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駐北歐芬蘭的作者妙兒克蕾帶來細膩的文化觀察,關於結婚與不結婚的背後意識型態,其實也值得我們深思。

基本上,結婚在每個人的內心,或許都是一種嚮往。結婚可以找到一個一直在一起、可以努力共同成長的對象,那是一種象徵,一種找到可以在一起互相照顧、一起變老的對象。

亞洲人會很乾脆的承諾到底,在亞洲,鮮少因為宗教的關係結婚,多半是因為社會價值和家庭觀念,亞洲社會很少能接受有了小孩子但還沒有結婚的,也很少接受同居多年的關係。觀念上是一加一大於二,和一個人在一起可以一起開火、省菜錢、省房租、省油資(?)、互相照顧等等,結婚是兩家子的事情,不是只有感情裡面的男生、女生。

歐洲人很喜歡留空間給彼此,很多會以同居的方式生活,不採取結婚。通常會進入婚姻是因為宗教的關係,因為宗教不准婚前性行為,信徒會早早結婚,在很早的時候,約莫二十初頭就進入婚姻,像是我遇到一些教會的物理治療師,或是學校裡信教的同學。多數歐洲人是喜歡同居的,在芬蘭同居的關係其實很正式,政府會給予補助金、推廣上芬蘭文課程、同居的房子也會有補助,優惠多多。

同場加映:同居好不好:從一支牙刷入侵開始的戀愛模式

我遇到一些交往十幾年,有兩個小孩,兒子都已經十歲的男性,從19歲就開始交往,到現在,但因為感情漸漸疏離,最後採取分居。也有遇過交往多年,但就是沒有結婚的伴侶,擁有一個十幾歲的女兒。

歐洲的離婚率很高,芬蘭尤其高,是將近50%,也就是說,兩對情侶裡有一對會分手,離婚率高的令人咋舌,離婚的時候還要處理財產分配的問題,很多人乾脆就不結婚了。

推薦閱讀:告別的離婚心理學:學會分離,才能好好相聚

歐洲人嚮往自由,自由是一條孤獨的道路,但是當我問這些同居多年的他們:「你難道不會嚮往婚姻嗎?」他們會猶疑一下,緩慢的說:「那我必須要遇到真的很愛很愛的,然後性事方面一定要很契合,譬如說次數、姿勢等等」好像這件事情是人成年後很重要的樂趣,可見他們內心深處依然很渴望遇到所謂的真命天子或真命天女。

歐洲人喜歡留空間,亞洲人喜歡照行程走。在關係上,歐洲人模糊曖昧,亞洲人直接乾脆。

有好有壞,如果歐洲人遇上亞洲人,那還不知道會是怎麼一回事啊!應該會有很多很有趣的談論空間,還有很多可以辯論和爭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