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上的成功不是人生的唯一目標,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才是所有人都拼命追求的!台灣人的「hygge」 態度呢?

時為2010 年,丹麥前首相拉爾斯・勒克・拉斯穆森(Lars Løkke Rasmussen)身陷媒體風暴中。他因為個人因素,取消了與80 位國際外交官的會議。謠言開始傳得滿天飛,有人說,他是待在家裡照顧扭傷腳踝的女兒。情況愈演愈烈,逼得拉斯穆森不得不召開記者會。

他否認有關女兒的傳言,卻明白表示,他固然極為認真看待總理的職務,但那只是一時的角色,他當父親卻會當一輩子。不久後,他帶著家人在學期結束前去度假,好好地陪陪他們。

拉斯穆森的事件到最後,對他與選民的關係產生了正面影響,由此可見,丹麥人有多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他們樂於見到治理國家的領導人,是一個有原則、把家庭擺在第一位的人。他們覺得,拉斯穆森說話很誠實,而且他的價值觀反映出大家的價值觀。

同場加映:他們二十幾歲在做什麼?偷看世界九大領導人的年輕歲月

自由時間愈多,人民愈快樂

根據 OECD 最新調查,1 丹麥做到了各國最佳的工作與生活平衡。丹麥人每天平均有69%的時間花在個人活動上,相當於略多於16 個小時,而 OECD 的平均值是15 個小時。法國排名第12、英國第23、美國第29,土耳其、墨西哥及韓國殿後。丹麥員工上班超過正常工時的人僅占 2%,而 OECD 的平均值是9%。

丹麥的社會及就業制度,也以促進工作與生活平衡為宗旨。如同其他許多歐洲國家,丹麥的上班族每年享有五週的有薪假。小孩子若是生病了,父母還可以有更多時間不上班—他們可以在家陪孩子一天,不算請假。

工作與休閒生活的平衡,也反映在丹麥的彈性工時上。有25%的丹麥人對依照自身的生活型態來安排工作感覺比較自在,認為這樣才能擁有平衡的生活。在丹麥的就業人口中,更有不少比例(17%),在家裡完成部分工作,以方便照顧家人。丹麥企業對此抱持著非常進步的態度,做父母的若是在下午4 點下班去托兒所接小孩,沒有人會說什麼。

我最親近的女性丹麥友人,有小孩的都會這樣做,以便在孩子童年最關鍵的歲月能夠陪伴在身旁。她們和公司談好彈性上班的時間,提早下班,回家照顧幼兒。我有個朋友最近剛離婚,她甚至在接完孩子後把他們帶到辦公室,以便能夠「平靜地」把工作做完(但我也不確定,有4 歲大的女兒和2 歲大的兒子在辦公室,能有多平靜?)父親們當然也不會置身事外,也是經常提早下班去接下午5 點放學的孩子。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到這點:嗯,這一切都很理想,但那些擔任要職而走不開的人呢?由丹麥各階層主管組成的非政治團體「領導人協會」(Lederne),曾對10 萬名會員中的1585 位做過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調查。結果不出所料,個人所負的責任輕重,會影響這方面的平衡。

有60%的高階主管承認,他們有時必須在晚上和週末在家裡加班。但是,有75%的人仍然認為,如何安排工作日程掌握在自己手中;有80%的人表示,可以隨意安排在白天的時間去看醫生;有50%的人指出,甚至可以在上班時間處理個人私事。

總計,有85%的調查參與者表示,他們對工作環境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有三分之二的人表示,他們對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情形感到滿意;只有10%的人表示非常不滿意。在那三分之一對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平衡表示不滿意的人當中,有超過半數表示正在考慮換工作,以取得工作與生活更理想的折中。

雖然丹麥在這些方面顯得比其他許多國家來得進步,但有些家庭明顯面臨著單親的壓力,因此無法兼顧生活各個面向的平衡。不過,領導人協會的調查證實,丹麥人十分清楚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重要性,也認為如果目前的情況不適合自己,可以自由加以改變。

延伸閱讀:走鋼索的人,走在工作與生活的微妙平衡 Olive Lee

那麼,有那麼多的閒暇時間,丹麥人都在做什麼呢?

丹麥的交通顛峰時間,是下午的4 點到5 點。大家陸續下班,有的去接小孩,有的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家庭與休閒時間,一般對丹麥人非常重要。吃晚飯的時間大約是 6 點,全家人一起吃;相較之下,有些文化是孩子先吃、父母後吃,也有是家人各吃各的。

我最喜歡的其中一個丹麥單字是「hygge」,意思是「共享溫馨時光」。這有點難解釋,因為在其他語文中找不到真正對等的字詞。基本上,它形容的是某種溫暖、親密的感覺,丹麥人在許多情況下會用到這個字,而且一定是非常正面的意思。

共享溫馨時光,當然也與家人朋友間的聚會場合密不可分。比方說,在燭光滿溢溫煦、友好的氛圍中,大家一起享用晚餐或是喝幾杯啤酒。每年的12 月,是丹麥最「溫馨」的月分,有數百萬的蠟燭照亮了每個角落,人們齊聚首,喝點加糖、加香料的熱酒,聽著耶誕頌歌。那真是令人陶醉,溫馨時光幾乎少不了蠟燭。

「hygge」這個丹麥單字,對我們的文化重要到甚至有人專門研究這種現象,他就是南丹麥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Denmark)社會人類學家耶普・卓伊・林奈(Jeppe Trolle Linnet)。林奈教授解釋說,「hygge」是丹麥人的共有感受,是我們團結精神的象徵。他也指出,共享溫馨時光的場景或因社交場合而有不同,但是不論怎麼安排,通常一定離不開吃喝。

林奈教授也觀察到可能會令非丹麥人吃驚的一點:如果布置或氣氛太過奢華,大多數的丹麥人難以體會到溫馨感。 這符合前文提過的丹麥價值觀,即對豪奢與賣弄會抱持一定程度的謙遜及保留態度。簡單地說,溫馨感必須單純,而且人人都能感受得到。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製造一些丹麥式的溫馨氣氛,別費心準備香檳或魚子醬。

聞名於世的北歐設計中,也帶有一分溫馨感。諸如經典大師安恩・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和維納爾・潘頓(Verner Panton)等丹麥建築師和設計師,對此均有所貢獻。北歐式房屋的內部,通常舒適、美觀、易於親近,但不講究豪華。那是一種簡約之美,以天然材質、簡潔線條和實用設計為特色,讓人覺得自在、舒適。

當然,不是人人都住得起名家設計的房子—雖然瑞典品牌宜家(Ikea),已經讓一般人也買得起設計師家具—美觀、實用,並且兼顧友善、有朝氣的室內設計概念,對溫馨感還是很重要。

推薦閱讀:邊玩邊工作!荷蘭 Google 辦公室的快樂基因

在我小的時候,每到晚上,母親就會點燃壁爐爐火和屋內四處的蠟燭。晚飯後,是全家人的溫馨時刻,我們會在一起看電影或下棋。我擁有充滿愛與溫馨時刻的童年,實在是非常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