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禮拜最新世界動向:美國駐韓大使遇刺、委內瑞拉與美國關係更惡化、洋裝話題引起的後續效應,五分鐘洞見週報。

北美

 

說明:美國總統和前美國總統及其他政府官員們與群眾一起遊行

Sight of the week:漫漫人權路 薩爾瑪遊行五十年

  • 歐巴馬表示:遊行尚未結束

  • New York Times編譯(2015-03-07)-周六約四萬名民眾,多數為黑人但非全數,來到阿拉巴馬州賽爾瑪參加賽爾瑪遊行五十周年的活動。而美國總統歐巴馬也來到活動現場。在致詞中,歐巴馬雖表示對美國的種族平等進步有所肯定,卻也同時表示種族歧視的陰影仍然尚未消失。部分民眾同時也來自於前陣子發生黑人青年被白人警察槍殺的佛格森市,會中即有人為該槍擊事件表達抗議,用鼓聲和標語打斷歐巴馬的演講。共和黨和民主黨皆無其他重要人物,由其是總統參選者出席,但共和黨主導的國會則追頒國會金質獎章給當時遊行的民眾表達敬意。

  • 賽爾瑪記念碑銘刻牧師詹姆士‧里布之死

  • Washington Times編譯(2015-03-07)-賽爾瑪這個小城市裡有一個小小的紀念碑,和其他紀念碑不同的是,這個紀念碑是有人匿名捐贈而立的,為了紀念在1965年趕來參加黑人人權遊行而被襲擊遇害的白人牧師,詹姆士‧里布。現在的賽爾瑪裡的人們,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詹姆士里布是誰,然而五十年前,這個年僅三十八歲的白人牧師聽到了賽爾瑪遊行所發生的事,便趕至此地參加遊行,卻在遊行前夕因支持黑人人權遭到不知名人士的攻擊最後傷重過世的消息,讓美國各地開始正視美國南部對黑人的歧視的嚴重性。

推薦閱讀: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Glory/逐夢大道》唱出追求自由之路

前情提要:1965年3月7日,有525位黑人民眾一起從賽爾瑪(Selma)遊行至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力郡 (Montgomery),進行爭取黑人投票權的和平示威運動。在美國內戰結束(1865)後的一個世紀,非裔人口占賽爾瑪市約一半的人口,卻只有2%的人擁有投票權,為此約翰‧路易士(John Lewis)這場遊行的主要組織者之一。這位25歲的阿拉巴馬佃農是「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 (Student Nonviolent Coordinating Committee,SNCC) 的領袖,同時該協會也致力於推動廢止種族隔離政策與爭取黑人投票權兩大目標。

遊行開始前,這項遊行的組織者 John Lewis 以及其他領導和民眾約法三章要求不與警察衝突,然而當遊行進行到賽爾瑪市外圍的愛德蒙配特司橋 (Edmund Pettus Bridge)時,儘管有州際警察維持秩序,阿拉巴馬州的警官們卻開始攻擊這些和平示威者,警員們對這些民眾丟擲催淚瓦斯、毆打、開槍、鞭打、騎馬踐踏,還有嘲笑他們要爭取投票權的舉動都被攝影機拍下來,在電視和報紙上大篇幅的報導。而這一天,也成為人們口中的「血腥星期天(Bloody Sunday)」。

48個小時內,美國80個城市的民眾分別舉行大小不一的遊行行動,而各地許多意見領袖或政要紛紛至塞爾瑪馳援,而當中最知名的,莫過於當時的黑人意見領袖,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Jr.)。隨後,在馬丁‧路德‧金的率領下,群眾從賽爾瑪遊行至蒙哥馬力。國會也在同年通過了投票權利法案 (Voting Rights Act)。

拉丁美洲

 

