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丁菱娟,年輕時也曾感到迷惘,然而,勇於抓住機會的她,無懼接受新挑戰,做自己熱愛的事之餘,也努力兼顧事業與家庭。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丁菱娟的職涯之路!

文|Ronna

丁菱娟,臺灣品牌公關領域先驅,致力擔任新創家導師的她,也曾面臨轉職的迷惘。

走過二十世代的嘗試與探索,勇敢迎向三十世代,丁菱娟一腳踏入公關創業之路,在創業過程中,逐步摸索,走出自己的職涯堅定之路。

隨著後疫情時代來臨,她勉勵年輕人,變動的年代裡除了多元學習,更要打開心胸,勇於試錯;一如她總以無懼改變、與時俱進的精神,因應不斷變化的生活,開創屬於自己的人生格局。


圖片|丁菱娟 @ FB

三十歲前勇於抓住機會,找到熱愛後持續深耕

初入職場時,丁菱娟和多數年輕人一樣懵懂,像一張白紙,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當時社會氛圍,當個上班族已是佼佼者,但丁菱娟懷有憧憬——她知道自己想成為「專業人士」。

「一個人對職涯的想像,是會影響未來發展的。」她思索後給予懇切建議。

儘管中文系畢業選擇不多,丁菱娟仍勇於「抓住機會」——只要是不排斥的工作,就去嘗試看看。很幸運應徵進當時成長快速的宏碁電腦,從業務助理做起,並在公司內搜尋適合自己的職位。

她在展示中心介紹電腦,也曾在訓練中心擔任講師,後來又嘗試感興趣的行銷、廣告與公關企劃;在這段過程中,發現自己選擇的職務大都需要與人接觸。

經過多方嘗試並保持自我覺察,她發現,自己喜歡也擅長與人接觸的工作,值得投入更多時間讓自己成長,並開始往「公關企劃」的領域深耕。

猜你想看:丁菱娟女力相談室|20、30、40 歲,該怎麼找尋人生定位?


圖片|丁菱娟 @ FB

在同一間公司水平移動,也是種「轉職」

「在同一家公司內轉換職務,也是一種轉職。」

丁菱娟提到,年輕人如果想要抓住機會,順利轉換到適合自己的職位,態度很重要。

「我一定要在原有的職位上表現優良,建立口碑,才有機會轉到下一個部門。」

她解釋,當一個人在職場上展現積極、良好的態度時,別人也更願意給你機會嘗試;不要覺得基層工作就學不到東西,而是時刻保持「好奇心」。

「什麼工作都是新鮮、有趣的,即使是開會、做會議紀錄,也要堅持做好,並從中學習。」

然而,在轉職過程中,丁菱娟遇過許多掙扎與考驗。

她笑著說,自己曾對「廣告文案」非常有興趣,然而,在實際擔任文案職位時,由於和當時共同協作的創意人員彼此意見不同,難以達成共識,甚至吵了一架。

這個經驗讓她察覺,自己更適合能獨立作業的「公關企劃」。

現在回想,當時過於年輕氣盛,不太懂得如何與人合作,經過在職場打磨多年後,更加明白「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走出自己的職涯之路,不讓性別束縛發展 

勇於「打破框架」,是職涯成長的必經之路。轉職過程中,丁菱娟無懼改變,開創自己的人生格局。

在第一間公司工作六年,卻遲遲沒有達到滿意的職位,她鼓起勇氣詢問主管,卻得到令人震驚的回答。主管說,女生不用太努力,把升遷機會讓給需要養家活口的男同事。

丁菱娟從此次對談意識到,那已無關能力,而是關乎性別。這位主管的誠實,令她思考自己應該考慮轉職。


圖片|丁菱娟 @ FB

第二次令她打破框架的契機,是在上班途中被卡車司機「罵醒」。

當時第二間公司離家很遠,丁菱娟回憶,她一天得花兩到三小時通勤,每天開車穿梭於大卡車與聯結車之間,像是在為工作「拚命」。

一次車速過慢被一輛大卡車司機罵,她停在路肩哭了,那個瞬間她決定要改變。

不想再浪費生命於通勤,於是當天丁菱娟遞出辭呈。她開始反思,要過更有「自主性」的人生。當時,她剛生了小孩,希望時間更有彈性,所以決定辭職創業。

事實上,創業並沒有帶來更多自由,而是需要更自律才能經營下去。創業後,二十四小時上緊發條,甚至連做夢都會驚醒。

但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決定去做以後,就要負責到底,在創業過程中,學習、改錯,從中成長。

