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以大局為重的人嗎?大局為重的背後有兩種動機,而正確的動機為你帶來成長,而非平白的犧牲!

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是一齣描述助選團隊幕僚人員的職場故事。劇中的翁文方,她是翁仁雄公正黨立委之女,在一次聚會活動結束後,精疲力盡的她在酒店門口與女友擁吻,恰巧被公正黨的里長李天成撞見。

由於李天成並不贊成同性戀,再加上與翁仁雄是兄弟交情的他,擔心翁家絕子絕孫便怒推了翁文方的女友。接下來,翁文方為保護女友,也將李天成推倒在地。事後,李天成將此事告知翁仁雄,希望他能夠為此事做主。

翁文雄一邊拿紅包給他,一邊回說:「我叫文方跟你道歉!」並向他解釋,小孩比較不懂事,比較衝動,請他見諒。然而,文方一直站在門口聽著,她忍不住現身說:「要道歉可以,但他要先跟我道歉。」因為是李天成先動手動腳的。

李天成解釋自己都是為了翁家好,但在文方看來,這根本是「假好心」。當兩人吵得不可開交時,翁文雄生氣地對文方說:「現在是選舉期間,要以大局為重!」接著,嚴厲要求她立刻道歉!

從此之後,「大局為重」這四字,成為文方最討厭的一句成語。

延伸閱讀:「他才是混蛋,為什麼我要道歉?」先道歉的人,才是贏家


圖片|《人選之人──造浪者》FB

不知,你是否也像文方一樣,總是有人告訴你要以「大局為重」呢?

這四字的背後,通常就是要我們壓抑自己的真實需求,有時還得犧牲某部分的自己,來成就「大局」。甚至,它還會以一種「正義使者」的姿態出現,若我們不以「大局為重」,反到成為那「罪魁禍首」了。

當個以「大局為重」的乖孩子,難以得到真實的快樂

小時候,你總是以「父母的局」為重嗎?想盡辦法討好父母親,想盡辦法避免父母親生氣,卻忘記了自己還只是個孩子。

當你好不容易長大了,出了社會,你總是以「公司的局」為重嗎?透過燃燒自己,來讓公司獲得最佳的利益,卻一再忽視自己的身心健康。

接著,你終於成家了,但總是以「家庭的局」為重嗎?想盡辦法賺錢買車買房,凡事以小孩或伴侶的需求為優先,卻一再忽略了自己的身心需求。

那我想問,那何時才能輪到「你的大局」呢?

對我而言,以「大局為重」,若只是淪為取悅某人或某個團體的口號,而使我們忘記好好照顧自己、取悅自己,那即使我們的犧牲成就了大局,我們也難以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幸福。

同場加映:大人心理學|沒有成為理想中的大人,至少我要成為我自己


圖片|《人選之人──造浪者》FB

以「大局為重」,是要你「成長」,不是要你「犧牲」

曾經,有一位主管想指派我一份工作,但當時我的工作量,已塞不下額外的工作了,於是我試圖婉拒。

然而,主管彷彿用一種「非你不可」的口氣,問我:「如果你沒辦法接,那還有誰適合?」彷彿只有我最適合接下這份工作,我應該以大局為重。

這問題我完全回答不出來,不是我認為其他同事不行,而是我不想「害」其他同事增加工作,為了不破壞職場關係,我只好默默接下這份工作。

最後,我發現當同事不符合我的期待時,這種以「大局為重」的犧牲,會讓我變得容易埋怨、感到不平衡。就像是你為伴侶付出與犧牲,當伴侶的表現令你失望時,即使你不要求同等回報,但那怨懟的心情還是會出現。

加藤諦三是日本的心理學大師,他在《人生的悲劇從當個「乖孩子」開始》一書,提到:

「『取悅別人』並非壞事,但如果動機是為了得到對方的認可、企圖得到讚美,問題就會浮現。」

他透過馬斯洛的需求階層理論,進一步解釋「取悅他人」的動機,分別來自於「成長動機」與「匱乏動機」的差別。

匱乏動機:指的是因為缺乏「安全感」或「歸屬感」,藉由行動填補不足的需求。

當時我選擇接下工作,正是來自於「匱乏動機」,我想去取悅同事與主管,來滿足自己的歸屬感,並非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與目標,所做出來的行動。

假設《人選之人──造浪者》裡的文方,為了討好父親與他人,獲得選舉團隊的認同而道歉,這就來自於「匱乏動機」的以大局為重。這樣的「被動」反應,並非出自於自身意願,把自己視為「犧牲品」,難以感到快樂。

猜你想看:總是慣性討好他人?比起別人喜不喜歡,做一個最喜歡的自己


圖片|《人選之人──造浪者》FB

成長動機:指的是個人透過「有意義」的行動,來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

假設《人選之人──造浪者》裡的文方,是為了實現同志友善職場的理想,以「自己的大局」為重,彎下身軀向對方道歉。這是來自於「成長動機」的以大局為重,這樣的反應出於自身意願,能夠使人保有控制感,並不會失去目標與方向。

當我們對自己的人生越有控制感與方向感時,幸福感也會比較高。

如果有一天,有人要你以「大局為重」時,你可以反思自己的動機,是來「匱乏」,還是「成長」?

切記,以大局為重,是要你「成長」,而不是要你「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