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算成功?長大後才會發現,原來我們都問錯問題了,我們該問的是,哪一條路,才是我們想要的人生?

「你是否曾感到困惑,面對人群時也不知所措?」

從一個愉快的以西蒙波娃為主題的聚會回家,途經某段路,機車、汽車佔滿路邊蔓延到道路上。晚上9:30,正是補習班下課時間。好久沒有這個時間點回家,通常都是更晚更晚。我從很文學的氛圍裡倏地掉到非常現實的地方。

以前也曾在這裡,跟爸爸媽媽一起等著接弟弟回家。他現在考上交大,現階段任務似乎完美達成。可是弟弟,我希望你在踏上成功之路之前,能夠好好思索,你自己的「成功」是不是和別人認為的一樣?

延伸閱讀:我成功了嗎?

我相信文以載道的力量,但我竟然漸漸忘記曾經寫下那些浪漫美麗字句的心情--可能無病呻吟,可能寫了好多堆砌的重複的語句就只是想說我愛你,可能讓人覺得「沒什麼意義」,可能非常沒有邏輯、不科學、不理性、沒證據,可是明明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科學無法解釋的、沒邏輯的、超越一切理性的事情。

暑假去了一趟台北實習,就想著未來工作幾年後要考新聞所。可是這個晚上的聚會讓我再度想起,當初選擇唸文學的初衷。我在申請入學的備審資料上寫的是「沒有條件的愛」。我知道自己不夠了解它,所以我想來這裡認識它、觸碰它,不在乎「中文系」未來的工作有沒有著落,就只是單純想接近它,想知道我們適不適合。

結果,當然,有讓人失望的、不喜歡的部分;但也有令人驚豔的、出乎意料的收穫。我未曾後悔過。

台南的節奏比起台北是很慢的。但你仍然想看到縫隙就趕快催油門,深怕自己無法更快抵達目的地。

推薦閱讀:台南,一個讓人想起家的城市

我還養成了壞習慣:沒事就滑手機。明明有些事情不必非得立刻處理,明明有些資訊不是非得馬上知道,明明有些人不是一定要現在聯絡,但我們好像總是害怕自己跟不上,害怕別人都走得好遠了我們還在這裡。

台北把我變成一個「積極向上」的人。

直到有天聽了一場關於領導力相關團體的說明會,我忽然對於成功、表達能力、自我成長、領導力、競爭、創業、銷售……這些字眼感到非常疲乏、厭倦、反感。我做的事情真的是為了履歷嗎?為了提升自己?為了把自己變得更好?變成更好的自己又是為了什麼?謀求好職位?好公司?好薪水?

推薦你看:不怕被拒,讓自己更好就是我的信仰

我忽然覺得離「自我」非常遙遠,我似乎正在望著鏡子中的自己,成為社會上定義的成功人士的模樣,但那卻不是我認同的「自我」。一直以來,很穩定的、固定的自己的模樣,漸漸模糊不清,懸浮在空中,我看不清楚自己,我充滿了疑惑不安,但我也不知道該問自己什麼問題才好。

w說,這就是存在主義,自我認同意識會流轉變動。但是,我們都有選擇的自由。w今晚分享了西蒙波娃非常理性論述的《第二性》,以及肉麻兮兮的《越洋情書》。

西蒙波娃寫:「男人這個性別本身即是完整的人,女人也該讓自己在帶有自己性別時是個完整的人,才能和男人是對等的。拋棄女人這個身分,就是拋棄他做為一個人的一部分。」她也寫:「現在要睡了,看一會兒書,儘量少想念你。」「我猜你見到我時你會親親我,如果你親我……納爾遜,我太愛你了。久久地待在你身邊是那麼的甜蜜。」

她能理性,也能浪漫無比。

W問,在經歷社會洗鍊之後,你們還保有對愛情的熱情嗎?我發現我自己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不再為愛人寫信。而世界上有太多其他的東西,瓜分了我對愛情的注意力。從前一股腦兒地,把全世界都放在一個人身上的強烈情感,慢慢地、慢慢地消磨、減少。

延伸閱讀:愛情療癒課十問

棉花糖說:「做自己便好,如初那樣。」

雖然自我認同的過程是不斷變動的、迷惘的、霧濛濛的、猶疑的、「不知道在想什麼」的;可是沒關係,所有行為和不確定的狀態都沒有絕對的好或壞,只有自由選擇,以及為選擇負責。而當然,他人的選擇會影響自己,自己的也會影響他人。

所以,就算你也搞不懂你自己,老是處在存疑狀態,可是只要不斷自問:「這就是你想要的人生嗎?」就好了吧!就算上一秒的你和這一秒的你截然不同,又有什麼關係呢?

母親總是為了女兒的夜歸而憂心,忍不住要問做這些事情、跑這些活動到底有什麼幫助?我答不上來,只說履歷總不可能都是成績單。

同場加映:成績決定一生的幸福與尊嚴?韓國強盛背後的五大代價

雖然其實好簡單,有時候只是因為認同的組織理念,所以想參與其中;有時候只是因為,我曾經受用於人,所以我回來回饋所學。我發現比起念實用的新聞我更想繼續念文學,因為我知道,我會在日常生活裡不斷接觸新聞,我可以參加各種團體學習職場所需的其他能力(就是前述那些表達能力啦、領導力啦之類的),但文學經典鉅著和它們的養分不是能夠輕易出現、汲取的。

只要我們都擁有自由意志,擁有選擇的權利,不必非得搞清楚自己長什麼模樣、非得弄懂所有事情來龍去脈,只要知道為何而選?為何不選?為何選的是這個而不是那個?也就足夠。
 

給勇敢做出選擇的自己掌聲。

向所有為了「自由」而奮鬥的人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