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美工、藝術相關工作,其實有著仔細的分工和差異!懂了,不僅能避免尷尬的場面,也更能尊重他們的專業。

不知道各位身邊有沒有認識設計從業人員?不知道這些設計人是不是很討厭聽到「美工」二字?不知道是不是對「設計」與「美工」兩個詞感到模糊又尷尬,跟某些朋友相處的時候,只要用錯詞就會被疾言厲色的糾正(這樣會不會被我朋友發現?不過這也是我寫下這篇文章的理由)。

呂勝南師傅交趾陶作品

圖片|來源

「美工」是什麼?

以前膚淺的認為就是個美術相關的工人,但設計工作並不僅只是營造畫面美感,而是需要耗費大量腦力去思考如何翻譯與詮釋客戶的概念,並與客戶來回溝通確保設計符合設計人員與客戶的想像(聽起來很理想,但相信是不少設計師一直是努力的目標),若今天只需要直譯並不需要加以修飾客戶的概念,那也就心甘情願接受這個職稱。

延伸閱讀:設計師一定要有的七樣東西

而今,對於「美工」一詞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而更瞭解與設計的差距。所謂的「美工」是泛指從事美術工藝類的相關工作者,這類的工作者在各自領域上有卓越的技術,並藉由成品讓人感受其技術上的成就,如電影看版繪畫師傅、裁縫師、神像雕刻師傅、銀帽師傅等都屬於這類的範疇,以技術為主導的工作者。


家喻通曉的知名 LOGO,Milton Glader 設計。圖片|來源

「設計」在幹嘛?

設計一定都會有清楚的概念,根據概念進行轉化並塑造出產品自己的個性,再依照此個性發展出一系列設計品與其宣傳品,針對某個族群進行強而有力的溝通,以達到推廣與銷售之目的,商業成分較重。其過程必須要兼顧美感與理性,設計品的美感是基本條件,在此前提之下,其內容的每個細節都有他需要存在的道理。

延伸閱讀:為什麼馬來西亞有 Jimmy Choo ,台灣卻沒有叫得出名字的鞋子設計師?

如上圖由 Milton Glader 設計「I♥NY」,當初為了推廣紐約觀光而設計的 LOGO ,他是一個經典,因為直接切入重點,視覺簡單到讓人印象深刻無法忘懷,不但引起風潮,更成功達到 LOGO 最主要的設計目的,而這也是為什麼 LOGO 的設計要越簡單越好,因為必須要在短短的幾秒鐘之內,讓消費者解讀圖像的重點並植入腦中!


清象牙雕人物玲瓏提食盒,由故宮博物館收藏。故宮博物館是最能見識匠師們登峰造極的地方,完全可以感受到技術的卓越,卻也為這些技術的消失感到扼腕。圖片|來源

「美工」與「設計」有什麼不同?

在所有的設計種類當中,視覺設計是最容易與美工是最容易混淆,由於早期社會美術工作者會承接海報、包裝、DM 等工作,所以這樣的觀念也延續到了現在,但兩者究竟有什麼不一樣呢?

1. 設計相當重於溝通,無論是面對客戶或是目標消費者都需要建立大量的溝通,而介於這兩類族群之間的設計師,需要各種不同的資料來佐證目標消費者的喜好,與客戶進行溝通以達到他們所期待的目標,所以設計師必須經常觀察與注意市場動向。

美工則是以技術為優先,會依照客戶需求運用自身高超技術以達到客戶的理想,若有需要溝通,多半為技術層面上或是客戶需求上的溝通,少有跟客戶溝通目標消費者的思考。

2. 設計品必是大量複製品,美工品卻不一定。基本上,運用到設計多半是為了宣傳或銷售某事某物,所以在短時間內需要大量複製,為了讓目標消費者可以迅速瞭解內容,設計品最終呈現的視覺若能越快速瞭解並引起慾望則越成功。

所以設計品的視覺並不一定繁複,但一定要吸引目標消費者;美工品最終目標是滿足客戶需求並展現其技術上的成就,所以成品不一定需要大量複製,甚至可能只會有獨一無二的一件。

同場加映:躍上時裝周的台灣新銳設計師吳日云 Austin.W

3. 設計其實是一種團體作業,以包裝設計為例,一件案子所需人員大致可分為:業務(含接案、報價、溝通等)、企劃(含市場調查)、圖像(含攝影、插畫等)、編排(含圖文編排、文字設計等)、結構、印刷(含印前)。

上述工作每項都是一個專業,然而實際上是根據設計公司的體制而有不同人員安排,曾經聽過一個人全包上述工作,也聽過分為企劃、設計與印刷三個人;美工的工作分項大致為業務(含接案、報價、溝通等)、師傅,基本上人員安排較為單純。


圖片|來源

上圖是由 GK Graphics 設計龜甲萬的醬油瓶。包裝設計的經典,最厲害的地方是醬油倒完不會滴出來,為了研究醬油倒完而不會有多餘的醬油滴出來,可是耗費設計人員一番苦心。

設計與美工相關的工作者都需要擁有高度的美感,也需要相當的基礎,然而兩者所鑽研的方向不同,設計是因為商業行為而崛起的行業,早年設計業是以美術工藝者為主導,直到工業革命讓機械大量生產後,大眾時代的來臨讓設計與美工兩者的區隔越來越明顯。

當我們稱呼設計師為美工,其實就等於不尊重這些職人匠師們,他們擁有的是時間累積的技術,這些技術也因為大家的輕視而開始凋零,許多也紛紛邁向歷史的洪流之中,每個行業都需要被尊重,尤其是這些背負文化歷史的工作者,因為只要他們一消失,就代表我們的文化邁入歷史課本中。



杜象(Marcel Duchamp)的噴泉(Fountain)。最初是為了反諷當時藝術而創,如今成為藝術品,是一個重要的藝術里程碑。圖片|來源

朋友問:「藝術呢?」

針對設計與美工長篇大論的一篇,卻沒有隻字片語提到同樣是美感產物的藝術,後來針對「設計」、「美工」、「藝術」三者展開討論所得出結論是藝術所涵蓋得更大的範圍,我們可以說一件工藝品或是設計品宛如一件藝術佳作,然而卻無法將一些藝術品歸納在設計品或是工藝品上。

對筆者而言,龜甲萬醬油瓶就是一件藝術品,他完美的呈現餐桌上的優雅,使用醬油不會讓桌子上到處都有醬油,讓使用者可以隨心使用。不過藝術該怎麼說,其實筆者仍未參透,畢竟許多藝術品至今我仍無法瞭解其理念,也看不懂,現階段對於藝術的看法,或許是種「精神」表現!

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靠人去詮釋跟定義的,或許這樣的觀點有人並不認同,但初衷希望大家可以瞭解「職稱」對工作者是一種尊重,也請不要看輕任何一個職業,每一個簡單的動作背後都是積年累月的成果。當我們漠然某些職業的沒落,意味著屬於我們的某部分文化正逐漸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