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紀越大,慢慢成熟,也才了解。原來,當初自己任性地說要追求的「夢想」,便是對父母的一次次虧欠。

二十歲那年我離開言語治療系走到哲學系。這是出於任性、帶點耍帥,及以一些野心。自此由穩定走向無定。招聘都沒有要哲學系的。我甚麼都能幹,同時甚麼都不能幹。如果你的喜好是一種職業,而且是個蓬勃產業,那是萬幸。

成長:一次次的虧欠

「不用擔心家裡的」、「讀完慢慢找工作,不急你養家,找到喜歡的才做吧」,媽把菜端上桌時安撫我,著我不用考慮家裡負擔,他們總會有辦法養老的。爸還說如果我喜歡當然可以三十歲之前把書都讀完再全身投入工作,又說甚麼老翁也去上大學,年輕的我書本有用處。

他們的支持我一直超額支取。我很想簡單說出感激,但不能。因這份鼓勵實在過於正面、過於純粹,以致不能接受。連我都看清楚自己在棄大道取小徑,怎能不憂心。我寧可他們試著叫我放棄、面對現實,又或者聽到他們的擔憂疑慮,即使憂慮無助找出口,但憂慮本身就要一個出口。我很想聽到他們沒有粉飾的聲音。

同場加映:30歲後的成長課題:我們能選擇成為什麼樣的父母


(圖片來源

由做夢到追夢是成長的一步。你一點一點看清自己的輪廓,不能再拒絕心中的聲音,拿起勇氣把自己成全。但追夢不單有關於我,更有關於別人。我這決定把父母的退休推遲。兩老早幾年一直在談何時何時能退下來,然後要出走到哪裡,但現在都不談了。我沒有嘗試詢問為何,也許是要給我留多一點錢,到底哲學不會給你謀生能力。把他們二十多年的時間據為己有的我,現在還是不能把他們的人生物歸原主。

近年爸到了毛病冒出來的年齡,身體轉差,要動手術,需要定時約診。「你忙便不要跟來了」,每次也假定我很忙然後硬要靠自己去。其實我到處也能忙,我坐著站著走著都能工作。我很希望認真生活,把所愛的人好好照顧,也把理想好好實行。我很想能夠付清他們的房租和藥單,讓兩老生活舒適,而我也很想可以尋得有意義的工作,是一份無需失去自己的工作。

父母很樂意讓我選擇前路,而且甘心承受不安定。親子關係總是不平等的,兒時靠父母,成年反被依靠,老來重新依靠。出於感激,也夾雜愧疚,追夢者只能拼下去,盼望命運會優待努力的人。

和你分享:原來這就是家的味道:讓孩子飛,但讓孩子知道自己永遠在

有人說成長就是了解現實社會的運作、在你爭我奪之中立足。又有人說成長無關於名與利,單純是一種心境的收成。可是這些年告訴我,成長就是一次次辜負,一次次虧欠。


(來看四月專題,回顧那條 20,30,40 走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