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望與愛,能混為一談嗎?試著釐清自己的渴望,與伴侶坦承目前的掙扎,溝通出一套最適合這段親密關係的機制。

當代社會追求自己渴望的關係已經不再困難,反而因為選擇、機會繁多而令人迷惘。

過去愛情從一而終的童話故事也因此而備受挑戰。不論在單身還是有伴時,被慾望魅惑時,往往使人迷失。多少人沈溺在慾望的深淵中載浮載沈,沒有意識到背後逼近的代價。

在離婚率居高不下的時代裡,在關係中出軌屢見不鮮,這往往受慾望驅使,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異性戀還是同性戀,都難以脫離慾望的羈絆。而慾望衍伸的迷戀與佔有,帶來的代價不可謂不大。

每個人都渴望被愛,也用著自己的方式去愛。

然而,同樣觸碰心扉,同樣令人掙扎,你的渴望究竟是什麼?是慾望的耽溺還是真愛的追求?你是正在為愛遠航還是因慾望而迷航?


圖片|Photo by Alejandra Quiroz on Unsplash

慾望還是真愛?迷戀還是清醒?

許多人誤以為強烈投入就是一種愛,當他們充滿能量或極度投入某個人或活動時,就以為自己是充滿愛的。

沈迷慾望的狀態是強烈的投入,卻不是清醒的;沈迷的戀人特別執著於自己對愛情的看法,而不是與自以為深愛的對方產生真實的連結,他們陷在自以為的浪漫之中,反而妨礙與對方真實連結的能力。

當我們陷入了慾望的迷霧中,無法清晰看到彼此,而只是看到魅惑的表面樣子就感到深深無法自拔時,我們是不願意去戳破其中的謊言的。

有些人認為,強烈的吸引力或某種特殊的連結感就是愛,即便他一點都不瞭解眼前這個人,卻在瞬間一見鍾情、陷入熱戀。

你如何愛上一個你根本不認識的人而進一步給予承諾?

就心理學層面而言,你真正愛的,是你投射到他身上的想象與需要。你愛的是自己的想象與需要,你把這個幻想加諸在眼前這個人身上,如此而已。

但也是因為如此朦朧曖昧,其中的慾望才能具備足夠強大的吸引力,是一種過度迷戀。

當我們對另外一個人過度迷戀時,往往並非真的受眼前的人所吸引,我們其實是受到自己的想像所驅使,可能我們的想像與眼前的人是毫無關聯的。

我們所迷戀上的可能是我們腦補出來的形象,我們或許拼命想藉由與另外一個人的結合,以填補內在的空虛、擺脫孤單、逃避面對自身的問題。

過度迷戀也就是:你愛上的是你需要、你想象的人,而非真正的他。

澳洲精神病學家喬治・克里斯蒂(George L. Christie)在1969年提出,「陷入愛情」的狀態是一個連續的譜系,一端是「真正的愛情」,另一端則是「病理性的迷戀」。

他認為,真正的愛情是真實、溫柔、親切與坦誠;迷戀則是艱辛、佔有與貧乏,且時常被恐懼和嫉妒所主宰。

同場加映:該如何維持長久的親密關係?研究顯示:保持浪漫,關係的品質更加穩定


圖片|Photo by Cassie Lopez on Unsplash

慾望的高漲,使人暫時忘卻恐懼,但也使人迷失

知名親密關係書籍《新關係花園》提到:

性衝力的物化、幻想、著迷和強迫,會產生觸電般的興奮感,伴隨各種層次的自我懷疑和自恨,因為背棄了人性的部分。

除非說出自己的物化傾向,否則永遠無法真正瞭解自己和他人,因此,大部分人並沒有全然活出自己。

相反的,當人發現自己是充滿生命潛力的人,就可能發現原來的性興奮被生命的熱情取代,以更直接的方式和生命力連接,跳脫彼此的角色、理想化和物化。生活可能變得較不刺激,但更加滿足;完整的人應該能兩者兼具。 