「創業給了我很多養分和能量,我還滿感謝自己勇於走出創業這條路。」她說。

同場加映:丁菱娟專文|當你一無所有,你才真正擁有

活用支援系統,兼顧事業與家庭

跳脫主流框架不只是丁菱娟的個人選擇,一路上她也感謝許多貴人,像是罵醒她的卡車司機、誠實的主管,以及曾經一同共事的夥伴。

他們就像改變她人生的催化劑,促使她一步步突破社會既有的職涯框架,勇敢走出創業之路。

創業後的丁菱娟,和當代許多女性一樣,面臨兼顧事業與家庭的兩難。

「工作一定有起伏,挫折、失望、焦慮都很正常,重點是怎麼樣活用身邊的『支援系統』,適時放下身上的擔子、對眼前的事物保持專注。」


圖片|丁菱娟 @ FB

丁菱娟與我們分享如何透過人際關係的經營,替自己建立生活中的支持感:

1. 教育另一半

家庭是兩個合夥人共同組建的,彼此擁有50%的股份,無論是照顧小孩、家事分工等,都由兩個人分擔,共同負責。

2. 部署支援系統

平時和親朋好友建立良好的關係,可能是父母、兄弟姊妹或先生的家人,也可以與小孩同學的媽媽結交為朋友,有需要時也能互相幫忙。

3. 與小孩建立溝通默契

告訴小孩,由於工作緣故無法時常陪伴,但只要事先溝通,她會儘量調整行程,參加小孩希望她出席的活動,如頒獎、表演、球賽等。彼此間的相處做到「重質」,並培養良好的溝通默契。

延伸閱讀:「九成女性願意創業,卻只有三成實踐」女性創業者該怎麼面對家庭與事業的拉扯?

後疫情時代,培養多元學習與溝通能力

進入「後疫情時代」,丁菱娟勉勵我們在快速變化的職場環境中,要培養「團隊合作」與「活用知識」的能力。

在她的新書《逆風前行》中,提到我們正處於 VUCA 的年代,分別為易變性(Volat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複雜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

這是一個「沒有正確或完美答案」的年代,因為我們現在所經歷的,可能是前幾代都不曾經歷過的。

大家都是在「變動」中尋找答案,學習新科技,並適應不斷變遷的生活方式。以開放心胸看待所有發生,不以年齡為藉口拒絕學習,而是以「好奇心」擁抱所有可能。

另外,工作型態的改變,也考驗個人的「自律能力」,與在線上、跨部門間溝通協調的能力。未來,「跨業合作」將更廣泛,不能單打獨鬥,而是要通過團隊合作,共創雙贏。

對個人而言,斜槓能力也漸趨重要,人們需要多元化學習,如瞭解自媒體、經營 Podcast、製作投影片等,「活用知識」的能力,成為在社群媒體時代需要精進的軟實力。

在變動的年代中,學習讓知識堆疊,並勇於試錯、適時轉彎,像摸著石頭過河般,因應多變的環境。


圖片|丁菱娟 @ FB

一年寫下要完成的三件事,在實踐中建立自信

後疫情時代,許多人因為生活型態轉變而陷入迷惘、低潮,更需要適時重建自信。

丁菱娟說,擁有方向感和目標,可以避免陷入焦慮。舉例而言,她會設定一年寫一本書,或爬玉山、騎單車環島等目標,這讓她感到充實,也能避免失落。

「一年寫下要完成的三件事,具有定錨作用。」把這三件事視為三個大計畫(Project)來執行,在每個大計畫中又有許多細項,一步步完成。

另外,待在家的時間拉長,獨處時刻,也是培養「自我對話」的練習。

給自己一點空間,思索「你想要什麼?想成為怎麼樣的人?」、「疫情期間待在家裡時,做什麼讓你感到比較舒適?」並試著把答案寫下來,成為自我覺察的絕佳機會。

「你要去的遠方可能充滿了挑戰和荊棘,無論如何,相信自己,相信學習,相信成長。」

這是丁菱娟在《你不必走得快,但一定要走得遠》一書中,發人深省的語錄。

讓我們明白,建立自信的第一步,是「相信自己」。但有時侯,人們因為恐懼的蔓生,連相信自己都變得困難。


圖片|丁菱娟 @ FB

在和丁菱娟相談的過程中,人們往往被她從容的談吐和自信的氣質所吸引,很難想像年輕時的她,曾是個非常害怕演講的人;

直到她鼓起勇氣,在一次小型演講中取得成功,並透過一次次克服恐懼、侃侃而談,明白自信來自於「實踐」的過程。

她勉勵年輕人,先給自己一個小舞台,取得小成就,從過程中慢慢積累自信。很多時候,只要「做就對了」,不要因為想太多而不敢嘗試,而是勇敢將每一次經驗視為學習,長久下來就會離目標更近。

從初入職場的嘗試與轉職,到決定創業與深耕,丁菱娟分享了寶貴的職涯經驗,在變動的疫後年代中,她勉勵年輕人抓住機會,活用知識,走出屬於自己的職涯堅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