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的拖延症,找出執行夢想的動機:生命有限,挖掘恐懼,不壓抑內心渴望,一起看看怎麼把時間花喜愛的事物上!

文|恬中

《我們這一家》裡頭有一集,橘子要準備下禮拜的期中考,但卻因為找不到筆芯,而翻箱倒櫃地找了一整天,她認定只有找到了筆芯,自己才能好好讀書。

花媽與柚子進來看到後非常訝異,但要勸說的話,全都被橘子暴躁的態度給堵了回去。

直到傍晚,橘子終於放棄尋找筆芯,但卻不甘心,今天一整天都只是在找筆芯而且一無所獲,竟然決定通宵把房間通通整理一次。


圖片|《我們這一家》劇照

她一直忙到隔天早上,終於整理完了,弟弟柚子在這時拿了字典來還,卻發現已經沒有位置可放,橘子當場崩潰,怪罪柚子都是他害她又沒有辦法讀書了。

搪塞自己的理由,有時真實到令自己以為是改變的契機,但是那無非是透過許多次要目標的達成,來掩蓋無法完成主要目標的挫敗。

面對一件未知的事情的時候,若是它超出我們的舒適圈,很容易因為未知而感到害怕,像看見伸手不見五指的山洞,小心翼翼踏入,卻又被底下凹凸不平的地面嚇到。

明明知道必須進入山洞,但我們卻在森林逃避,不斷尋找特定果實,說服自己這是進去山洞的必要糧食條件。

延伸閱讀:「沒有什麼之於『現在』來得要重要」願你我都有張開雙手、活在當下,面對未知的勇氣

將心力放在賺錢,卻放棄了自我實現的興趣

高中的我不斷地以累積財富為目標,想要找到一份賺錢的科系跟職業,我自信滿滿、沾沾自喜,享受周圍親友的讚許,稱讚我年輕會想,以後爸媽不必擔憂。

如今確實如我所願拿到一畢業就有的高薪工作,但我忽然發現,我只不過是一直把「我想做的工作是什麼?」這個問題不斷地推遲。

人生中沒有受過苦難的高中生,確實想不出來有任何必須要做的事情,於是我順著升學的水流而下,來到一個我完全不喜歡的工作,這時我才明白,財富與興趣不可兼得,並且工作就是自我實現的場域。


圖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我沒發現我的次要目標與主要目標衝突,就像橘子沒發現找筆芯會減少她的讀書時間一樣,明明是相輔相成的事物,卻因為設定錯誤的次序,導致兩者成為相互排斥的目標。

探究其理,乃是因為我放棄找尋主要目標(可以自我實現的興趣),轉而先滿足次要目標(賺錢)導致的後果。

自以為如此已經圓滿,但卻發現靜下心來有不斷自我質疑的聲音:「這真的是我要的嗎?」

我坐立不安,就像《海洋奇緣》裡的莫娜,無法不回應大海的召喚,我們也終究必須投入自己的聲音,那裡有一個憤怒的火山怪物,需要你乘風破浪,給予珍貴的心。

從主要目標轉向次要目標,是逃避,從次要目標轉向主要目標,是改變。但又應該要如何做到避免逃避、促進改變?

同場加映:陰性的英雄之旅!人類學淺談《海洋奇緣》中的女性形象


圖片|《海洋奇緣》劇照

列出目標清單,刪掉死前沒做也沒關係的部分

每個人想完成的目標有太多太多,有些目標完成起來很容易,令人傾向於先去完成那些事情,像是大學畢業後在本校直升碩士,像是跟隨大家一起做的任何事情。

社會裡已經預先為你鋪好路的途徑,公園裡已經放好的石椅,那些都是在可見的未來裡會完成的事情,卻可能不是我們闔眼之前必須做的事。

像是我考上了高薪的公職,可預見的未來裡薪水會不斷增加,也會有優渥的退休金,但那些真的是我闔眼之前必須做的事嗎?我想並不是。

生命的本質是有限的時間,是列減法算式,每天都會減去固定的部分,看似好像有換回某些事物,但最終每個人的算式等號後面都會是零,所能換回的事物永遠有限。

如同八二法則所言,兩成的事物,擁有八成的重要性,精挑細選要完成的事物有著絕對的重要性。

概念延伸:降低治裝費反而更高雅的魔法:「膠囊衣櫥」穿搭術,八二法則、基本色調打造穿搭多樣性

找出必須要做的動機:為什麼我非完成它不可?

在那些死前必須要做的目標裡,有些只是輔助的短期目標,也就是你過了幾年,或者是變得更有年紀之後,便不再需要去完成的目標,像是找到好工作、結婚、留學⋯⋯。

可是有些時候因為那些短期目標太過迫切,它所造成的心急,掩蔽了望向遠方的目光。

分辨長短期目標的方法是探究動機:「為什麼我非完成它不可?」

有時今年所認為必須完成的事,到了明年就成為了不做也可以的事情,探究動機可以清楚分辨,你是不是因為短期現象所造成的激動,或者那是深植於你心中的、可見軌跡,將會不斷延伸到生命盡頭的光線。

如何處理短期目標?不要百分之百投入,留下餘裕給長期目標。

就像上高中時,我百分之百投入課業當中,目標就是要考到好分數,但我從未留給自己餘裕去回答最重要的問題:「我想要去哪所大學?畢業後要做什麼?」因此從不嘗試其他活動。

直到分數出爐了,我握著人人稱羨的分數,卻不知何去何從,每場面試都令我痛苦無比。


圖片|Photo by R&D VISUALS on PIXTA

你會喜歡:對自己的選擇感到懷疑、沒自信?「沒有最好的選擇,所以也不存在最壞的選擇」

找到最猶豫的部分:挖掘恐懼,不壓抑希望

為了實踐任何一項前述的長期目標,我們都必定需要付出某些事物,有時候報酬與風險不成比例,有時報酬具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都令我們感到猶豫不決。

當你已經在前面的步驟裡,看見了必須完成的理由,在這裡可以看見完成所需的付出,也就是你猶豫的理由。

如何處理猶豫的藉口?慢慢來,不要急。

你可以挖掘目標裡所隱含的恐懼,接受它的存在,卻不壓抑完成目標的希望,你可以等待最好時機,致力降低風險,卻不畏於承受必要損失。

當風險遠大於報酬的時候,我們的傾向是不去著手,這是人之常情,卻也是陷阱。因為今天不做、明天不做,但總有一天必須去做,今天不想、明天不想,到了那一天會毫無準備。

我想改變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只有每天提醒自己必須「做點什麼」,讓心裡頭的小莫娜,拿起船槳繼續往看不見盡頭,但正確方向的大海航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