

如果說二十歲是『 On the Road 』的年紀,那麼那時候的你又在做些什麼?

二十歲開始自己付生活費的她,在大三那一年通過參加實習、國際會議等機會,走過紐約、德國、俄羅斯、荷蘭等四個國家,七次的飛行旅行讓她走向世界。《旅行者與魔法師》是她很喜歡的電影。如同電影中的主角,她也正在努力尋找自己的方向,期待路途中的故事。

「樂觀、不知好歹、臉皮厚、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她這樣子形容自己。初次見面,清爽的短髮,乾淨利落的妝容,眼前這位開朗又充滿自信的女生是沈岱蓉,政治大學地政系大四。

把自己放逐於世界:那些國際活動教會我的事

岱蓉曾經參加過七次國際活動,每次活動或會議都帶來不同的收穫。因為去的國家不一樣,當地的風情、主辦單位的風格都各有特色,得著也不同。在紐約參與模擬聯合國大會,她體驗到外交官繁忙充實的作息,也在學術方面收穫很多。除了擴寬視野,她也學會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帶來的不同思考。

在美國布朗大學參與海峽尋新論壇時,面對來自中國和美國的研究生、專家,談台灣的主權與「現況獨立」,可能因為中國學生的背景和教育因素讓他們無法認同,但大家都學會尊重和了解彼此的差異,和造成差異的原因。

「哪一次是你最深刻的呢?」『其實無法表面地比較,每次都學到很多,都有不一樣的感覺。而俄羅斯的那一次因為有工作在身,所以壓力和對自己的要求很高。』

岱蓉大二開始到一家英國公司實習,公司主要是做機會分享,尋找很多各種國際會議、國際實習、獎學金等不同學生的機會。從那時候起,她開始接觸很多類似的活動。第一次是公司派她去俄羅斯 Interseliger 青年論壇出差,對她而言那次的經驗有很大的衝擊。

當時主要的工作內容是擔任公司代表宣傳公司並協辦活動的教育專案。讓岱蓉覺得緊張是因為她覺得自己只是一個學生,卻代表著一家公司。其他國家、年紀較大的人都只是參與者,而年紀輕輕的她身份卻是工作人員兼老師。

「衝擊,不只是語言的障礙、環境的差異,還因為我遇到了這些來自超過多個國家的人,然後深深看到自己的不足。」

壓力隨著經驗差距而增加,台下有很多優秀而且年紀比自己大的人,而亞洲人看起來本來就比較年輕,自己又是短頭髮,年紀顯得更小,甚至被認為只是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大家都覺得你很小,你卻要站在台上對他們說自己在做什麼事情,在這次活動的參與中你可以給予他們怎樣的幫助,你的工作是什麼,要如何幫助他們。那時候要裝出很專業、很有自信、有經驗的樣子。」也因為這樣,她平時在參加活動的時候會化濃一點的妝,看起來眼神比較尖銳、專業。雖然已經過去了一年,但從她的語氣仍然可以感受到當時那種緊張的氛圍。

那次的活動,一方面訓練膽量,同時也為岱蓉帶來在生活上的新鮮感。除了協辦講座和面試,俄羅斯外交部也希望世界各地的人可以去認識他們的文化、風情與風景。也許很多人一生之中都無法體驗在俄羅斯的森林裡面露營的滋味,她的經驗告訴我們那是一次矛盾之旅。

再冒險一次:三十歲之後的人生旅行:自己喜歡的事,為何不全力以赴?

從車上往外看的景物和台灣很不一樣:通常是一條筆直的泥土路,兩旁鬱鬱蔥蔥長滿了雜草、樹木,兩個小時轉一次灣,四個小時後你會開始懷疑車子有沒有移動,因為兩旁的矮房、樹木幾乎不曾改變過。但她笑著說露營的森林 Селиге́( Seliger )真的很漂亮,有美麗的湖泊,是一個原始森林。

可是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例如每天盥洗都只有流動廁所,還要排很久的隊。來自全世界的七千多人同時在那個地方參加同一個活動,晚上卻只有兩個小時可以洗澡。兩個禮拜留在俄羅斯森林的體驗讓岱蓉覺得即便是很辛苦,一切卻新鮮有趣也充滿挑戰。

