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偶爾不當媽媽嗎?一直到後來我從知道,從母親身上學到的事是,學會做一個引路人,就好⋯⋯

文|Eileen

越長大越清楚,我是因為我媽,才讓我活成現在的我。

從小到大,我一直以為我是看著爸爸的背影在長大的,其實是,因為外顯表現來說確實如此。

自從我有記憶以來,常會聽到這些對話:一開始以為你是一個男孩,沒想到是女孩;你知道你錯在哪裡嗎?自己回房間想一想;每次我回家跟我媽說,我同學揪我去哪,我媽都會說,才不是你同學,根本就是妳揪別人;每當我提出一件事跟我爸媽說時,我媽都會說:蛤!這樣好嗎?,而我爸則會補上:這哪有什麼?


圖片|Photo by RDNE Stock project on Pexels 

主動與被動者的區分

小時候,我常看我爸在解決其他人的問題,是和事佬、協調者角色;會主動約飯局,給予身邊的人禮尚往來的回應,出席任何場合也從不遲到。

應該是在這些日常中,我漸漸知道主動者獲得的優勢與被動者之間的差別,主動能夠讓局勢照著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被動往往就是被支配著,而這樣的區分也是到越來越大了以後,發現自己的行為往往都是那位主動者,才深知是小時候這些日常累積的影響。

我爸常說,我們這年代,得從製造磚塊開始才有辦法混合水泥蓋房;你們未來的年代是從蓋房開始,該有的磚塊和水泥都有了,那你想怎麼蓋?

我爸說,以後不是找人嫁就可以幸福一輩子的世界,最好女人可以獨立的養活自己,這包含你要學會開車,你多早踩得到油門,我們就去練車。

同場加映:如何達到經濟獨立?經濟自主這樣做:制定財務目標、培養理財習慣|女性理財


圖片|Photo by Nataliya Vaitkevich on Pexels 

我以為我是看著我爸背影長大的。

他總是站在眾人面前,是主持是開會是炒熱氣氛,是各種會議飯局和對話的場面。

我以為我是看著我爸背影長大的。

他扛起家庭的所有收入,家庭出遊幾乎都是他在發起,他提議我們去做什麼再做什麼?

我以為我是看著我爸背影長大的。

他對新聞、社區、家人、周圍環境都會發表見解,還會問我怎麼想?每次被問我都一愣一愣的,怎麼又被問倒。

我以為我是看著我爸背影長大的。

他在我 18 歲的時候就跟我說,我只供應你學費到 20 歲成年,22歲 畢業以前你得自己負責,但我可以先借你,所以那兩年,我還是會幫你付學費。不管他怎麼說,結論是,他會幫我付學費到大學畢業,然後我聽完不知道哪來的焦慮,沒畢業前就找好工作開始上班了。

我以為我是看著我爸背影長大的。

至此,我其實是看著他的背影,但心裡想著我媽,我不要當一個家庭主婦,我要有主動選擇的機會,我要在年輕的時候就努力創造更多選擇的可能,我要說到做到,我盡量不抱怨,就算抱怨也會馬上有所行動。


圖片|Photo by RDNE Stock project on Pexels 

就在成為父母後,我才發現

但就成為父母後,我才發現,這一路來是因為我爸的那一句:這哪有什麼?讓我對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不會過於大驚小怪和糾結,但讓我轉念實際去行動的,反而是我媽的那一句:『蛤!這樣好嗎?』

時至今日,我才真的明白,這不只是一句質疑,更看見媽媽對每一件事物的擔憂,以及在她已知的生活領域中,那必須在既有框架下,因為循序漸進才能獲得的安全感不可被挪移,以及對於性別的侷限,媽媽總是認為,有些事只有女生或只有男生才可以做。

這些都讓不服輸的我,打從心底想活出另一個獨一無二的女性版本,可以不受限於性別與既有規矩的框架,這句質疑的回應,在我心裡直接轉化為無所畏懼的力量,我就像被點著火一般斬釘截鐵的出發,堅定和充滿信心地讓每一個我想要去的地方和事件,徹底發生。

也就在這一路自我覺察的過程中,突然有感。

原來,我是因為我媽,才活出現在的我。從生命歷程來看,有時候我的一些選擇,可能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又或者我心裡始終沒有認同過這些觀點,但也就在我不認同下,產出了屬於我的觀點,並且行動拿到結果。

我想我是看著我爸媽背影還在長大的。

猜你想看:不用怕他人對你的否定!別人眼中的對錯,不能幫助我們創造想要的未來


圖片|Photo by Gustavo Fring on Pexels 

不當媽媽,做一個引路人

現在,面對兒子的教育,讓我更有意識地在做調整。一個人的生命,不應該因性別或上一代所知的有限性,影響他的各方發展,也正因為我認知到自己的有限,所以我練習從媽媽的角色,轉變成為兒子教育中的引路人:我不再是那個唯一可以打開他眼界的人。

透過多方的學習和認知,將我所見所聞的人事物,帶到他的面前,讓他練習判斷、選擇、經歷體驗和負責。當引路人的角色出現時,影響生命的範疇就變得更加寬廣,而他,會因為這些刺激與影響,不斷地表現和行動,並驗收著每一段旅程的體驗學習,找到屬於他自己獨一無二的生命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