說明:委國外交部長羅德里格斯召開記者會宣布此事

Sight of the week:委內瑞拉與美國關係再度惡化

  • 委國設時限籲美縮減大使館人數

  • 美聯社譯(2015-03-02)—委內瑞拉給美國兩個星期的時限,要求其縮減大使館人數至目前的20%以下,導致兩國關係緊張情緒升高。委國外交部長羅德里格斯(Delcy Rodríguez)週一(3/2)與美國外交高官會議後,宣布美國必須將大使館人員削減至17名,與駐美委國大使館人員數量相同,估計有100名美外交官必須遣返回國。上週末,委國總統馬杜洛(Nicolas Maduro)表示,其社會主義政府已拘留幾名美國間諜,並且會採取一系列的報復措施,包括對美國遊客實行簽證,禁止保守派的共和黨員入境,如美國前副總統迪克.錢尼。

  • 美國委國外交爭議加深

  • 路透社譯(2015-03-03)—美國週二(3/3)表示將透過外交管道,回應委內瑞拉削減美國駐加拉加斯大使館人員。美國認為委國低估其駐美外交官人數,除了大使館,尚有8個領事館在美國,以及聯合國與美洲國家組織辦事人員,然而美國拒絕透露到底有多少委內瑞拉外交官在美國。週二晚間,馬杜洛在長達四小時的廣播中,沒有闡明與華盛頓的發展,並再次指責美國正密謀推翻其政府,他播放一個總部於紐約的政變策劃者的錄音,指稱此為企圖政變的「證據」。馬杜洛甚至發飆要求歐巴馬放棄委內瑞拉干預計畫。

  • 馬杜洛聲稱已逮捕若干名美國間諜

  • CNN譯(2015-03-01)—馬杜洛上星期六(2/28)表示已逮捕幾名美國間諜,人數不詳,其中包含一名拉美血統的美國飛行員,他指出此飛行員藏有「各式證件」,並正受到當局審問。委內瑞拉在近年已發出許多類似聲明,然而從未經過證實。委國在近幾週指責美國在背後策動政變,並開始一系列的「反帝國主義」措施,包含實行簽證與削減美國大使館人數,禁止特定美國官員入境,理由是他們「曾有恐怖主義和侵犯人權的行為」。兩國關係趨於緊繃,上個月,美國宣布一則法案,撤銷違反人權的委國官員簽證,並凍結其資產。

同場加映:五分鐘洞見世界:歐盟經濟的新曙光?最難的一關已經過了

導讀

委內瑞拉陷入生活必需品短缺及通貨膨脹危機,政府正將焦點轉向其最大敵人:美國。委內瑞拉與美國關係一直處在對抗狀態。已故總統查韋斯1999年上任後,兩國政治衝突接連不斷,甚至多次相互驅逐外交官,委國指控美國策動反對派進行外部干涉,而美方常常指控查韋斯是「獨裁者」​​。自歐巴馬上任後,儘管委美兩國為改善關係做出了很多努力,但由於兩國在委內瑞拉政局問題上存在尖銳衝突,兩國關係波瀾不斷。馬杜羅總統2013上任後,遇上原油價格暴跌帶來的經濟危機,導致國內示威遊行不斷。而美委關係持續緊張,因委內瑞拉指出,美國向示威活動提供財政援助。分析人士認為,美委兩國的外交戰將給貿易和投資活動,特別是石油領域造成消極影響,目前委內瑞拉仍是美國的重要原油供應方,日均產量達到一百萬桶。以目前局勢看來,兩國距離關係正常化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努力。

推薦閱讀:五分鐘洞見世界:無法長大的女孩,奈及利亞出現自殺女童炸彈客

北非中東

 

說明:正在祈禱的伊拉克士兵

追蹤新聞:伊拉克政府軍進攻 ISIS 盤踞重鎮

  • 伊拉克政府軍進攻ISIS盤踞重鎮

  •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5-03-03)—本周一,伊拉克部隊和數以千計的什葉派民兵一起,發起大規模進攻,試圖從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手中奪回提克里特城。這場戰役既有可能在收復伊拉克北部和西部的過程中發揮轉折性的作用,也有可能加劇該國的血腥宗派分歧。這已經不是伊拉克軍方第一次嘗試收復該城。提克里特是薩達姆·海珊(Saddam Hussein)的故鄉,也是遜尼派重鎮。伊斯蘭國去年6月佔領北部城市摩蘇爾以後,勢如破竹地迅速攻下多個地區,提克里特也是其中之一。當時就連巴格達的居民都擔心首都會淪陷,但武裝分子的攻勢在薩邁拉附近停滯。自那以後的數個月來,伊拉克軍方曾多次試圖奪回該城。從軍事角度來看,奪回提克里特會被看作是收復更靠北的摩蘇爾的一個重要步驟。成功奪回提克里特可能會把摩蘇爾戰役提上日程,失敗則將意味着更多延遲。

