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人群卻備感寂寞嗎?溫暖中帶點厭世感的《孤獨搖滾!》勾勒出社交矛盾,伴我們接納自己、勇敢成長!

遇到認識的人只想逃跑?聊天反而精疲力盡?

《孤獨搖滾!》(ぼっち・ざ・ろっく!)所描述的日常就像是多數人平時的寫照,遇到熱情的人會驚慌失措,也會因說太多話而耗盡一天的社交能量。

雖然不擅長社交卻又渴望能成為人群的一份子,只是更多的時候都是窩在自己的房間,沉浸在網路世界中。


圖片|《孤獨搖滾!》Twitter

「不想上班......跟陌生人講話好可怕,好想消失。」

主角一里有著社交恐懼傾向,無法自在地與人交流搭話,多數時間都是自己行動,但她的內心仍渴望能與人連結。既想交朋友卻又害怕被拒絕,而這樣的一里,直指許多人的內心,即使是與眾人的飯局間,卻始終覺得自己很孤獨的矛盾心聲。

在這個講求過度努力的社會,不妨來點有些厭世卻不失溫暖的《孤獨搖滾!》,以圍繞高中生日常為主題的音樂故事作為包裝,揭露大多數人的心理狀態。

不知道如何與人交流,成為一種流行疾病

只要出了門就會忍不住在意他人的目光,做任何事都變得小心翼翼,一里的戰戰兢兢不難從細節中觀察到,與他人講話前就忍不住在內心展演各種小劇場。

總是會以最負面的結果作為結束,而實際與人接觸時卻又說不出任何一句話,最後變成:「好、謝謝、嗯。」的簡單片語。

不論是與同班同學,還是已經相處一陣子的朋友,都會產生這樣的情緒。

猜你想看:人際關係整理學:改善社交焦慮的小步驟,梳理人際,生命從此不打結


圖片|《孤獨搖滾!》Twitter

這對同樣交流苦手的我來說格外親近,並不是害怕或討厭與人交流,只是「不知道該如何做」,擔心自己講錯話會讓氣氛凝結、只好努力從腦袋裡擠出一堆話題,讓每次的交流都耗盡能量,漸漸地害怕與人交流變得疲憊、更討厭那個過程的自己。

在《孤獨搖滾!》中不乏看見一里總是喜歡待在陰暗角落中彈著吉他,似乎只有那樣才能讓她感受到安心感,與其精疲力盡的交流,不如自己一人獨處要來得輕鬆不少。

只是這樣也是會感到寂寞。喜歡獨處,卻又害怕孤獨,內心還是渴望想找到與自己擁有共同興趣、能與之交流的人;「是不是會彈吉他就能交到朋友呢?」

一里以有些不同常論的想法就這麼摔入了音樂坑,逐步拓展自己的世界。

延伸閱讀:社交讓你感到心累?插畫家施暖暖: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用行動為生活解套|內在小孩插畫

所謂的成長,是即便無能為力也仍盡力爭取

或許努力不會成功、不努力會很輕鬆,但更多時候是不想讓自己留下遺憾;因為害怕而逃避、悲觀而裹足不前,但卻只會讓自己留下更多的後悔。

在《孤獨搖滾!》中為了不被踢除演出名單,而努力練彈的喜多這樣說著:「樂團的成長,就是把我們的努力呈現出來,我希望到時候能發自內心說『我盡力了!』不留下遺憾。」

我們無法控制人生中的所有事情,但可以轉換自己面對事情的態度。盡全力爭取,是為了求一個不愧對自己。

同場加映:孤獨、獨處的好處是什麼?女性如何面對一人的獨處?三方法提升心靈能量


圖片|《孤獨搖滾!》Twitter

《孤獨搖滾!》中看著那個為了逃避打工,而泡冷水澡希望自己感冒的一里,再到希望能賣出樂團票而嘗試站在街頭演奏、第一次向樂團的朋友們提出自己的想法,每一話都像是跨出一步。

雖然不大,但你能夠很明顯地感受到她慢慢成長、逐步戰勝當下內心怯弱的過程。

許多人會說「成長」是一瞬的過程,但我更認同是在難以察覺的小小細節中體悟,可能是買東西前會看一下價格、開始注意商品背後的營養標示。

《孤獨搖滾!》故事節奏和緩,我們能慢慢看著主角一里慢慢從陰暗角落中走出、拉近與朋友間的距離。而《孤獨搖滾!》的 OP〈青春コンプレックス〉中,深深刻畫著一里的心境,描述自己的陰沉性格,總是期盼著有誰能伸出援手拯救她。

但進入副歌時,卻像是推進了她成長的過程,那些歌詞句尾出現過多的「た」(曾經之意),都像是傳達一里對與「曾經自卑懦弱的自己」道別,大步向前邁進的過程。

私、俯いてばかりだ

(我總是低著頭)

それでいい

(這樣就好)

猫背のまま虎になりたいから

(因為我想駝著背成為老虎)
_______ 節錄《青春コンプレックス》結束バンド

這首歌如大多數的人一樣,總會有忍不住想逃避的時刻,喃喃著自己為什麼要改變,但卻又渴望能被他人注意、想與人連結,總會在抱怨後又仍然努力尋找各種的可能性,即便是多細微的小事,逐步累積,成為大家都明白的「成長」。

《孤獨搖滾》的故事輕快又溫馨,沒有描述什麼大道理,更多是你我都可能會產生的情緒,喜歡獨處的輕鬆,卻又害怕孤獨一人的矛盾情緒。

隨著劇情推進,看著一里漸漸成長,或許也能讓自己從中得到些許的力量,能更有勇氣面對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