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情愛關係已不再總是保守。調查發現近六成印度人對伴侶不忠,並有部分印度人開始嘗試開放式等新型情愛關係。

婚姻一直以來,被印度人認為是神聖、專一的,然而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印度伴侶,轉而尋求婚外情,甚至成為開放式關係的實踐者。

不禁讓人好奇:印度是如何從只求門當戶對的婚姻,走向自由戀愛的路徑?

印度情愛關係的蛻變之路,開放式、BDSM 正當道

交友軟體公司 Gleeden 與市調公司 IPSOS 於 2023 年 2 月合作進行一項調查,調查 1,503 名年齡在 25 至 50 歲間,來自大城市的印度已婚人士對婚姻的看法。

世人因此得以了解印度人不忠於婚姻的主要原因,以及時至今日印度社會正不斷演變的情愛關係,整理該研究三大發現如下:

一、對唯一的伴侶忠心不再是鐵律:

57% 的人表示他們對伴侶不忠;55% 受訪者表示喜歡與伴侶以外的人產生親密接觸;44% 的人認為同時愛上兩個人是可能的;37% 的人則認為欺騙和愛著伴侶並不牴觸。

二、疫情改變人們對不忠的看法:

近四分之一的印度人表示疫情後他們不再反對不忠,其中有 22% 的受訪者改採開放式關係,現正處於非一夫一妻制關係中。


圖片|Photo by freestocks on Unsplash

三、多樣化的新型愛情實踐中:

  1. 開放式關係
    基於伴侶間的知情同意,而自由拓展交友空間的開放式關係,逐漸成為印度人的情愛關係的新風景。
  2. 換偶
    換偶意即與他人「共享伴侶」,該概念直晃晃的衝擊著傳統的一夫一妻制。在 34-50 歲的印度人中,有 17% 的人願意嘗試換偶。
  3. 同性戀
    隨著印度的同性性行為合法化,16%的 Z 世代年輕人更願意大聲表明自己同性戀者的身分。
  4. BDSM
    21% 的男性熱衷於涉及支配和服從的 BDSM,三成左右的印度人表示他們喜歡在性愛時,被打一兩次屁股。
  5. 三人行
    無關性別、性認同的 throuple 越來越被僅想循歡作樂者推崇。

隨著越來越多印度人挑戰傳統的社會文化規範,印度的情愛關係和婚姻觀念不斷演變,再次顯示情慾是流動,而非固定不變的概念。

站在這一變革的前沿,可以預期的是印度人將有可能在越趨開放的民風中,獲得安全可靠的空間。有朝一日按照自己的方式追求所愛之人,將會成為眾數。

(同場加映:【怪癖文化】Day & Night 美國人的秘密性癖好 BDSM

傳統印度人怎麼愛

不過雖然印度情愛關係的轉變反映了個人主義的抬頭,但其實目前依然有為數不少的印度人,擁戴著傳統的一夫一妻制,因此我們也想帶你了解印度傳統的婚配文化——包辦婚姻。

印度的包辦婚姻顧名思義就是由父母或婚配機構居中介紹,門當戶對的男女雙方結緣、步入婚姻的制度。最早是高階種姓族群,為保障自身社會地位和錢財,而訂定出來的,後來才慢慢擴散被其他種姓採用。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科技發展,網絡平台分擔了傳統媒人的角色,因此印度的婚配文化已不再是實體介紹對象,變得可以透過印度目前超過 1,500 個婚戀網站線上配對。
用戶只需在網站上輸入身高、體重、職業、宗教、照片、種性階層等個人資料,透過大數據系統,就可以迅速的在全國尋找理想對象,因而吸引不少適婚年齡人士使用。

婚戀網站 Matrimony 網站創辦人 Murugavel Janakiraman 表示,由於印度婚戀網站較了解印度的交友生態,而且約莫在 2010 年時就已出現,遠早於 2016 年後才相繼進駐印度的交友軟體 Tinder、Happn、OkCupid、Bumble,因此用戶數更多。

不過雖然在婚戀網站成長的情形下,印度人似乎握有部分的關係主控權,可以根據喜好選擇配對的對象,然而我們卻依然可以在印度婚配文化的背後,看見依舊濃厚的門當戶對傳統思維。


圖片|Netflix 提供

從 Netflix 紀錄片《印度媒婆》看婚配文化之爭

近期 Netflix 新上線的紀錄片《印度媒婆》,或許可以幫助你實際看見印度婚配文化的一隅,及其背後的爭議。

《印度媒婆》描述自稱是「孟買的頂尖紅媒人」的印度媒婆 Sima Taparia ,平日如何穿梭於德里、孟買以及美國的幾大城市中之間,為成千上萬對美國和印度男女牽線聯姻的故事。

當這些印度人如何擇偶、步入婚姻的畫面,一一呈現在觀眾眼前時,除了滿足觀眾一窺印度這個神秘國度如何闡釋戀愛之外,也掀起了諸如父權思維的再製、女性特質誤用等關於印度婚配文化的討論:

1. 種姓制度

Sima Taparia 的美國客戶不乏成功、富裕的印裔美國人,這些人試過諸如 Tinder 和 Bumble 等交友軟體,但最終還是想回歸最傳統的方法尋找歸宿。為了找到匹配自身階級的對象,許多來賓會挑明地要求配對對象的種姓,並且在節目中說出諸如「種性不同無法溝通」等歧視性言論。


圖片|Netflix 提供

2. 性別歧視

Sima Taparia 堅持認為「父母最了解子女,因此必須要引導子女的婚架大事」,並對待嫁女子耳提面命著「女性不要太固執」、「要學會妥協」等觀念。

除此之外 Sima Taparia 還會對女性的長相評頭論足,有網友剪輯 Sima Taparia 直言批評女性長相的片段,發布在社交媒體上,再次帶給這些被批評的女性們傷害。

再者,《印度媒婆》處理新郎挑選新娘的影像時,是將女性如同商品般陳列出來,被人挑三揀四,也被人撻伐該畫面儼然是對女性的矮化。

3. 未善盡督導之責

節目時不時出現因為身高、教育、階級等原因回絕相親的片段,面對這些偏見,該節目並沒有質疑,而是放任父權、歧視,種姓制度的惡習橫行。

但也有部分人認為,紀錄片內容本就是現實社會的折射,真正有問題的是現實社會,製作單位並沒有責任導正觀念。

猜你想看:謝絕相親催婚急救手冊:我單身,是我的選擇


圖片|Photo by Liquid (Artiste) Arya on Unsplash

走過這段從包辦婚姻到擁戴開放式關係的路,你了解印度獨有的既保守又開放的愛情生態,是怎麼產生的嗎?

也許,印度尚無法從包辦婚姻一步走到自由戀愛;一夫一妻制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崩塌,但我們依然在印度的例子中,看見情慾的流動,看見關係的非恆定,也看見社會觀念的改變不是一步到位。

現階段可以確信的是,一些關於情愛關係的想像已經成真,不僅台灣走在路上,印度也正緊跟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