  • 收復IS占領失土 伊拉克大舉反攻

  • 中央社(2015-03-02)—伊拉克今天在提克里特(Tikrit)及周圍轟炸伊斯蘭國(IS)集團據點,掩護約3萬名部隊和民兵發動迄今規模最大攻擊行動,試圖收復伊斯蘭國一個主要大本營。伊斯蘭國占領提克里特已近9個月,當地是已故獨裁者海珊的故鄉。總理阿巴迪(Haider al-Abadi)昨晚宣布發動攻擊後,今天清晨展開軍事行動,這是伊拉克政府要收復伊斯蘭國自去年6月占領的土地所採取的最雄心勃勃行動之一。這名軍官說,參與戰鬥的部隊包括政府軍隊、警察、反恐部隊、政府控制的志願團體「全民動員」(Population Mobilisation)部隊及當地反伊斯蘭國的遜尼派部落。

  • 伊拉克政府軍挺進 收復IS佔據地區

  • BBC中文網(2015-03-02)—伊拉克政府軍表示,在提克里特城的戰鬥中,已經收復了被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武裝(IS)佔據的地區。據稱,大約3萬部隊和民兵在不同戰線向IS武裝發起了攻擊,伊拉克空軍則提供空中支援。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的一名指揮官向 BBC 表示,伊朗革命衛隊的一名指揮官參加了本次的軍事行動。位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北的城市提克里特在去年6月被 IS 武裝佔據。安全部隊的消息人士告訴 BBC 說,親政府的部隊收復了提克里特城東部和西部的兩個區。美國國防部表示,美國對本次行動沒有提供任何空軍支援。位於薩拉赫丁省的提克里特城,是通向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的要道,該城目前也被 IS 武裝佔據。記者們說,目前在提克里特城的軍事行動對伊拉克當局收復摩蘇爾的計劃至關重要。

延伸閱讀:烽火下的聖戰士新娘:ISIS 強徵性奴的「播種行動」

追蹤新聞:伊斯蘭國開始摧毀伊拉克北部古文明遺址

  • 伊斯蘭國開始摧毀伊拉克北部古文明遺址

  • BBC 中文網(2015-03-07)—伊拉克北部庫爾德消息來源說,伊斯蘭國組織激進分子已經開始摧毀在伊拉克北部哈特拉(Hatra)的古代文化遺址。此舉招致了激烈譴責。哈特拉文明奠定與兩千多年前。該地的遺跡包括高牆、巨柱,以及石拱,全數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地點。在本周早些時候,伊斯蘭國組織開始摧毀附近另一處另一古老城市遺址:尼姆魯德(Nimrud)。伊斯蘭國組織控制伊拉克和敘利亞大片地區。他們表示,古代的神廟和塑像都是他們所成的「假偶像」,必須予以摧毀。伊斯蘭國組織控制伊拉克和敘利亞大片地區。他們表示,古代的神廟和塑像都是他們所成的「假偶像」,必須予以摧毀。在周五(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負責人伊琳娜·博科娃(Irina Bokova)譴責了她所稱的在伊拉克的「文化清洗」為「戰爭罪行」。

  • 不手軟 據報IS摧毀伊北古城哈特拉

  • 中央社(2015-03-07)—伊拉克旅遊與古蹟部今天指出,伊斯蘭國(IS)好戰分子已將北部具有2000年歷史的哈特拉古城(Hatra)摧毀。1名官員告訴記者,古蹟部已接獲部內人員自北部伊斯蘭國控制下城市摩蘇爾(Mosul)發出的通報,指哈特拉古蹟今天遭到拆毀。這名官員說,此一通報難以查證,而古蹟部也尚未接獲顯示破壞程度的照片。不過當地1位居民告訴記者,他今天清晨聽到了強烈爆炸聲;並說,附近其他人也通報,伊斯蘭國好戰分子已毀壞哈特拉的較大建築物,並正推平其他建築。

