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當代重量級文學家以小說故事,描寫了角色失去支柱後,因為人云亦云而漸漸被套上標籤,鎮上的人無憑無據卻開始口耳相傳了起來,透過故事你感受到霸凌原來無所不在!

文|樂思文化

近幾年因暢銷書而帶動的流行語「被討厭的勇氣」,深刻打動許多人的內心嚮往, 這其中也隱約透露出一種社會現象──霸凌,幾乎是人人都可能遭遇、正努力忍耐著⋯⋯

「其實只是開玩笑而已,誰知道他會當真!」

「不過是隨口說說的,怎麼她會往心裡去!」

「是你自己要○○,可不關我的事!」

當一句話成為一把劃傷他人的利劍時,說話者可以一副「與我何干」的姿態,輕輕鬆鬆就置身事外, 而無辜遭殃的受害者,不管傷得多重,只能自己看著辦!

正義?公平?

總之,要自認倒楣,忍忍就算了;還是要自己鑽進牛角尖,憤怒痛苦憂鬱結束生命,通通是你自己的問題!

《判決》故事主角就是一個遇上這種事的倒楣鬼。

因為鄉村的生活純樸,人們很擅長在每天規律的單純日子中找點樂子,一點點小事都可以津津樂道大半天,更何況是年輕小夥子和新寡繼母的「風流韻事」,簡直是勁爆的頭條新聞了!

延伸閱讀:善良總被欺負?不朽:不要因為黑暗而放棄光,就算被辜負,我依然選擇善良

面對人云亦云,認真耿直的主角始終如一的否認,竟惹得好事的村民更想證明他在說謊,隨著小說故事發展,村民成功將主角推入絶望的深淵後,「心滿意足」地做出「判決」⋯⋯

泰國當代文學重量級作家查・勾吉蒂(Chart Kobjitti)在四十多年前寫出《判決》,並且獲得1982年東南亞文協獎首獎。

查・勾吉蒂(Chart Kobjitti)在序文裡寫道:

「這部小說記錄了我年輕時的思想。那時我二十七歲,反映了那時我對社會上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看法。看到了,我就把它記錄下來了。我想,大概用不了多久這種現象就會消散,就像過去發生過的別的事情一樣,日子一久,就再沒人能記住它了。」

「今天,這部作品的泰語版誕生已四十一載,但作品中寫的事情仍然存在於世上,存在於人們的關係之中,它並沒有如我想像的那般成為往事。」


圖片|Photo by Daiga Ellaby on Unsplash

沒有成為往事的「社會現象」,以四十年後流行的用語就是「霸凌」, 其中網路霸凌的威力,的確就像書名一樣,對當事者做出「判決」,不管做出判決的人是否認識當事者、了解事情始末,全靠自由心證。

難道「吃瓜群眾」都看不出,這就是霸凌嗎? 作者寫出的這段敘述,一針見血地打到痛處:

發(故事主角)被人家狠狠地揍了一頓的消息,在小鎮上不脛而走,一傳十、十傳百,大家很快都知道了。

沒有人說出這是誰幹的,也沒有誰想偵破它,讓傷害發的人獲得應得的懲罰,人們對那天夜裡所發生的事各有自己的評論。

說起那天的事,有種人似乎主宰著發的生命,雖然他們沒有親自動手,但幸災樂禍顯然是他們的樂趣。

「真是活該!」

「可憐他這種人幹什麼!」

但也有另外一種人,他們對周圍的事情漠不關心,對別人的痛苦不聞不問,在這個小鎮上,這種人的人數最多。

他們有自己的職業,做著自己的工作,走著自己的生活道路,對於發被暗算的事既未表示幸災樂禍,也未主張伸張正義,聽到人們談論這件事,他們無動於衷,不予置評,不表示同情,也沒有任何安慰,事情如果還沒有燒到自己,那是沒人會著急的。

這些人有一個共通的想法,就是:「這不關我的事!」

再有一種是對人懷抱著一點同情心的人,他們同情弱者,同情被迫害的人,但這種人在這個小鎮上是鳳毛麟角。對於發遭襲擊一事,他們只在心裡表示同情。


圖片|Photo by DANNY G on Unsplash

雖然有人了解發並沒有和繼母有不正當關係的事實,但是他們通情達理,認為這和他被打是不相干的兩碼子事,而且沒人敢幫他的忙,他們害怕自己成為這個小鎮多數人注視的目標,所以只能在背地裡悄悄地議論一下,覺得把人打成這個樣子實在是太過分了。

《判決》故事主角委屈困坐在全村村民對他撒下的大網之中,其中的心路歷程、求生掙扎,透過作者細膩的描述,都要為主角掬一把同情淚,都要恨起那些所謂的善良村民,要是發也知道要學會「被討厭的勇氣」,也不致於悲慘沉淪。

但看到作者對村民心理狀態的解析時,卻不由從內心深處升起一股膽戰心驚──

面對內向:「內向、常被欺負」寫給每一個陳韻如:你的獨特,總會有適合發光的時刻

正在看小說的我們,是否也像是那「沉默的多數」?緃然有看熱鬧不怕事大的好事者不斷推波助瀾,可怖的是, 更多的「吃瓜群眾」只願當個「沉默的多數」,任由這種「判決」野蠻生長!

從作者寫成小說到現在已經過了四十年歲月,而人言可畏的傳播力道持續成長茁壯,

任何人都可以輕輕鬆鬆利用鍵盤、透過網路,達到「伸訴」、「討拍」的目的,更甚者反被「網路正義」教訓一頓! 如今的世道,演變成大家都在「自由心證」,人人都自以為是「正義」、「公平」⋯⋯

當這個世界變成上至各界名人,下至一般個人,都可能因為「自由心證」而遭遇到如此這般有理說不清的困境時,我們還能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