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也有「貓派」、「狗派」?心理師分析社交盲點,看懂人性本質,你也能過上單純人生!

有朋友問我:「心理師好像都很會觀察人欸,你們是怎麼做到的?」

我的回答乍聽有點奇怪,但我認為要學會觀察,就要把人當人看。

「把人當人看」的分兩種:一種是不要把人當神,另一種是不要把人當工具。

我分別稱為「小狗現象」與「貓咪現象」。

會這樣取名,是因為網路曾流傳一張梗圖,主人分別餵飯給小狗與貓咪,小狗的反應是「主人餵我,他是神!」,貓咪的反應則是「主人餵我,我是神。」


圖片|Photo by Tran Mau Tri Tam ✪ on Unsplash

小狗現象

不要把別人當神,一旦把凡人「神格化」了,男神女神就只能崇拜,不能判斷。

「正妹放屁也是香的」這句話,在心理學稱為「理想化」,意思是「既然你是好的,你所有的個性、舉動與言論,也都是好的」。

父母是天、老師是神、情人是救世主、主管是父母官,都是一樣的道理。

我們之所以會理想化他人,是依循一個簡單邏輯,「如果這個人是好的,那麼在他身邊的我,也必然是好的。」

反過來說,當我們發現對方的「好」有破口,像是「父母這片天會乏會老」、「老師會失言跌下神壇」、「情人有他的自私」、「主管求的是利益,不是正義。」

為了維持「他好,我也好」的感覺,我們習慣為對方的「不好」找藉口,透過合理化來維持這個「好」的感覺。

他們這樣做,都是為了我好,或是「是我不夠好不夠努力,他們才對我不好」。

兩句話加在一起,就會形成終極的合理化「只要我做得夠好,他們就會對我好」。

猜你想看:曖昧時,總覺得彼此是靈魂伴侶?關係心理學:投射效應讓你產生「相像」的錯覺

這種「主人餵我,他是神!」的小狗現象,心理學稱之為「認知失調」,意思是,當心中所想與現實發生的不同,會產生一種「不一致」的感覺。

人類不喜歡不一致,因為這太複雜了。我們喜歡用最簡單的答案,解釋萬事萬物。於是,我們自動將這不一致「合理化」,也簡化了複雜的人際現象。

「爸媽很棒,如果爸媽不棒,那就是因為我不棒」

「情人對我很好,如果情人不好,是有他的苦衷」

「只要努力就會被看見,如果沒被看見,就是有小人暗藏其中」

「小狗現象」的問題在於,把人性看得太簡單,也就把自己看低了。這點,中國心理學家武志紅 [1] 說得很好,「人,沒有簡單活著的福份」。

有時候,我也會跟來訪者說:

能夠過上簡單的人生,是很美好。但為了跟身邊重要的人,一起過上幸福單純的日子,你需要學會觀察,觀察人性的複雜。


圖片|Photo by Eric Ward on Unsplash

跟習慣「小狗現象」的來訪者工作,我秉持一個原則「心境可以乾淨,眼光不可天真」。

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把別人從「理想化」的神壇請下來。一如我的編劇老師曾說:「好人會做壞事,壞人也會做好事。」

只有拿下理想化的面紗,才能認清再好的人,都有缺點。再壞的人,都有動機。

前者強調的是缺點,因為好人做壞事,不見得是個性惡劣,而是人性必然有其不圓滿之處。後者強調的是動機,你不需要認同壞人的手段,以牙還牙向對方復仇。

處於復仇姿態的人,終無安寧的一天。如果你希望過上簡單的人生,復仇之路就不是個好選擇。因為敵人會帶來更多的復仇,復仇會帶來更多的敵人。

處於「小狗現象」的你,需要的是看懂「他為什麼這樣做?」,然後想辦法預測、避開或應對,這樣就夠了。

「心境可以乾淨,眼光不可天真」是要你看懂人性的複雜,但不用變得跟他們一樣複雜。

在信任的人面前,你依然可以是一隻可愛的柴犬。只要有人伸手越界時,你能像狼狗一樣露出尖牙,這樣就夠了。

貓咪現象

不要把人當工具,在人跟人之間,沒有什麼是應該的。

許多養貓的人,開玩笑說自己是貓奴,主子說來就來,一腳踏過你的鍵盤,卻也說走就走,怎麼叫都喚不回。

不過,就算是孤傲的貓咪,聽到罐頭的聲音,還是會討好地喵喵幾聲,讓奴婢、奴隸繼續心甘情願地服侍主子。

我不反對人跟人有這樣的關係,只是貓咪都會撒嬌、會看臉色、會在適當時刻喵喵叫了,你真的有當貓的能力嗎?

有些人習慣把父母當 ATM 、把男孩當 Uber Eat 、把女孩當掃地機器人。

他們的手法有兩種,一種是適時的撒嬌,一種是發公主/少爺脾氣。前者看的是臉色,知道怎麼說、怎麼做,可以軟化對方,讓他們「心甘情願」(這四個字很重要)。後者沒在管別人,習慣透過壓低對方,來抬高自己的價值。

拒絕 PUA:「記得嫌她醜」把妹教程 PUA:教你獵捕女人的厭女教程


圖片|Photo by nine koepfer on Unsplash

公主/少爺脾氣的人,如果不是手段高強,會讓身邊的人苦不堪言,又敢怒不敢言。

個性固執,容易落得「受害者情結」的下場,在宮鬥大戲曲終人散之際,幽幽地怨歎:「為什麼大家都要這樣對我?」

我不反對「撒嬌」,我甚至會要求「小狗們」學一點貓咪的撒嬌,不要什麼都直接、忠誠、沒心眼。有時候稍微軟一點、黏一點,不只協助小狗們多點彈性應對人生,也能為親密關係增添火花。

然而,當撒嬌變成了脾氣,可就沒那麼情趣了。

受害者情結的難,在於當事人確實受苦,但要看到苦的源頭,就得承認自己有個「壞習慣」要改。這一段話看過去,好像很簡單,但要看見、要承認、還要願意改,會需要足夠的勇氣面對自己的不足。

再說一次,就連孤傲的貓咪,都會找適當時機喵喵叫了,更何況我們人類呢?

猜你喜歡:從張懸到焦安溥的執拗:最好的愛,是不抱任何希望地去愛一個人

「主人餵我,我是神」的貓咪現象,之所以能夠成立,在於背後有一個「付出」的人。當我這樣說的時候,不代表「貓咪們」就一定要同等地回報對方。

人跟人之間「可以」是不公平的,但「不可以」是理所當然的。

把人當工具的問題在於——人終究不是工具。人不會像你家的菜刀、碗盤,或是電視。需要的時候,就拿起來切菜、裝水果,或是放一整晚的節目娛樂自己,不需要的時候,就丟在一邊生灰塵。

人跟工具最大的差異在於,當他們付出了,必然會有期待。

ATM 父母,希望你開心滿足(或是免於壞爸媽的罪名);Uber Eat 男孩,期待你邀他上樓;掃地機器人女孩,渴望你的認同。

看懂「世界上沒有一種好,是無怨無悔地付出」,是貓咪們重要的功課。有太多的公主與少爺,是在家道中落、舉目無親時,才嘗到現實的無情與淒涼。

雖說滄桑也是一種成長,能不落到這步田地才改變,還是比較好的。

要學觀察力,就要把人當人看。

把人當人看,是為了看見人的好,人的壞,以及無可避免的灰色地帶。如此一來,不管你是小狗,還是小貓,都能帶著一雙複雜的眼睛,過上單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