  • 伊斯蘭國戰士摧毀伊拉克北部古城哈特拉

  • 衛報譯(2015-03-07)—伊斯蘭國戰士已用推土機推倒了在伊拉克北部有兩千年歷史的古城哈特拉(Hatra),一名官員表示,觀光和古蹟部收到來自摩蘇爾職員的報告,摩蘇爾目前是在伊斯蘭國的控制下,報告表示哈特拉古城(Hatra)已經被摧毀了,這次的摧毀行動緊接在本週伊斯蘭國以推土機摧毀摩蘇爾南方尼姆魯德(Nimrud)的亞述古城,這些遺跡有些可以追尋到1500年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譴責這項暴行為「文化清洗」,將他與「戰爭罪行」畫上等號,一週前伊斯蘭國公布一個影片,影片中伊斯蘭國站是拿鎚子擊毀摩蘇爾摩物館中的雕像和雕刻,博物館收藏的亞述和希臘藝術品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

非洲

 

說明:法國南部的城市的婦女節遊行(2015/3/8)

Sight of the week: 南非反家暴廣告:為什麼要看到藍黑這麼難?

  • 為什麼那麼難看到黑色跟藍色?

  • 每日郵報譯(2015-03-06)-在南非有六分一的女性是家暴受害者,基督教救世軍(The Salvation Army)慈善公益組織,運用上週白金或藍黑裙子的話題,製作一支廣告。一位女性身著白金洋裝,身上卻多處瘀青,而廣告標題寫著:「為什麼那麼難看到黑色和藍色?唯一的錯覺是:你以為那是她的選擇。每6名婦女就有1人遭受家暴,請停止對婦女施暴。」廣告上也放上「庇護天堂」(Carehaven)的標誌,這是家暴受害婦女與其子女的收容所。

  • 救世軍在南非的廣告成為全球討論焦點

  • 國際救世軍譯(2015-03-06)-廣告代理運用時下話題,為救世團公益組織製作當紅廣告,推動社會對家庭暴力的關注,短短幾小時的發佈,引發16萬人點擊。南非地區團救世團的公關局長說:「在國內,家庭暴力事件、人口販賣問題很氾濫,對我們來說,制止這類問題並讓社會認知到問題嚴重性,是我們的一個目標。在推特(twitter)上每小3000篇的轉發,顯示多個家庭的絕望,我們必須要停止家庭暴力與人口販賣的問題。」

  • 非洲:結構性暴力造成性暴力

  • JRS 譯(2015-03-08)-暴力事件不只造成個人身心的傷害,也破會社會的結構。在非洲的許多家庭,都必須仰賴國際人道救援的幫助,人道團體長期看著許多女性被迫早婚,甚至生殖器遭損害,卻當地法律不全,人口販賣、性販賣份子的行為仍無法可管束。如同在剛果共和國,將近有300萬名流離失所者住在暴力的環境中,每天都要面對性暴力的可能。不論在局勢穩定或是情勢不穩的地區,上萬民少女被迫中止婚姻或上學,長期生活在性暴力猖獗的環境架構之下。

同場加映:網路行銷的迷人與侷限:「藍黑」洋裝一天吸引 4100 萬點閱

導讀: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救世團(The Salvation Army)關心世界各地的虐待、拐賣婦女等問題,因此特別在婦女節前,推出一項公益廣告-「為什麼看到藍黑這麼難?」但是救世團認為,不只是婦女可能生活在暴力的環境中,男人與孩童也必須被受到各界關注。這個廣告受到各界關注,一方面也是因為沿用近期熱門話題,在上週在網路掀起一番「藍黑」或「白金」討論風潮。在南非,救世團有兩處闢護所,為受虐婦女提供闢護,此外也有相關方案,輔導受害女性恢復自信,成為他們精神上的支柱。此廣告在南非發表之後,也引發大家對非洲地區的暴力環境探討。

