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駐站作家日南靖,想告訴我們,孩子的天賦是存在的,家長應該適時放手,讓他們自由。

我們常覺得自己應該是信任孩子的,但我們的行為卻常透露出對他們所作所為的不安與焦慮。會不會其實我們心中對「小孩」都有著潛在的偏見,於是帶他們出門時我們有諸多顧忌,我們總是跟她說:這個很危險或那個不可以,我們出於「好心」幫他們決定事情。一不小心,我們卻變相剝奪了他們摸索世界的權力;一不小心,我們變成了主宰他們的專制者,變成一個他們急欲反叛的對象。

其實,只要我們相信他可以,有一天他真的就可以!

我的工作中常常需要指導素人演員,他們的年齡層橫跨四歲到七十四歲,他們可能是學生、家庭主婦、公司主管、聲樂家、心理治療師或是一般的上班族。他們不像專業演員,有著彼此熟悉的專業術語,引導他們也不能用太過抽象的方式,比如說「我需要一種藍色的感覺」。我必須觀察他們自身的特質,用簡單的指令,甚或是他們所熟悉的口吻,激發他們隱藏在身體裡的表演潛能。(同場加映:相信你的孩子!五個和孩子當好朋友的幸福溝通術

只要角色不至於與他們本身相去太遠,演出的效果通常都不錯,素人演員也普遍能從這樣的表演中獲得成就感跟一種情緒上的釋放。而我有時會更取巧的,直接從他們身上尋找故事,他們演來就更不費力,甚或比專業演員更鮮活,因為他們擁有深厚的「生活體驗」,我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一起提領出來,再現而已。而對他們來說,演出成功的關鍵在於:「他們感覺到我相信他們可以做得到,於是他們做到了。」

關於孩子,我也有相同的看法,雖然他們不是成人,但他們也是個「人」。與我們一樣具有喜惡,有生理跟心理的需求。在我來說,去「理解」一個小孩比「照顧」一個小孩來的重要,「觀察」一個小孩比「教導」一個小孩來的優先。

或許他們不能用大人的方式來理解世界,他們沒有語言,他們無法精準傳達。但是大人可以藉由觀察,去建立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方式,他哭的方式、頻率、音量,他甩手的態度、方向,他的微笑、他的眼神、他要與不要的反應,都會用一種很本能的方式呈現,去表達他的無聊、苦悶、好奇、焦慮、歡喜跟興奮。試著去模仿他的方式、聲調,試著蹲低身子,你就可以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

試問:

你喜歡被喜歡的人注意嗎?

你想要餓了就有東西吃嗎?

你可以忍受被當眾斥喝嗎?

你如何面對想要的東西一直被拿走呢?如果你的答案很明顯,那想像我們孩子的感受更加直接十倍百倍,因為他們沒有受過社會化的訓練,不知道壓抑有什麼好處,並不是應該放任孩子做任何事,只是在教訓他們之前,想想他們也跟我們一樣,是個情感動物,只是還沒長大而已。

還記得戀愛時的自己嗎?

常因為對方一句話而開心而難過,所有的事情都顯得那麼大驚小怪,一沒見面就感到不安,總希望得到對方百分百的關注。小孩就是個縮小版的情人,他們就處在這種被愛妄想症的狀態,最容易滿足也最容易挫敗。而關係是互相的,我們一直希望孩子可以聽爸媽的話,他們一定也很希望爸媽能夠理解他們心中的願望。

延伸閱讀:【丁菱娟專欄】怕孩子吃苦,又怕孩子吃不了苦的「媽寶」現象

我曾指導過三四歲的孩童演出,他們的腦子就像乾淨的白紙,寫什麼上去他們都很容易記住,不像大人要記的事情太多,常常記憶錯置。常常都是孩子提醒大人,導演說過是這裡出場,不是那裏。當兩者說法不同時,我都會傾向相信孩子記得的是對的。與其把孩子當成沒有進化完成的大人,還不如將他視為未被汙染的大人。

前一周,我帶著我家小孩跟我一起去上廣播,因為討論的主題是我寫的《給未來孩子的一封信》,於是身為筆下主角的他,自然也該現身。但我想這不是一般大人會做的事,因為難免會擔心小孩子哭鬧,亂叫,抓麥克風等種種失控的行為。但孩子似乎都能靈敏的感覺到大人對他的看法,我預期他會表現良好,他就在我的預期下,表現得相當懂事。

在我跟主持人的講解中,他似乎知道對著麥克風大叫,是會傳送到台灣各地的,於是他哼唉了兩聲之後,便安靜了下來,瞪大眼睛望著主持人,直到節目結束。而且不怕生的,給廣播電台的同仁們抱了一圈,我想他大概以為,所有跟爸媽講話的人,都是爸媽的朋友,都是喜歡他的人,於是他對這個世界伸出了雙手。在他身上我發現:不用擔心孩子太脆弱,不用擔心孩子太幼稚,不用擔心孩子太危險,不用急著阻止孩子去碰觸外界;因為我們對他的態度,會讓他選擇要不要擁抱這個世界。

推薦閱讀:別急著把孩子拉進「現實」世界,順其自然的教養讓兩人更快樂

讓我們學習去欣賞孩子的直率,而不急著阻止他的哭鬧;

讓我們去欣賞他的好奇,不像我們總是日復一日循規蹈矩;

讓我們去肯定他的執著,因為他的世界裡好惡沒有對錯;

讓我們不打斷他的探索,相信他們有自我保護的本能,

讓我們去接納他的情緒,因為我們是他最信任的懷抱;

讓我們去分享生活的一切,因為那也是他將要踏進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