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逐漸變質的關係,最後走向了被劈腿⋯⋯傷心之餘,透過三個方法將負面情緒好好宣洩,化悲傷敘事為正面教育,轉變創傷的意義。

文|陌熙

L 是我身邊五年的好閨蜜。

單身時的她,樂於享受一個人的盛世,一個人戴著耳機在校園悠閒散步,一個人外帶街邊小吃回宿舍配著影片大快朵頤,一個人去咖啡廳讀書,一個人去百貨公司逛街。

對她而言,愛情可遇不可求,就算一輩子沒那份運氣遇見真愛也無所謂,畢竟一個人的舒坦自在,遠勝過兩個人硬是在一起的孤單和疏離。

然而,談起戀愛的她,就像所有韓劇女主人公一樣單純。

會因為和男友(以下簡稱 C)短暫的離別而哭得雙眼紅腫、肝腸寸斷。會因為 C 記得自己喜歡的飲料品項,而開心得像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圖片|Photo by Annette Sousa on Unsplash

儘管高中時她曾發下毒誓說,自己這輩子要當一個獨立堅強的不婚主義者,絕對不可能生小孩,因為光看見自己的母親,為了家庭操勞到沒有自己的人生,她就壓根不敢想像有小孩的生活會是什麼模樣。

然而,在和 C 在一起一個月後,她完全改變了說法,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她告訴我,現在她的目標就是畢業後和 C 結婚。甚至是她也和 C 在商量,婚後要生幾個男生、幾個女生,哪些孩子從父姓、哪些從母姓,該叫什麼名字比較好聽。

我和友人聞之,立馬大肆揶揄嘲笑一番,拿 L 過往曾發下的毒誓打臉她。

然而,L 在戀愛時的這份「純真」和「傻勁」不是因為她愚蠢,而是對於男方全然的「信任」。

而這份「信任」之所以可貴,在於它完全吻合社會學家 Eva Illouz 對於信任的定義和態度:「信任是一種願意承受損失的態度,而不是理性評估未來回報過程的結果。」

你會喜歡:日網 IG 爆紅心理測驗!測你在愛情中的樣貌、會愛上什麼人:如果在路邊看到流浪貓,你會⋯⋯

踏入職場實習後,逐漸變質的關係

一份過度計較得失、付出與回報是否對等的愛情,不會是踏實的愛情,而是一段如履薄冰、佈滿猜忌和懷疑的關係。

想要愛得踏實深刻,勢必得冒著讓自己受傷和委屈的風險,不過也必須時刻警惕自己,在一段關係裡自己所承受的痛苦是否值得,是否早已逾越了兩人相處時的愉快。

在 C 踏入職場實習後,他也完全變了一個人。起初,他會過度在乎上司對自己的評價,甚至對於任何細微的表情都異常的敏感,並開始將在職場上的焦慮和受挫情緒帶給 L。

逐漸地,C 聲稱自己有大量的公事要處理,無暇顧及到 L,兩個人之間的對話從一開始的無話不談,到後來一天傳不到二十則訊息,電話也講不到三分鐘就得掛掉,連一個禮拜見面兩小時都成了奢侈的享樂。


圖片|Photo by Ushico on PIXTA

這樣的狀況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每況愈下。

除了 C 無法撥出時間好好跟 L 相處以外,他也打破了過往說吵架時,絕不對女生惡言相向的承諾,開始在爭執地面紅耳赤時,拋出各種難堪穢語的排列組合。

甚至是在 L 被他無以克制的怒意重傷,崩潰到淚流不止時,他只狠狠地烙下:「妳還要哭多久?我明天還要上班。」語畢,便毫不留情地掛下電話,留 L 一個人夜裡獨自啜泣到天明。

L 並不是一個需要時刻有男友相伴的女生,她也有自己的生活重心和生涯規劃。

隨著這樣的情形日漸惡化,每次爭吵結束表面上兩人擬定共識,然而下次爭吵的原因卻總還是如出一轍。

L 向我說道,關係演進至此,她心底開始萌生一種想法:「自己單身時的狀態,可能都比現在還要好不知道幾倍。」

她知道自己不是沒有愛情就活不下去的那種人,與其陷自己於溝通無效的惡行循環,不如由自己俐落地了結這段關係,她是抱持著這樣的想法,和 C 提出和平分手的協議,她認為現階段兩人的狀態不適合在一起,只是在耽誤彼此的未來。

延伸閱讀:戀愛是一種投資,3 個換乘戀愛的觀察,與其「裸辭」分手,不如等待好機會出現!

