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童年作品翻拍的變動,你心中也有一股納悶嗎?一同來看怎麼讓影視作品存在「舒適的正確」吧!

文|L 實驗品

政治正確之風襲來!是洗黑還是平等?政治正確與完成度高注定衝突?

「毀童年」、「不尊重歷史」,當我們反感政治正確時,我們在反感什麼?

「我使用政治正確之力!」

隨著近期迪士尼真人版《小美人魚》公布角色定妝海報,黑人艾麗兒與她膚色五彩斑斕的姊妹又一次帶著政治正確的討論衝上熱門,緊隨其後的還有黑人版埃及豔后和小叮噹。

如何還原作品的原汁原味或真實背景已經不是創作的第一考量,政治正確的自我審查機制在影視劇創作面上展現地淋漓盡致,但觀眾要不要接受,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延伸閱讀:小美人魚不能是黑人?指責迪士尼政治正確的人,是不是忘了故事核心精神?


圖片|《The Little Mermaid》 @ Twitter

觀眾到底在反感什麼?

那麼,聲討作品的觀眾和網友們,難道都是內心抱持種族歧視的人嗎?我認為不是這樣的,這些真正的不滿其實是來自創作者討好「政治正確」的目的性,已經高於「想要好好呈現這部作品」的心意。

其實就故事的邏輯來說:黑人小叮噹或艾莉兒的存在其實還算稍微比較合理一點,因為畢竟人魚和精靈都是奇幻生物,他們只需要承擔脫離原版動畫的責罵就好(當然還是要被罵的),會這麼說是因為 Netflix 的紀錄影集《埃及豔后》,就完全不是同一等級的事了。

主打紀錄片影集,卻在歷史學家證實埃及艷后的父親有馬其頓以及希臘血統的情況下,選角脫離真實歷史的脈絡,就連預告片中出現的雙頭蛇冠,也不是托勒密王國時期應該出現的形制。

政治正確的暴力輪迴

其實我們可以很巧合地從不同年代埃及豔后登上螢幕的形象,找到一種政治正確的暴力輪迴。早在 1963 年,英、美、瑞士曾經合拍一部史詩歷史電影《埃及豔后》(Cleopatra),也是以克莉奧佩特拉七世為主角敘述的故事。

大多數觀眾或沒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可能只會記得本片的華麗場面、演員伊莉莎白.泰勒的美顏,以及幾乎讓二十世紀福斯破產的燒錢大場面,但卻鮮少有人注意到片中其實出現了大量不合埃及史實和文化的設定。

例如:僕人卻配戴法老王巾、托勒密時期牆上的壁畫是圖坦卡蒙、把盛裝木乃伊內臟的卡諾皮克罐當成居家擺設⋯⋯整部片從場景到人物都是漏洞,這很明顯就是主創對於埃及文化的考察不足。

既想要這個神秘王國的題材,卻又不願意用心研究一下真正的歷史背景。可以說這完全就是一部白人幻想中的埃及故事,在《神鬼傳奇》、《荷魯斯之眼:王者爭霸》中也能看到這種高傲的創作霸權視角。

現在看回 Netflix 的紀錄片《埃及豔后》,從並不考據細節和文化,就粗暴呈現作品給觀眾這點,難道不是和早期的好萊塢異國文化作品一樣嗎?

不同的只是膚色,本質是同樣的忽視和傲慢。

同場加映:政治正確的奧斯卡?談奧斯卡的多元文化:誰能定義「多元」,「階級」差異何時能解?


圖片|《Queen Cleopatra》@ IG

舒適的正確,是存在的

其實這次對《小美人魚》的失望,可能多少也會歸咎於先前《阿拉丁》的成功。

同樣動畫改真人、同樣有魔法奇幻元素,但迪士尼並沒有急於政治正確化角色,反而是先把巴格達的世界觀、劇情等細節都先設定好,讓這個幻想的中東世界非常生動。

再選出適配的角色演員,與時俱進改善原作阿拉丁的駙馬劇情,增加塑造女主茉莉的人格和劇情,現在回看起來還是完成度和口碑都相當高的真人版。

結語:粗糙的正確,是另一種暴力

可以說近期的政治正確討論,都是對於「披著正確之名,行暴力之實」產生的反感;而這種粗糙的改動,和從前好萊塢對於異國元素的獵奇心態是一樣的,是就算把角色從白人變成黑人也無法掩蓋的態度。

我始終認為:改動一百個故事演員的膚色,都不如原創一個屬於這個群體的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