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小孩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因為孩子聰明、直接,更能看透你的不愉快,一起和孩子面對脆弱然後成長吧!

遇到挫折是難免的,但是要知道此時該怎麼對待自己,

想辦法解決負面情緒與思維,找機會回復到正常狀態。

挫折,讓孩子看到不完美;勇氣,讓孩子承認不完美,

而這種勇氣在自己身上,我陪著她一起尋找那個源頭。

人非聖賢,媽媽也有想耍賴、想任性的一面。

這天,妹妹興致勃勃地跑來找我玩,老實說我真的一點勁兒都沒有,連應付都嫌困難。

我看著她,嘗試很平靜地說:「妹妹,媽媽今天心情不好,現在沒有辦法陪妳玩、陪妳說話,可以讓我安靜一下嗎?妳想做什麼都可以。」

「那妳等一下會變好嗎?」

「我不知道,也許不會,我今天都想一個人。」

「妳生氣了嗎?是我害的嗎?」妹妹小心的提出這個疑問。

「不是,跟妳沒有關係,只是心情就像天氣一樣,有時晴天,有時下雨,我現在正在下雨。」

「那我,可以看電視嗎?」她挑了一個我最討厭她做的事情,我想這是一種「測試」。

「可以,我說了隨便妳。我現在不想再說話了。」我的音量有點提高,老娘耐性快沒了,再說下去就會暴衝了!

「喔,好。那等一下妳比較好了,可以告訴我嗎?」她倒是很鎮定,但是也沒有開電視,我想她很聰明,知道一按下遙控器大概世界就毀滅了(雖然,媽媽說可以)。

我驚訝於她的爽快,心情好像有因此好一點點,就那麼一點點。過了十分鐘,妹妹又來了。我就知道事情沒那麼簡單。

「媽媽,妳有覺得好一點了嗎?妳可以陪我玩了嗎?」

才過十分鐘耶!我的心中雖覺得不捨也有點愧疚,但我知道勉強不了自己幾分鐘的,何況今天狀態真的很差。

「抱歉,還在下雨。」我強壓住自己的複雜情緒。這時的我,其實好想大喊:為何一定要我?為何不找別人?煩死了啦!

「可是我好想妳陪我喔!」

「我現在陪妳的話會很不開心,妳也會覺得不開心,要是我不小心發脾氣,會很糟糕的。」

她沒有說話,臉上滿是委屈。我們互相看著,沉默了一會兒,這段沉默裡我跟自己對話:能不能有別的辦法?辦法是一定有的,只是我還沒想到而已,更何況她剛剛那麼地體貼。我決定給個緩衝。

「這樣好了,我們一起來想想,當心情不好時,對方陪妳做什麼事情會比較開心。等一下我們來討論。」

「好!」她似乎感覺到一絲曙光。

這不是緩兵之計。我開始很認真地想:若我想要脫離現在這個低潮,孩子可以怎麼幫助我?我等下要認真的開條件。過了幾分鐘,我走去找妹妹。

「我需要妳的幫忙。妳可不可以在我旁邊畫畫,畫什麼都好,然後我躺在妳的床上聽音樂?但是先不要跟我說話。」

「好!」她立刻忙碌起來,準備畫圖的工具,還很仔細地問我想看蠟筆,還是彩色筆的畫,問我想聽什麼音樂……。

其實看著她這麼用心替我張羅著,我的心情已經很舒服了,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我的孩子永遠這麼需要我、這麼在意我。接下來妹妹好像媽媽一樣,而我像個小孩窩在床上,靠著枕頭看她畫畫,她陪著我聽吵雜的 GLOBE 精選集。就這樣過了半個小時,沒事了。

當時我並無意「示範」什麼,只是就事論事地想辦法解決我的情緒,然後就能恢復正常能量照顧需要我的寶貝,類似的情景應該發生不少次,沒想到她默默地學會這樣處理情緒。

有次放學回家、吃完點心後,妹妹寫起功課。只是,不知道哪根筋不對,那天她寫一個字就擦一個字,還越寫越生氣,最後大哭了起來。

「怎麼啦?為什麼要這麼生氣?還哭成這樣?」我裝作沒事,關心一下即將失控的妹妹。

「我寫得很醜,為什麼每個字都不一樣大!」她傷心地繼續大哭。

「老師都說妳寫得很漂亮了,何況手寫字本來就不能像印刷字一樣大小相同,重點是要學會這個字!」我知道說這些話可能沒什麼幫助,但還是嘗試把事情講清楚。

「我就是覺得很醜!我不要這樣!」她還是大叫。

「如果妳現在覺得很生氣,先暫停一下,等生氣完再繼續寫。」我作勢要把作業簿收起來。

「不要,不要拿我的簿子!我要繼續寫!」我的媽呀,這個自虐狂。

「妳哭手就會沒有力氣,一定怎麼寫都寫不好。」我也大聲起來。

「我會慢慢不哭,妳來旁邊陪我,不要講話啦!哭又沒辦法一下子馬上停!」她邊抽噎,邊說。

我腦中突然連結起妹妹曾經給我的陪伴。於是,我就搬張小椅子坐在她旁邊,忍耐著,聽她繼續滴滴答答,繼續寫,繼續擦,偶爾忍不住插個嘴:「這個寫得不錯耶。」

當然馬上被糾正:「好不好看是我認為的,妳不要講話!」

就這樣過了半小時,看她自己慢慢穩定下來,慢慢把三四行的功課寫完。我做的事情就只是全心等待和陪伴

不被挫折影響是騙人的,但遇到挫折能夠知道怎麼對待自己,就能擁有迅速恢復的能力。我記得曾有位同事跟我說:「妳好像不會被什麼事情打敗,因為有時覺得妳崩潰了,隔了一天,馬上又精力充沛,說妳想到一個好方法。妳大概只會在谷底一天吧。」

因為「挫折」,我們才有機會認識不完美的自己。當不完美的自己出現時,或許連承認都需要極大勇氣。更別提還要懂得和自己和解、相處,甚至進步。

面對挫折,往往伴隨著失敗的情境,在那個當下懂得控制負面思維、掌握負面情緒需要極大的能量,而我認為那個能量就是勇氣的源頭。

大部分的人覺得勇氣像是人生必備的氧氣筒,會流失,會消耗,所以需要時時補充。我倒認為勇氣不是消耗品,而是勇敢特質的「產品」,產生勇氣的力量就在自己身上。

推薦閱讀:擁抱自己的不完美

推薦閱讀:媽媽的讀心術:給孩子訴說的空間,做情緒的呼吸

延伸閱讀:掌握自己的情緒 才能輕鬆教出孩子的高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