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完美主義,常讓失敗的陰影糾纏著你嗎?人生在世隨時會有挫折降臨,若能看見失敗背後的價值,便能找到享受人生、繼續前行的動力!

培養柔韌地接受、跨越失敗的力量

如果對成功過度執著,很可能根本無法跨出第一步,或者只會選擇安逸的道路走,最後連發揮潛力的機會都錯失。

「失敗了該怎麼辦」的憂慮,會演變成不安與強迫,若想更輕鬆、柔韌地迎接隨時可能降臨的挫折,過上充滿挑戰的人生,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放棄一次,還不如失敗十次

1. 承認失敗的價值

如果想擁有成長心態,就需要即使失敗也無所謂的環境,必須改變「只為成功鼓掌」的氛圍。

萬能博士曾有幸採訪到矽谷的優秀投資人,當問及投資的標準時,聽到的答案令人十分意外:「投資有失敗經驗的人。」

換句話說,「失敗的價值」獲得了認可。如果接受這種投資家的贊助,就可以完全放心地挑戰革新。失敗不等於全盤皆輸,而是被當作一種學習契機,在這樣的環境下,成功才可能萌芽。

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他的人生也給予我們許多啟發。學生時期的馬雲,除了英語之外所有的科目都不及格,大學也重考了三次才得以入學。

他幸運地進到招生名額未滿的師範學校,畢業後從事英語教職,因為熱愛英語且能力出眾,成為了明星講師。


圖片|Photo by fauxels on Pexels

後來,他在矽谷接觸到 IT 產業,投身創業之路,但一開始並沒有成功。帶領他躋身中國富豪的阿里巴巴,也是經歷過多次失敗,在不斷反覆挑戰中脫穎而出的企業。

看到學生時期接連失敗的馬雲,真的有人會聯想到他日後將成為中國最大企業的創辦人嗎?相信智能或能力是與生俱來的人,只會把他當作一般的落榜生。

不過,馬雲並未將自己視為落榜生或創業失敗者,面對接二連三的挫敗,他沒有畫地自限,而是不斷自我挑戰。這種思維,就是典型的成長心態吧?

「就算失敗了也沒關係」,這樣的觀念可以由親近之人傳達,也可以由社會營造。假如身邊有一起打拚的人,希望你能好好珍惜。

此外,我們也可以成為某人的安全堡壘,藉由溫暖的話語安慰對方:「現在不順利也無妨,只要有在努力就夠了。」

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真心相信失敗也有其價值,並懂得給自己一個暖心的擁抱。

成功與失敗就像硬幣的兩面,但願你能銘記在心:為了取得成就,失敗的過程不可或缺。

就算未能達到預期目標,只要能重新給予自己嘗試的機會,或是在摔得心灰意冷時,充分給予自己喘息的時間與空間,就一定能不拘泥於眼前結果,度過充滿挑戰的人生。

延伸閱讀:新年如何設定「對的目標」,維持決心和毅力?中肯 5 建議:SMART 原則、找好朋友一起


圖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2. 透過實際行動,掌握失敗的本質

假如你能不執著於當下的成功,享受學習樂趣,且夢想著發揮潛力的話,那麼強烈建議你體驗看看失敗的滋味,也就是藉由小小的挫折培養韌性。

我們經常想像失敗後會面臨巨大的打擊,但真正經歷過挫敗的人,領悟到的其實是「就算跌倒了,生活也還是會繼續」。

令人聞風喪膽的「失敗」究竟是什麼?為何我們總是極力想避免?現在,就讓我們仔細觀察看看。試著向自己提問、設想其輪廓,接著把它寫在紙上,光是利用這種方式,就足以緩解焦慮不安的情緒。

茫然地想像,與一邊思考「這件事有那麼嚴重嗎」、一邊把內容記錄下來的效果,完全不同。

此外,不要只是坐著空想,應該進一步嘗試。假如遭遇失敗,只要當作是一種學習機會就好;如果成功了,那麼獲得的快樂也會加倍。雖然很諷刺,但若想克服恐懼,首先就得鼓起勇氣面對。