慾望高漲的關係初期,其實包括許多控制,發展的主題是為了減少生命的不安全感。在僅有慾望的關係中,是兩個潛意識的機器人在運作,並沒有真實的人。

在慾望的高漲能量之下,如此強烈的慾望,如此不真實,以至於兩人在彼此的著迷中磕磕絆絆,最終充滿失落和絕望。

我們以為出軌可以帶給在原本關係中奄奄一息的我們救贖,但實際上我們可能只是找另一個人重複相同的破壞模式罷了。

猜你喜歡:薩提爾練習:具體表達需求,修復親密關係


圖片|Photo by Brooke Cagle on Unsplash

理解慾望,用真實親密取代慾望

純粹的慾望常常妨礙親密,甚至破壞關係,使關係面臨危機。

一般說來,在過度迷戀對方時會有最強烈的慾望,而破除迷戀時會發現,當彼此越來越親近時,慾望反而會降低。

為什麼不一味滿足慾望,有更多迷戀,卻要進入越來越真實親密的關係呢?因為感官的慾望、迷戀的能量都有時間性,自然而然會逐漸消減。

別人提供的慾望滿足會快速消退,經過一段時間的放縱就會想另尋目標,迷戀也是如此。想要維持原有的興奮程度,就需要耗費更多時間和資源,甚至需要反覆付出代價。

而不斷滋長的真實連結不會以這種方式消退,它可以自給自足。彼此越來越瞭解彼此時,會體驗到內在力量、安全感以及不斷擴展的滿足感。 親密的滿足感不同於權力欲的滿足感,也不會付出高昂的代價。

彼此糾纏,不論是迷戀的努力或慾望的征服,都只能提供一閃即逝的快感,不確定感幾乎立刻潛入,陷入惡性征服的循環。

在慾望的追求中,人必須一再證明自己。

在這種追逐中,充滿了謊言與輸贏攀比,結果必然是逐漸對彼此失去興趣,麻煩也層出不窮。

在慾望的追逐中想要虜獲別人的意識,正如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所說:

「打從一開始,就注定失敗。」

延伸閱讀:西蒙波娃與沙特:親密關係是,願意彼此陪伴、共享人生重要時刻


圖片|Photo by Khamkéo Vilaysing on Unsplash

認識且分享慾望,破除慾望帶來的破壞

一方想滿足和關係外的人的慾望,是非常容易引起激烈反應的議題。不過如果清晰了解自己的渴望,就能選擇與親密伴侶分享,但不一定要追求這些渴望。

我十分反對因為慾望而隱瞞偷吃這種不尊重伴侶的方式,這樣隱瞞慾望的行動,往往造成巨大破壞。但可以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慾望,以此為討論的基礎,探討如何讓雙方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伴侶可以試著討論這種充滿爭議的話題,共同決定要如何處理。大部人無法接受伴侶發生外遇,但是有可能願意接受伴侶說出自己受到別人的吸引,並保證不會付諸行動。

伴侶可能對關係外的人產生慾望,由於慾望是人天生具備的一部分,所以是非常正常的情形,是可以加以尊重的。

許多伴侶相信只能對彼此有性慾,如果對別人感到興奮就是出了差錯。 這種性慾不必然會造成問題,向伴侶承認自己對別人有性慾,可以是一種親密且看重對方的行動。

由於有極大的壓力要壓抑這種感受,分享可以為關係注入新的活力,使隱藏信息所耗費的能量轉而用在伴侶身上。雙方對這種程度的誠實可能都會覺得脆弱,但與其防衛或指責,不如彼此坦誠分享真誠帶來的威脅感。

如前所述,並不需要把這種渴望付諸行動,說出來可以保持親密關係中的開放溝通管道,同時可以削減去滿足慾望的衝動。

與其否認或隱藏對別人的性慾,最終偷偷出軌,不如向伴侶分享,把隱瞞的精力投注在處理關係本身的議題上,進而可能增強親密感。

你會喜歡:是誰「殺死」愛情?關係心理學:真實的情緒流動,才是維持長時間親密關係的要素


圖片|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慾望可以帶來巨大破壞,但也是每個人生而為人必然會擁有的

我們如何與慾望成為朋友,與它保持足夠的距離,不需要耽溺在慾望的滿足中呢?

壓抑慾望,只會使我們成為慾望的囚徒。慾望確實很危險,我們必然會因耽溺其中付出慘痛的代價,但也是親密關係的轉化契機。

藉由向伴侶真誠的慾望分享,我們可以避免踏上歧路,付出慘痛的代價,轉化慾望反哺親密關係。

當我們認為兩人間的慾望分享是不可能的,其實只是互相限制的信念,這會奪走一方或雙方全然的發展機會。

一旦逐漸接納了最親近的兩個人之間仍有許多不同,就可以在寬廣內在空間的襯托下看見完整的對方,進而使親密關係成熟綻放!

對他人的慾望可以不是關係末日,反而可以成為關係深化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