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老騎士的故事中,我們看見老人脆弱外表下,那顆堅強敢夢的心!老了,就不能有夢想嗎?

多年前,陪著一個從國外來的朋友去鹿港民俗老街晃晃。漫步在老街上,看到半掩門扉裡的這幅景象,我忍不住拍了下來。

這幅再平常不過的畫面,至今歷經多年,卻仍駐足在我腦海,極其鮮明。

這,不正是我們大多數人眼中,老年人的風景?而且深植我們心中。

同場加映:做一輩子的頑童!誰說老了不能浪漫?

但如果你的父母或阿公、阿嬤,年紀大到八十幾,有一天突然告訴你:「Hey!我要跟一群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朋友,一起騎歐兜邁去環島。」

你第一時間會怎麼反應?

家中有多位老人家的我,實在無法想像如果有一天他們之中有任何一個人這樣開口,我是否有辦法做到灑脫地大手一揮,說:您們就去吧!

我的擔心是什麼?太老了、反應與應變能力不夠,所以容易發生危險?

那麼十七位平均年齡81歲的老人家,為什麼可以?

年紀大,體力太差?

那麼連騎十三天、一千多公里,他們為什麼可以?

聽力不好、有慢性病、曾得過重大疾病、開過刀?

那麼十七位之中,有二個罹患癌症、四個戴助聽器,五位有高血壓、八個人有心臟病,他們為什麼可以?

「人十幾歲你要升學,二十幾歲你要結婚、找工作,那三十幾歲你可能要生小孩。 其實人窮極一生忙碌,很多那個時候事實上可能是為別人而做,當他年紀大了,那他可能不太需要去承擔這些壓力的時候,事實上他就可以開始做自己。 可是真正他要做自己的時候,這個社會不給他做了,就待在家裡就好,你不要出來,會跌倒。 老人啊,其實是很孤單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

出於愛與善意,讓身為子女的我們,對於年邁的父母長輩,總有很多的保護。很多人會說:「其實有很多的長輩是自己走不出去、自我設限,就算我們積極鼓勵,他還是不願意嘗試。」說得的確很中肯,只是在這中肯說法的背後,我們或許可以思考:他們的自我設限,從哪裡來?在他們還願意嘗試時,是否被允許、被尊重?

還是圍繞著他們的,盡是「你年紀大了,確定還要這樣?」、「你老了、體力衰退了,要不要再多考慮一下?」的質疑;於是乎,很多年輕時跟你、我同樣具有冒險性格的人,慢慢地失去鬥志,或主動或被動,退到「失能」的位置上。而當我們意識到他們位置的挪移、鼓勵他們往前時,往往耗費極大力氣而徒勞無功。

接著,就變成我們口中所謂「不怎麼可愛的老人」、「老番顛」,感到不可理喻,怎麼聊都是遠古時代的戰亂或生活多艱困。而他們也覺得不被理解、不被接納,甚至被嫌棄與厭惡,充滿挫敗感。

和你分享:有尊嚴的老去,荷蘭為老人痴呆症患者打造的村落 hogeweyk

每每思及於此,我都會忍不住打個冷顫:原來,要當個既喜歡自己又可愛的老人,是多麼不容易、多麼逆勢而為。

但,看著十三天內三進三出醫院、自責無法帶大家完成環島旅程而落淚的團長,還有帶著對亡妻的思念、為履行對她的承諾而踏上環島旅程的阿桐伯,我看到了老年不同的風景,發現「老人,當你看穿了他們的固著,原來也可以這麼可愛」。

一起來看:當爸媽老了,陪他們走最後一哩路

或許,面對身邊的老(長輩)小(孩子),保護與照顧之餘,我們所面臨的功課是一樣的:放手與尊重。就像17位不老騎士,在紀錄片完成後,有多位相繼辭世(包含我很愛的團長與阿桐柏),然而在生命最後階段的這一場奇幻之旅,肯定是願意放手的子女、家人所送給他們絕美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