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聽聽北歐的父母如何教導他們的孩子,人人都擁有更多的自由意志!

北歐芬蘭和台灣大學不一樣的社交場合

台灣學生在大學時代比較多的是溫馨活動,像是一起煮火鍋、出外郊遊、看電影,還會有一些大地遊戲、夜遊活動,系上希望能一起共同活動,凝聚向心力,一起”作伙”做事情的感覺。

而在芬蘭,學校的活動琳琅滿目,不局限於系上,每個人多自己選擇喜歡的活動,做喜歡的事情,系上的人比較少聚在一起,偶爾或許會有一起吃飯、去派對的活動,但大多人選擇做自己想要的事情,建立屬於自己的社交圈子。

推薦你看:如果可以在現實裡冒險,誰會想要沈迷電動?

最近剛接到學生會每周發出的小報,一打開都是派對與各種活動的消息,學生會大量的舉辦派對,派對大多是晚上十點到凌晨三四點,常常在夜店或小型的酒吧舉行,大家在微醺的狀況下,防備較低,和彼此聊天、社交,這一類的派對活動在台灣往往會被認為是不良場所,常常也會被父母告誡少去夜店、少喝酒精飲料,但在歐洲,父母多半會以去好好享受夜晚、享受人生,抱持不反對的態度,支持孩子的選擇,因為他們在年輕時也曾經瘋狂玩樂過,他們會覺得,孩子也該體會一下。

推薦閱讀:用心生活,是種習慣

因為歐洲本身產酒,許多國家都有酒莊,歐美的酒吧文化,是酒神文化的延伸。在歐洲的羅馬神話裡,酒是酒神所給予人們的禮物,是豐收的象徵,在十二月的新酒節,人們縱飲狂歡、釋放最原始本能,而在現今的酒吧文化裡,朋友們到酒吧交際、聊天、放鬆,甚至是搭訕不認識的人。

對比在台灣,台灣早期是茶業的最大出產和出口區,茶藝館是經濟起飛後大多數人愛去的地方,到泡沫紅茶文化、珍珠奶茶的大轟動,到現在處處可見的飲料店、茶館,我們的飲茶文化深植在地,甚至不需要泡茶就可以輕易舉得品質好的茶葉沖泡的飲料,這是在北歐看不到的,雖然咖啡店、餐館、學校餐廳等等也會提供茶葉,但多數是伯爵茶、無咖啡因的非洲茶或是香草茶,但是在味道上,較淡、無味道,常常被糖分蓋過。

不過,幸好咖啡文化、巧克力的盛行,讓無論是歐洲的學生還是亞洲的學生,對於咖啡、巧克力都有一定的喜歡程度,在學校餐廳、研究室或咖啡店,都能點杯咖啡、熱巧克力,做為社交時的飲品。

你也會喜歡:咖啡的職人藝術!不跟星巴克比的藍瓶咖啡店 Blue bottle

而在台灣,上夜店、飲酒也漸漸的被大眾接受,不再被認為是不良的習慣、文化,只是,要父母也贊同孩子三更半夜在夜店跳舞、飲酒、玩樂,可能還要等一陣子吧,在某種程度上,亞洲父母還是會把夜店、派對跟混亂的生活做連結,較難去理解國外的社交方式。

 

更多妙妙的文章:妙妙的旋轉星球、在臉書搜尋妙妙的旋轉星球 Claire's Diva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