猜你想看:工作壓力大,覺得自己很沒用?行為心理學:從不易失敗的小習慣開始練習


圖片|Photo by Karolina Grabowska on Pexels

在製作《心理學,懂了就釋懷了》Podcast 節目的過程裡,漫心和萬能博士也遭遇到無數挫敗,並從中獲得了成長。

當然,曾經有一些小小的成就,內容還獲邀集結成書——但這個節目其實一開始並不順利,第一集甚至錄了三次才成功上傳。

記得最丟臉的一次失敗,是首次租借工作室錄音的時候。當時工作室室長一邊操作機器,一邊盯著整個錄音過程,最後在把檔案交給我們時,提出了讓人倍感辛酸的建議。

「嗯⋯⋯我在工作上接觸過不少經營 Podcast 的人,老實說,如果你們繼續用現在的模式走下去,可能會有點辛苦。」

那時真的很想找個地洞鑽進去,不過,正所謂「忠言逆耳」,室長的建議對節目企劃方向產生極大的幫助。

後來,第一集我們又重新錄製了兩次,承受著被批評的風險與羞愧感,把檔案上傳到網路。假如漫心和萬能博士擔心被指出缺點,一直不敢上傳檔案的話,現在是否連寫這本書的機會都沒有了呢?


圖片|Photo by Lisa Fotios on Pexels

3. 與其糾結於成果,不如把焦點放在過程上

曾經偏向定型心態的萬能博士,對心態的養成也特別敏感。但是,她那長得和媽媽幾乎一模一樣的女兒,也屬於定型心態。

對自己有能力做好的事,孩子會熱情到讓人懷疑,但只要碰到一點困難,孩子就會用頭痛、肚子痛等冠冕堂皇的理由來逃避。

萬能博士很清楚孩子只想獲得稱讚的心情,但未來的日子裡還會碰到許多挑戰,她希望孩子可以變得更有韌性。

後來,孩子終於有機會親身體認「努力」所帶來的改變。

當時,她參加了幼兒園舉辦的呼拉圈大賽,只有搖二十下以上的人才能得到獎狀,從來都沒有接觸過呼拉圈的孩子,搖不到一下就掉了下來。嘗試幾次之後,她就嚷著腹部的肌肉很痛,拒絕出席比賽。

這是引導孩子學習成長心態的絕佳機會,萬能博士對女兒說:「就算只搖一下也沒關係。」不是立下顯然達不到、只會讓孩子想逃跑的遠大目標,而是從小小的任務開始。

此外,在孩子練習得不順利時,與孩子一起努力,告訴她:「本來就會這樣,要不要試試看別種方法?」大概經過了一週左右,孩子最終完成了兩百下的呼拉圈。

同場加映:不准孩子失敗,他們就無法學習在跌倒後重新站起來


圖片|Photo by Yan Krukov on Pexels

其實,有沒有拿獎並不重要,關鍵在於讓孩子學到「努力有可能帶來改變」。

從那天以後,面對新的挑戰時,她會自我鼓勵:「雖然很辛苦,但只要努力過就好了吧?比起做得好,努力更加重要。」

第二年當她參加跳繩比賽時,不用特別提醒「跳不好也沒關係」,孩子就懂得自己一步一步地練習,最終愛上了跳繩。

若想把價值集中在過程和努力上,就必須思考自己正走往什麼方向。還記得前文提到的在亨嗎?他一直以來努力工作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在考績上拿到 A 等嗎?

他真正想要的應該不是優秀的考績,而是發揮自身實力,充分地享受人生。

不要只把眼前的結果判定為成功或失敗,若是能將其視為創造理想生活的過程,那麼漫長而艱苦的人生,也會湧現小小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