推薦閱讀:屬於女人的節日!世界各地的女人節印象

歐洲

Sight of the week:歐盟邊境恐慌:百萬難民潮將至

 

圖片說明:來自敘利亞的難民在義大利境內,希冀能取得留在歐洲的庇護身分

  • 難民最熱門航線:義大利-利比亞

  • Gulf times 譯(2015-03-06)—歐洲邊境管理局(Frontex)首長在接受義大利媒體採訪時表示,2014年非法移民達27萬,人數為2013年的1.5倍,其中22萬皆從海上進入。消息指出,今年至少有50萬至100萬人準備從利比亞逃離至歐洲,可以預估2015年情況絕對比去年更加嚴重。加之春夏氣候漸暖、海象平和,風向與氣候更適合航行,以目前邊境控管的物資與人力,實在無法承受這樣龐大的難民潮。

  • 難民成人球:英拒絕協助「打撈」、義拒絕「留人」

  • 衛報譯(2015-03-05)—去年超過3500人在試圖橫越地中海時喪生,本周有超過1000名非法移民經歐洲邊境管理局營救後抵達義大利西西里島,其中10人不幸溺斃。身為「前線」的南義要求各大區協助時,卻引發義大利北部的抗議,抗拒收留難民領導人甚至說,「這是歐盟要滅絕北義波河人民的策略」。 消息傳出,部分難民抵達義大利東北部區收容所後,當地負責人卻要他們逃跑,前往任何他們想去的地方。對於地中海沈船人數不斷上升,英國拒絕協助與提供營救難民的人力與物資,認為投入越多人力物力,會變相地鼓舞非法移民「碰運氣」、「反正船沉了有人救」。

  • 難民成人球:希臘「分流」、德國大怒「無法退貨」

  • 香港文匯報(2015-02-25)—英國《泰晤士報》揭發,希臘上屆政府去年12月跟一批敘利亞難民暗中達成協議,給予他們官方居留文件及旅遊文件,換取人蛇集團的情報。報道指接近200人獲發有關文件,其中大部分已前往其他歐盟國家尋求庇護。有抵達希臘的難民形容安排是「雙贏方案」,一方面難民不想在經濟陷入低谷、福利欠佳的希臘居住,另一方面希臘也不想留住難民,避免財政雪上加霜。根據歐盟法例,尋求庇護者必須留在最先抵達的國家,其他成員國亦有權把難民遣返至該國,不過德國、丹麥和瑞典等成員國為協助希臘處理經濟危機,從2011年起暫停對希臘的遣返機制,意味無法把難民「退貨」。

  • 導讀

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連天戰火,迫使大批難民將逃亡歐洲視為唯一的出路,也使歐洲各國面臨無力承擔安置難民的重負,以及被迫做出的不可能兩全的選擇:究竟應該重視國內人民對外來移民的負面觀感-如匈牙利總理所言:「匈牙利人並不歡迎一群與本國文化格格不入的人,成為國內的經濟重擔與治安死角」;還是應該面對著「將之遣返如同送他上絞刑台」的人道危機,把難民人權擺到第一位置? 無論做出何種選擇,都勢必以另一方的犧牲作為代價。

亞洲

 

說明:反北韓抗議者燒金正恩照片以支持美國派往韓國的現任大使馬克・李伯特

Sight of the week:美駐韓大使遇刺

  • 美大使遇刺,韓警備問題檢討

  • NHK 編譯(2015-03-07)— 美國派往韓國的現任大使馬克・李伯特(Mark Lippert)5日早上在韓遇刺,韓國政府緊急對各國使節警備進行強化。韓國警方表示,當時美大使正在參加一場韓半島統一人士所辦的演講會場中並準備發表演說。嫌犯五十多歲,被捕時表示對因美韓聯合軍事演習對朝韓和解氣氛不利,為了表示抗議襲擊美駐韓大使。該男子於五年前也對日本駐韓大使投扔混泥土塊未果。韓國總統朴槿惠表示,這是對美韓同盟的攻擊行為,不能容忍。另一方面,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Wendy Ruth Sherman)上週在華盛頓州一場歷史認識的演講中因為提到領導者在政治上利用愛國心等語句在韓國引發議論。雖然謝爾曼表示他在演講內容中並未指任何一國與領導人而對此種狀況感到驚訝。

