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的合作夥伴婦女新知基金會帶來一系列『女人生育』專題,陪伴我們一起找回生產的初衷以及溫柔。

「回想起當初在待產陣痛時,什麼事都不能做,也不能動,就只能躺在床上呻吟的無助跟痛苦,最後在產枱上憋氣用力,痛到無力,最後護士還執行壓肚子,真的很不想再經歷一次那種痛苦。更慘的是,生完孩子後會陰部又腫又痛的感覺真的很難受,且產後「性趣缺缺」。我常在想,孩子是我在生、痛是我在痛,為什麼我不能決定我要怎麼生呢?我希望孩子平安健康的出生長大,那為什麼我不能給孩子一個平靜溫柔的開始呢?在家庭父權的壓迫與醫療權威的體制下,婦女真的只能任人擺佈嗎?」  

推薦閱讀:母親的感人告白,為什麼我選擇溫柔生產?


(圖片版權:婦女新知基金會)

這是《生不由己》論壇劇場(註)在進行互動式論壇時,一位媽媽分享自己真實的生產經驗。的確,「為什麼我不能決定要怎麼生呢?」是很多孕/產婦心中都曾吶喊過的一句話。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孕/產婦「無法選擇要怎麼生」呢?

台灣在西方產科醫學主導下,生產被視為病理現象,孕婦被視為「病人」,加上少子化現象使得孕/產婦及家屬不得不依賴醫療科技所宣稱的「安全保障」,不必要的醫療常規介入(如:持續性胎心音監測、會陰切開術、施打點滴等等)經常被冠以「為了妳和寶寶好」而間接強迫孕/產婦接受,沒有討論與拒絕的空間。

同時,生產的知識與技術皆掌握在醫療體系手中,孕/產婦缺乏資訊對等和近用,也是使得他們與家屬無法在平等位置上與醫療人員進行溝通與討論的重要原因。再者,許多醫學院學生已經不願意選擇「被告」風險較高的婦產科,就算選了婦產科,也不再執行接生的工作,導致婦產科醫生發生嚴重斷層,這也讓孕/產婦擔心自己若表達了自己的意見,萬一醫生不願意接生怎麼辦的疑慮,這些都是惡化孕/產婦的自主權被剝奪的原因。

推薦閱讀:理想的產房應該是這樣子的


(《生不由己》論壇劇場,孕婦佳玲提生產計畫書給醫生橋段。圖片版權:婦女新知基金會)

女性,生理上賦有孕育新生命的特性,妊娠及生產的過程中應以孕/產婦做為主體,充分尊重她的感受、意願,並協助她發揮本能去完成自然生產。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第22條:「人民之自由與權利,不妨礙社會秩序公共利益者,均受憲法保障」,彰顯女性的健康權與人權不容忽視與侵犯之精神;而且台灣政府對外所簽訂的消除婦女一切歧視公約(CEDAW)第12條規定,締約國應保障女性的健康與生育權,確保其在男女平等基礎上取得生育相關的保健服務。可見生產乃人權議題是不爭的事實,它牽涉到孕/產婦的自由選擇權(right to liberty)、自主權(right to autonomy)以追求快樂的權利(right to pursuit of happiness)。女性理當有權利在生產過程中獲得充分的資訊後,提出對自己最有益的選擇。


(《生不由己》論壇劇場,居家生產橋段。圖片版權:婦女新知基金會)

因此,為了保障孕/產婦的生產自主權,身為照顧孕/產婦的醫生、助產師、護理人員,都應該問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

1. 我是否充分傾聽、理解孕/產婦的焦慮,並支持她的選擇?

2. 我是否充分了解所有醫療介入對孕/產婦所產生的益處和風險?

3. 我是否充分告知孕/產婦自己所執行的醫療行為對她所產生的益處和風險?

身為孕/產婦,也應該問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

1. 我的醫生、助產師及護理人員是否充分傾聽我的需求,理解我的焦慮並支持我的選擇?

2. 我是否充分了解所有醫療介入對我所產生的益處和風險?

3. 我是否願意對必要的醫療行為保持尊重,謹慎看待生產風險?

我們相信如果醫生、助產師、護理人員都能重新將孕/產婦放回照顧服務的主體位置,充分傾聽、理解並支持她們;而孕/產婦也能謹慎看待生產風險,並尊重必要的醫療行為 (非常規性的醫療行為),生產過程將會是令人難忘及感動的美好過程。

推薦閱讀:在家也能生小孩:孕婦的另一個新選擇,溫柔生產

註:《生不由己》論壇劇場是由婦女新知基金會(以下稱「新知」)「性別平等倡議劇團」的成員所呈現。為了推廣「溫柔生產」理念,新知募集志工,實踐女性培力與社會倡議之具體行動。這群熱心公益的志工有人曾在生產中受過創傷、有人深信平和美好的生產是女性的天賦能力與權力,因而齊聚提倡人性化的溫柔生產。這群媽媽花了一年時間分享彼此經驗、討論出生育劇場的腳本,她們不是戲劇專業背景的演員,而是將自己懷孕及生產經驗,透過身體與聲音表達出來,劇場的目的,是與觀眾互動及經驗交流,共同思考解決問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