年輕人需要的不僅是國際觀,更是鍛鍊國際經驗的機會

為了參與好不容易得到的德國世界商務論壇的機會,岱蓉上群眾募資平台募資旅費。因為群眾募資在網路上快速曝光,所以讓一個由學生組成、分享國際會議機會的平台『國際會議推廣計劃』看見了,並加入他們而成為『 Woosh 我去 』創業計劃。

『 Woosh 我去 』是一個網站平台讓華文世界的年輕人可以更容易地參與世界的機會,他們整合各種國際機會,並藉由不同的合作、分享,幫助年輕人用更少的金錢獲得更大的世界。「年輕人需要的不僅是國際觀,更是鍛鍊國際經驗的機會。」抱著這樣的理念,岱蓉和其他六位朋友一起為台灣年輕人走向世界而努力。

岱蓉是團隊裡年紀最小的,其他也有工程師、LSE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碩士生、記者等各式各樣的人,大家因各種連結而認識。她坦言他們都累積了一定的工作經驗,而自己還是一個學生,但她說「這其實不算是壓力,當被調到了一個不熟悉的環境,會發現在別人身上可以學到一些新東西。」

因為有非常多東西可以學習,例如地政系出身的她在經過與團員的相處,也才發現工程師和地政背景的人思考邏輯竟然如此不一樣!

給自己學習的機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參與國際會議對很多台灣年輕人來說很陌生,但在歐洲人眼中,是一些唾手可及的機會。除了語言地緣優勢之外,我相信還有更多原因。」

從自身參與活動開始,透過經驗分享、協助活動現場紀錄等等方式,構思未來可以推動台灣年輕人接觸國際機會的方法是她積極參加國際活動和加入 Woosh 的原因。來自高雄的岱蓉指出,有些人可以理所當然地有比較多的接觸和資訊機會,是因為成長的環境背景。「但是如你如我,我們都只是一般人。」她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人以更少的資源看到更大的世界。

認真生活讓我不會質疑自己

在大學四年這段日子裡面,總有些時候會感到迷惑,失去方向感,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提出質疑。曾經作為德國世界商務論壇台灣代表的岱蓉也並不是一開始就決定好自己的方向。

在二十歲時,岱蓉開始透過接平面設計的案子、當校園記者賺稿費、在履歷公司工作等,自己賺錢付生活費用。改變岱蓉對於生活看法的原因是,在大一時與一位巴拉圭僑生室友的相遇。那位女生當時二十四歲,才剛回台灣唸大一。在回國之前,她在巴拉圭創業當老闆娘,開店賺了很多錢,但因為一些因素,決定放下一切回台灣讀書。

在寢室裡面,這位特別的室友,擔任著媽媽的角色。

「自己決定自己可以養活自己的話,就不要成為別人的負擔。」室友的話深深印在岱蓉的腦子裡。

那時候開始,她決定不再依賴父母,自己賺生活費,也是那時候起,她感受到自己賺錢生活真的很不容易。「我大二大三開始認真生活,所以沒什麼遺憾的,不過這幾年也真的滿累的。」她是一個很樂觀的人,想做什麼就去做,所以她坦言自己不會質疑過往和現在。

選擇與承擔:你的人生想爬樓梯還是爬樹?

拋光打磨,成為理想的自己

對於未來的你,有什麼話想跟她說的嗎?

「那有點太遙遠了,對於現在的我,也許就是慢慢磨吧。」剛接觸實習、接觸社會不久的岱蓉認為,慢慢磨平自己的棱角是最重要的。沒有打算改變自己的怪脾氣,但至少已經開始學習怎麼和別人合作、相處。和別人合作就是給自己機會學習和人相處,不只是靠任性和感情。

當一個平時講話很直接的人,在工作上面對主管時說話的態度和語氣便需要稍為調整,或是跟別人合作的時候表達也不能太直接,這是在踏入社會後需要慢慢適應和練習的。她希望可以在各種經驗中變成理想的樣子,雖然也還不知道理想的樣子是怎樣的。對於未來,她一步一步地邁進,一次又一次的飛行經驗讓她更堅信自己的信念。

也許人生就是這樣,需要主動爭取每一個可以改善自己的機會,尋找未來的方向,在路途中發現美麗的風景,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