  • 針對戰爭元兇美國的理應懲罰

  • 朝鮮中央新聞社 編譯 (2015-03-06)— 美國大使在朝鮮民族和解方舉辦的演講會場接受了南朝鮮市民團體的懲罰。反戰並且主張和平的團體「我們的地方」(Urimadan)的代表金基宗突然對李伯特大喊「南北必須統一,反對戰爭」並將正義之劍的洗禮加在李伯特身上。因此,李伯特的臉與手均受傷緊急到病院治療並進行兩次大型手術。金基宗在2010年7月也曾向提倡南朝鮮日本「共同繁榮」的日本駐南朝鮮大使投扔混泥土塊。美國 CNN 放送金宗基反對的吼聲,南朝鮮的報導提到了「反美情緒」的字樣。魁儡警方借應付突發情況之名,加強了涉美設施的警戒。這起事件在反美氣息激昂的背景下發生,反映了南朝鮮民眾譴責和抗議美國在南朝鮮展開萬分危險的聯合軍事演習加大朝鮮半島戰爭危機的憂慮與抗拒。

  • 美:北韓的回應「冷酷無情」

  • Associated Press 編譯(2015-03-07)— 美政府發言人表示「(對)我們已經看到的說法,這顯然冷酷無情,但其(北韓)政權與其修辭的性質,不幸地相互一致。」美國在韓戰結束後至今仍有美軍駐守在半島上。現任美國駐韓國大使是一名在當地受到歡迎的人物。韓國警方正在調查嫌疑犯過去前往朝鮮的紀錄。雖然有戰爭威脅,美國政府仍然視首爾為外派風險相對較低的地點。

延伸閱讀:凡事都要求快!韓國人高速進步背後的不快樂

導讀:

自韓(朝鮮)半島自二次大戰後分治後,現在總共有兩個國家(大韓民國與朝鮮人民共和國)在該半島上。由上一段簡介的政治意識形態光譜觀之,現在的韓半島總共有四種具影響力的意識形態組成的政黨。北方的列寧式共產黨,南方趨近於保守主義(conservative)的新世界黨 (NFP; Saenuri Party),該黨在本屆國會中擁有黨團共158席委員,現任韓國總統朴槿惠屬之; 偏向新右派的新政治民主聯合 (NPAD; New Politics Alliance for Democracy)在本屆國會中擁有黨團共130席委員; 和從去年底被韓國憲法法院宣告政黨違憲解散的統合進步黨(Unified Progressive Party)分裂出的主張社會民主的正義黨(Justice Party)在本屆國會中擁有5席委員。韓國憲法法院認為,統一進步黨因為其組織目標為主張建立列寧式(共黨)政府而宣告解散。

本次襲擊美駐韓國大使的嫌疑犯主張美國長期介入韓半島影響南北統一進程進而攻擊。他以前曾有攻擊日本駐韓國大使的紀錄,並且在首爾設立政治團體「我們的地方」(Urimadan)事務所。日本產經新聞報導嫌犯除了曾對演講中的日本大使投扔換泥土塊未果外還曾在韓國總統府前自焚失敗,並在2005年將個人的戶籍遷往日韓爭議的領土— 獨(竹)島。另外,韓國警方表示將徹查該人到朝鮮的次數與朝鮮政府的關係。因此本次襲擊的嫌疑犯在意識形態上應屬於民族主義者。雖然朝鮮政府稱許嫌犯的做法,但是一名民族主義者是否左傾與左傾的程度在調查結束前是有疑問。雖然如此,從上一段的介紹中可知現今韓半島有左傾政黨在活動並擁有一些支持者,而其中有些人得以進入韓國國會成為代議士。

另外韓國政府表示這是獨立(統計概念的獨立)事件,但是1989年韓國左傾民族主義者攻擊當時美國大使 Donald Gregg 的住所,並且攻擊了美國在首爾的資訊服務設備。他們還嘗試在光州的美國文化中心放火。在2006年一些人阻擋了美國駐韓國大使 Sandy Vershbow 前往會面的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