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盤式甜點嗎?造訪台北大直「栗林裏」,結合板前與精緻餐飲,Wise & Silvia 用台灣食材療癒款待,甜點不是奢侈品,是像家一樣的溫暖!

文|于食有福

長長板前座位的一隅,我欣賞著一齣年輕的夢。

跟這個夢的距離,近到伸手就可以從烤盤上摘下一球剛出爐的,和有漬栗子碎的紅柴蜜蛋糕。


圖片|于食有福

烤箱打開時蒸氣瀰漫,像是安排好的夢幻橋段,烘托著蛋糕的暖香。

「以食材為本,簡化技法,萃取最原始乾淨的味道。我家多舒服,這裡就要有多舒服。」

「吃甜點時,開心、溫暖、幸福而療癒,我也希望扮演療癒人心的角色。」

Wise 與 Silvia 兩位甜點師,共同主持台北大直甫開幕的甜點店,栗林裏。

猜你喜歡:甜點大人學|巴斯克蛋糕教會我:真正的美好是成為自己,不是符合他人期待


圖片|于食有福

一位甫過三十,一位尚未三十。

Wise 說:「替人工作賣命,替自己工作,夠生活就好。」

最早從日本料理入行,Wise 認為,無論鐵板燒或日本料理,「板前」的方式總是台灣客人的最愛。

猜你喜歡:想療癒你有點受傷的生活:台北五家草莓系甜點店盤點

隔著板前,兩位甜點師自在地與客人談笑,或許是因為年輕,或許是因為對手藝的自信,能照自己的想法做喜歡的事,真教人羨慕。

即便他們手裡的工作從來沒停過:沖茶、煮草莓、煎可麗餅、盛盤、裝飾⋯⋯


圖片|于食有福

從家鄉味出發,起手式是「紫蘇」配上「碧螺春」

Wise 安置刷上蛋白霜的紫蘇葉,Silvia 沖茶,她出身三峽,台灣唯一的碧螺春產區,而 Wise 的老家,就是台中「栗林里」。

紫蘇葉上「霜」,渡以碧螺「春」,潤口、暖手,也暖心。綠茶的「鮮」與紫蘇的「鮮」,很日本。


圖片|于食有福

兩人不諱言,即便喜歡台灣食材,但就「款待」這件事,也喜歡日本文化。

他們認為,把東西設計得漂亮、把款待功夫做得到位,對日本餐飲美學、餐飲文化而言,是「基本中的基本」。

也因此,他們把事情做得很優雅,從溫潤滑膩的水杯、木質高腳甜點盤,在聚光燈下光影極好的玻璃碗,乃至於烤得宛如玫瑰金的糖片,塔上各色小花狀的地瓜。


圖片|于食有福

「地瓜」與「絲綢乳酪」相遇,甜點也能食材永續

用了三種地瓜:台農 66 號的地瓜味十足、栗子地瓜甜、菱角地瓜糯。

塔殼是地瓜葉磨粉製成,整道甜點只單純將地瓜烘烤,其本身的甜、粉、糯、香等味覺、嗅覺、口感,凝煉於這一口小小的塔中。

甜點師的童年回憶,「玉米/薑」仿造玉米濃湯

胡蘿蔔泥與薑汁打底,水果玉米的甜與紫玉米的糯,加一點海鹽、一點山田錦清酒。玫瑰金色、薄如蟬翼的糖片,是玉米鬚煮成。


圖片|于食有福

「椪柑/香草」的重點,在平衡甜度的白花椰醬。

主食材是椪柑與茂谷柑做成的冰糕,Wise 將茂谷柑皮去掉白色的纖維,加上香草、白花椰打成醬鋪底。

對他而言,香草搭柑橘是甜點常見的甜酸平衡,「白花椰」才是屬於他的創見。


圖片|于食有福

兩位甜點師均待過米其林星級餐廳,致力於將法餐結尾的盤式甜點,獨立成一套品嘗菜單(tasting menu),在傳統甜點元素之外加些蔬果,試圖開創新局。

探索台灣食材是 Wise 的個人興趣。

為什麼用在地食材這件事,竟要外國主廚來告訴我們?

他這句大哉問,反映的是這個世代台灣餐飲人的養成。

猜你想看:從巧克力的千姿百態看見生活,甜點藝術家 Jeffrey:我想帶給大家嘗試的勇氣

「我還記得打完紅心芭樂泥後,滿手的餘香。」那是 Silvia 在 MUME 餐廳跟著 Wise 做甜點時最深的印象。

過去在烘焙坊或甜點台,她只是顆小螺絲釘,與 Wise 兩人撐起一間餐廳的甜點,讓她有機會窺得盤式甜點全貌,也讓她開始覺得做甜點「有趣」。


圖片|于食有福

意想不到的搭配:「仙草/葡萄/薰衣草」三種玩出新高度!

這道主題是葡萄,Wise 想搭仙草,Silvia 想搭薰衣草。

Wise 將巨峰葡萄連皮、籽濾渣發酵做成冰沙,因薰衣草易苦,與仙草配料枸杞、薏仁、蓮子一同熬煮。

看似兩個甜點師的無厘頭大亂鬥,沒想到,仙草的清香與葡萄的鮮,竟搭得讓人耳目一新。或許,這就是兩人的默契,從扛起餐廳所有甜點的奮鬥過往中,留下的滿手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