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女人,你對子宮內膜異位、巧克力囊腫這兩個名詞不陌生,但親愛的,你真的了解這兩個毛病嗎?

基本上,巧克力囊腫是一種卵巢的囊腫,是一種良性瘤,不過大約有0.7至0.8%的機率,手術開出來的標本,經送病理化驗,卻是卵巢癌,因此超音波掃描告訴妳是巧克力囊腫,尤其是3公分以上的,最好是早點摘除囊腫!

早在1925年,首先提出子宮內膜異位為月經倒流所發生理論的辛普森即已注意到了內膜異位症與卵巢癌的關係密切。他也首先提出了以上所述兩種卵巢癌是由內膜異位組織進化而來的證據。

延伸閱讀:有必要切除子宮嗎?帶你從頭到尾認識子宮肌瘤

近期的研究也認為,細胞的惡化是由基因層級的影響而來:亦即當一個個體產生某部分的癌症或腫瘤,他的家成員必然也遺傳了這種基因特質,也增加了產生各種腫瘤的機率,並不限於同一種腫瘤。

瑞典的 Briton 在1997年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十年產生癌症的機率為3.5%,為一般婦女的1.2倍,其中乳癌的機率為1.3倍(0.8%);卵巢癌1.9倍(0.1%);而血癌為1.4倍(0.1%)。更重要的是,他發現如果先前的內膜異位瘤(巧克力囊腫)置之不理的時間越久,日後發生卵巢癌的機率也隨之增高到一般人的4.2倍!

不過,1999年在美國對乳癌患者的研究認為,內膜異位患者並沒有較多的乳癌發生率。

內膜異位症患者究竟是不是容易產生其他惡性腫瘤,畢竟兩者的致病原因與關聯性並不十分清楚,可能還需要更多的研究資料才足以顯現其真正的面目。不過,理論上,子宮內膜異位既然是基因突變缺損所造成,而內膜異位患者的基因變異能力的遺傳體質,有可能使她們與某些癌症扯上關係。

內膜異位症造成的卵巢癌有以下幾點特徵:

● 可能一直沒有症狀;

● 成長快速;

● 直徑在10公分以上較多;

● 因壓迫引起下腹疼痛;

● 有時會破裂;

● 突然發生不同的症狀,如腹部漲痛,疼痛位置改變等。

而如果在其他部位的內膜異位惡化的現象最常見的為不明原因的出血。

那麼,到底什麼情形需要馬上治療?什麼情形可以暫時不予理會呢?有些人主張,小的巧克力囊腫,如果沒有症狀,可以不理它;有時甚至5公分以上的巧克力囊腫,的確也過了幾年還是維持原狀。不過,那只是運氣好,有更多的情形是長大了、破裂了,形成腹膜炎,甚至被當成盲腸炎開了刀才診斷出來。

同場加映:滑手機讓經痛更嚴重?低頭族小心造成子宮負擔

我就曾見到一例卵巢子宮內膜狀癌周邊還有不少良性的子宮內膜異位組織,而根據病歷記錄,她已知有子宮內膜異位瘤長達十年,一直拒絕手術,如今變成要和癌症搏鬥了!其實只要腹內有腫瘤存在,就很難令人安心,雖然卵巢內膜異位癌的發生率不到1%,但由於卵巢癌的高死亡率,誰能放心呢?

最重要的應該是及早發現、及早處理。也就是說,即使不想立即摘除,對沒有症狀的3公分以下小腫瘤也要好好追蹤,當腫瘤增大且速度不慢時,就必須提防有惡化的可能,得盡快手術。更何況巧克力囊腫變得越大時,通常殘存的正常卵巢組織也剩下越少了。

手術前根據超音波的腫瘤形狀和構造,以及彩色杜卜勒超音波測腫瘤內的血流阻力指數(RI),有時可以高度懷疑那是卵巢癌;但有時內膜異位癌長得和內膜異位瘤幾乎一模一樣,而抽血驗 CA-125 在兩個病同樣會上升;有些醫師甚至說他們在手術中也看不出那不是良性的巧克力囊腫,因此在手術後,甚至病人已出院之後,病理報告出來了,才趕緊轉到婦癌專家(GynecologicOncologist)手上,卻不被病患諒解,實在冤枉!(台灣地區的婦癌專科醫師名單可上台灣婦癌醫學會網站查詢)

總而言之,雖然子宮內膜異位合併癌化的機率不到1%,不過,由於卵巢癌的存活率偏低,因此,一旦發現有子宮內膜異位瘤(巧克力囊腫),即使是小小的且沒有症狀,也要小心追蹤才好,不要以為停經之後就沒事了,事實上,有不少病例就是在停經之後才轉化為卵巢癌或腹膜癌(Peritoneal Cancer)的!

即使只有子宮內膜異位,沒有子宮內膜異位瘤;或者異位瘤已開刀摘除掉,也不宜掉以輕心,雖然子宮內膜異位症本身是個良性疾病,但卻不能不想到它變成癌症的潛在威脅,需要長期追蹤才安心。(和你分享:輕鬆變美!促進血液循環的子宮溫感按摩三招

 

★更多您關心的健康好知識,都在《妳不能不知的子宮健康(全新修訂版)》
高雄醫學大學婦產學科教授、台北醫學大學婦產學科教授/鄭丞傑博士◎著

更多關於保養身體的小祕訣,都在女人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