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覺得迷惘,其實也無妨,一步一步慢慢走,我們總會把自己看透一點,找回自己最初、最真實的樣子。

主編一如往常,溫柔地說,四月我們來寫個 20 ‧ 30 ‧ 40 吧!就這樣到了月底,春天都快宣告退場機制,而我也經歷完心情的換季,終於姍姍動筆。

低潮像是看膩了的深顏色冬服,純黑的、深藍的、暗灰的。像是自己目前經歷的 30 代,好像少了條芥末色黃圍巾,畫面不夠吸睛、直覺放上 IG 的 like 數會很少那樣。


圖片來源

如同約定俗成似的、開拍廣告似的、策劃女性衣著專欄似的,不論在編劇、選角、定裝或寫文案時,要描繪出 20 代的無忌、30 代的亮麗、40 代的洗鍊,大家多少都有既定的輪廓。

難道真的是受了媒體的鋪陳影響,所以習慣了普視價值概念所描述的,30 歲該有的樣貌,甚至以此為一種成功的基準?就像銀行理財廣告中的 30 男女,一起數著存款裡的數字,發現就快要突破存足 100 萬金幣的第一關卡,準備進入結婚成家的第二關。背景配樂轉輕巧溫馨的小提琴樂聲,兩人笑容洋溢,畢竟距離人生勝利組的冠冕勝利在握,令人好不興奮。

延伸閱讀:寫給三十歲:完整人生不該只是一張結婚證書

或是我們是否也在不經意的呼吸裡、約莫從 10 年前開始,以為自己的每一步,都是為著自己想要的未來(可能就是像人生勝利組那樣)而努力。坊間的經營叢書教你如何在 30 歲前賺入第一桶金、督促你 30 歲前確定好自己的職涯、社會也不斷提醒女人不要當上高齡產婦。

於是我們從幾年前開始,為了達到想像中的生活,認真地工作、用力地執行 work-life balance 、學習各種加諸於身上多重的身分。的確到了 30 大關時,某些人在工作上變得駕輕就熟、在感情上變得踏實穩重;某些人可能還在追尋的階段,工作好像就是為了收入、身邊沒有人又遑論結婚。


圖片來源

於是著急了起來。

親愛的你和我,請深吸口氣,暫時把「 30 」這個像在看健康檢查報告時,嚇人的數值丟一旁吧。

我們何不大方對外承認,我們就是「走得比較慢」的人。在既定的教育體制下,在安排下我們唸完了九年國民教育,進入技職或升學後、再完成四年的大學。然而,畢業後,手上戴的看的參考的,應該就是個人專屬的人生時計了。

走快的人說社會是現實的,要趕快存錢買房;走慢的人說,哦但我想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耶。向左走向右走的人,其實羨慕目標明確的人總是先達陣;走直線的人則說,那是因為我沒有你們敢去流浪的膽量。

走快走慢、走左走右,在 20 代選擇了怎樣的步調與方向,成就了現在 30 代的自己。能不能成為人生勝利組,雖然好像得交由他人來裁定才算客觀,但不可否認地,成為大人的這幾年,你更認識自己、更了解自己、更知道怎樣在越來越有壓力的環境中,愛著別人、也不忘愛自己。

你學到了包容異己、學會溝通、企圖平衡每一次的不平衡。你可能很不想要長大、你想要繼續任性、你覺得累。

煩嗎?當然。但可以心安的是,大家都有一樣的症頭,你不是唯一一個慌張的。

也許你依舊未婚單身、也許工作上半個頭銜也沒有、也許根本永遠無法不當爸媽的寶,但若比起 20 歲的徬徨,至少現在知道什麼叫不害怕;比起 20 歲的稚嫩,至少現在看多了世間冷暖;比起20歲的原點,至少現在走在自己走出來的路。


圖片來源

你也會喜歡:找到匆忙中的富足:20 歲學會慢下來,你可以擁有更多

如果沒有經歷過人生的谷底,我們也不知道振作起來的那一瞬間,重新綻放的笑容有多迷人。

那就用這樣的力量與信心,把黑壓壓如低潮的冬服,徹底地從衣櫥裡拿出來吧。攤在地上丟在床上都好,但並不是擺爛,而是一種準備洗滌的心情,髒的拿去洗、不合穿的就丟吧。

延伸閱讀:20歲,迷惘得很剛好:別放棄為任何迷路找答案

還無法振作起來也沒關係,你知道自己的步調,是快或慢。現在的你,最懂你自己,這也是 30 歲,我們最有把握的一件事。


(來看四月專題,回顧那條 20,30,40 走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