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孩子選擇的伴侶有意見嗎?你常介入孩子的愛情嗎?每當孩子提及伴侶時,你就忍不住吃醋嗎?這也許是過去的情傷正在作怪。透過台劇《第九節課》劇情分析,認回過去的情傷,步入療癒之路。(內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台劇《第九節課》裡,高中生張一翔與國文老師陳孟筠,從初識時互看不順眼,到產生曖昧的過程當中,張母身為學校的家長會長,利用權勢不擇手段操控學校高層,試圖破壞張一翔與陳孟筠的關係。然而,此舉也使她與一翔的母子關係越來越緊張,一翔始終不解為何母親如此激烈反對。

這天,張母敲了一翔的房門,表達自己並非要阻止他談戀愛,只是不希望他找一個年紀大這麼多的對象,但一翔根本不想要聽母親的戀愛建議,於是把她拒在門外。

接著,張母道出了自己不為人知的祕密,她向一翔坦白:「我也喜歡過我的老師。」一翔原以為母親根本無法理解自己,如今他得知母親竟與自己有類似的經歷,便決定打開房門和母親聊聊。

圖片|第九節課粉絲專頁

原本,張母採取「控制」手段,逼迫張一翔放棄感情,使母子之間的衝突越演越烈,走到了劍拔奴張的地步。索幸後來,張母改以「分享」的方式,才有機會讓孩子敞開心房,建立溝通的橋樑。

你曾經向孩子分享過你的愛情故事嗎?

如果你願意分享,而不是建議與評價,那我想孩子會很樂意傾聽你的故事,因為你的故事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新經驗的體驗,而非只是一種講理與說教。

別讓過去的愛情故事,摀住了你的耳朵,蒙蔽了你的雙眼

《第九節課》的張母娓娓道來過去的戀愛經驗,當時還是大學生的她,喜歡上自己的老師,當兩人交往並發生關係後,她才得知老師竟已結婚生子。

張母回想過去的傷心往事,堅定地對張一翔說:「我不會讓你受我當年一樣的傷害。」

接著,一翔向張母解釋:「陳老師不是那樣的人。」並澄清一直以來都是自己主動追求而非老師誘導,然而情傷未癒再加上護子心切的張母,完全聽不進去他的解釋。

同場加映:對孩子的成長感到焦慮?致父母:最珍貴的愛,是懂得放手,並願意理解與陪伴


圖片|第九節課粉絲專頁

當孩子戀愛時,曾在愛情當中受傷的父母,往往出於保護孩子的心情,而阻止或控制孩子的愛情發展與對象的選擇,有時會不小心「矯枉過正」,反讓孩子受到另一種的傷害,無法順利發展親密關係。

你是否也會如此呢?讓過去的情傷,絆倒了你和孩子的關係!

身為父母的我們,雖然私心希望自己能永遠保護孩子免於傷害,但沒有意外的話,我們會比孩子早離開這個世界,屆時誰來保護我們的孩子呢?屆時孩子懂得如何解決自己的愛情或婚姻問題嗎?

也就是說,在我們離開孩子之前,我們得讓孩子學習如何愛他人也能保護自己,而非只關在我們的羽翼下,只被我們愛著、保護著。

因此,身為父母的我們,可以透過檢視自己在愛裡所受的傷,療癒自己,才能讓自己安心放手,陪伴孩子飛往屬於他的愛情國度。


圖片|第九節課粉絲專頁

在面對孩子的愛情時,認回自己過去的情傷

現代的父母,理智上都知道要給孩子自由發展的戀愛空間,但卻不知為何總看不慣孩子的對象,忍不住想阻止嗎?

其實,我們在陪伴孩子時產生的情緒,不見得單純由孩子的行為所誘發,這很有可能還包含我們自己過去的情緒經驗,只是在匆忙的育兒日子裡頭,父母很難有足夠的時間與心力反思與自我覺察。

當你為孩子感到擔心時,請先認出自己過去的傷

當你因為擔心孩子的安全,試圖阻止孩子與某個對象交往時,你可以試著想想:「你的愛情或婚姻經驗中,何以讓你如此擔心呢?」

也許,是來自於你曾經受過類似的傷,這實在是太痛了,你不忍心孩子承受同樣的折磨,就如同《第九節課》的張母,不忍心孩子遭受老師的感情欺騙,而不擇手段制止。

此時,你需要的是,先認出這是自己過去的傷口,別讓這道傷口化成利刃,割傷了你與孩子的關係。

猜你喜歡:總是以身體換取「被愛」的感覺?關係心理學:與父母的依附關係,會影響你的感情觀


圖片|第九節課粉絲專頁

當你對孩子感到憤怒時,請先認出自己過去的傷

當你對孩子怒吼:「你為什麼一定要喜歡他?我不是叫你分手嗎?」時,請你找個時間冷靜下來思考,在過去的愛情或婚姻經驗中,何以讓你如此憤怒呢?

也許,是來自於你曾經受過類似的要求,你不得不聽父母或伴侶的話,這實在是太委屈了,壓抑久了,累積的憤怒越來越多,不自覺爆發在孩子身上了,要求孩子也聽話。

此時,你需要的是,先認出自己在感情裡的委屈,好好傾聽內心的需求,而非一味要求孩子聽話與順從。

當你對孩子感到忌妒時,請先認出自己過去的傷

當你調侃孩子說:「對啦!你就是比較喜歡跟他在一起啦!」時,請你找個時間冷靜下來思考,在過去的愛情與婚姻經驗中,何以讓你對孩子的伴侶感到忌妒呢?

也許,是來自於你過去求愛不得的經驗,那些對愛的渴望正在你身上作怪,使你不經意地對孩子的伴侶產生忌妒的情緒。

延伸閱讀:【如何讓父母認可伴侶】過份濃厚的父愛:那些逼退女兒男友的爸爸在想什麼?


圖片|第九節課粉絲專頁

此時,你需要的是,先認出自己對愛的渴望,先從接納自己、愛自己開始,而非一味要求孩子愛你、陪你。

對我來說,陪伴孩子藏著生命最深的祝福,就是從孩子身上,父母可以多一次重生的機會,去認出自己過去所受的傷,而此刻療癒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