分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早已被背叛

沒想到,在協議分手的隔天。L 就看見男方的限時動態上,公開標註前女友並留下祝福的語句,彷彿是故意要向自己證明分手對他來說根本沒什麼。事發過後,L 在 Instagram 上找到了 C 前女友的帳號,帳號是公開的,主頁附有和 C 談戀愛的放閃精選合輯。

L 仔細核對了精選限時動態的起迄日期,發現 C 在和自己交往的期間早已出軌。她不甘心地撥通了 C 的電話,含淚質問他說:「你知不知道我們那時候還在交往啊?」

C 冷冷地回一句:「那是你以為啊!」

原來,C 口口聲聲說的公事纏身,主詞其實是小三。他早就知道 L 那天要和自己提分手,原先兩人約定要一起好好吃頓飯,但因為 C 早有意識,於是和 L 說自己有公事要處理,只能待一會。


圖片|Photo by Justin Snyder Photo on Unsplash

我永遠不會忘記真相揭發的那天,L 的神情有多麼黯淡悲慟,她像是一個被殘忍捏碎夢想,被無情蹂躪信任的小女孩,無助地蹲坐在校園角落一隅。而我能給的,只有擁抱和陪伴,僅此而已。

然而我更不會忘記,L 浴火重生的速度何其之快。她是這麼全心全意地投入一段關係,但同時,她卻能在關係幻滅、信任被踐踏後,以遠超於常人的速度自我癒合,重新找回自我定位與價值。

我身為近距離的貼身旁觀者,因此能精準掌握 L 排解悲傷的各個階段,以下細分為簡化後的三步驟供大家參考:

步驟一:不要壓抑負面的情緒,「適當且克制」的縱慾吧!

人在面臨排山倒海而來的劇烈創痛時,難免會透過「否認」或「克制」的方式處理強烈難耐的負面情緒。

然而,這樣做不僅無助於自己真實克服難關,更有可能導致心理疾病纏身,得不償失。因此,在面對短期內無法排解的悲傷時,就儘管用各種合法的方式宣洩個痛快吧!

舉例來說,在 L 被劈腿過後,她向我說:「我平常都這麼認真準時的去上課,我一個失戀被戴綠帽的女子,可以容許我曠一兩堂課吧?」於是,她就索性曠了一天的課,隨心所欲的到學校附近的咖啡廳坐坐,到附近的河堤公園晃晃,享受這種無拘無束,這種專屬於「失戀人士」的特權。

又比如說,找一群朋友喝酒唱歌狂歡,把所有堆積在心底的怨恨和委屈,通通透過酒精和歌聲找到出口。


圖片|Photo by Kelsey Chance on Unsplash

L 將這類型的縱慾休閒維持在極其克制的狀態,不但沒有因此流連於各式聲色場所,甚至還兼顧了該學期的課業。

對她來說,這種瘋狂的迷醉狀態,只是一種排解情緒的管道,就像是正常生理機能的新陳代謝一樣,負面情緒同樣需要找到一個適合的方式好好「代謝」乾淨。

倘若無論怎麼做心底還是覺得鬱鬱寡歡,還是不斷被灰暗漩渦掠走的話,也不用羞於承認自己的心理狀態。

例如,當時 L 也曾經理智線一斷,傳訊息給前男友說:「你不是要我教你英文嗎,你也可以來問我呀,你很討厭我嗎,不要不理我啦⋯⋯」,或甚至落寞地對我說:「我覺得我的人生可能一輩子就這樣子了⋯⋯」

這都是誠實地坦白自我情緒的方式。畢竟人在極端悲傷的時候,本來就會出現各種極端的想法和感受。

這種時候,找個信任的朋友,一股腦兒地把自己最真實的想法說出來,其實有助於自我癒合的速度,因為你會意識到,自己最糟糕也就這樣了,不會再更糟了,沒什麼好害怕的。

由此,人們較有可能衍伸出無畏無懼、越挫越勇的氣魄與態度。

猜你想看:對方想分手的前兆,美國行為學家分析 13 種徵兆:腳尖方向、性慾減、避談將來

步驟二:反覆重新表述傷痛,試著用幽默的人生態度轉換視角

英國傑出喜劇演員卓別林(Charlie Chaplin)曾說過:「近看人生是一齣悲劇,遠觀人生則成了喜劇。(Life is a tragedy when seen in close-up, but a comedy in long-shot.)」

無獨有偶地,台灣知名主持人蔡康永,也在與理科太太的訪談影片中提及:「幽默感的來源是,你知道生活很悲慘,你知道世界上充滿各種糟糕的事,可是你還是覺得,拿它來開玩笑比較划算。」

我一直都認為,「幽默」的功效不單只在於引起眾人哄堂大笑,活絡現場氣氛。若只停留於此,「幽默」的價值便被低估了,「幽默」更應該被當作一種「舉重若輕的人生態度」。

當一個人幽默,便可以抽離「當事者」的位置,以「旁觀者」的角度觀影般地端詳自己,找出闡述同樣一件悲劇的其他角度。而自我和 L 相識以來,她便始終是一個「幽默感」十足的人,完全把「自嘲是最高級的幽默」奉為圭臬,落實於她的日常生活。

L 在和 C 交往的期間,從來沒有忽略關心身旁的知心好友,因此在眾多友人得知 L 的遭遇時,無不替她感到義憤填膺,安慰和鼓勵如雪片般湧進她的訊息匣。


圖片|Photo by Melissa Askew on Unsplash

而在 L 完整消化好內裡的悲傷後,她便反覆透過戲謔、荒唐和抽離的口吻,向朋友重述這段曾讓她心碎的往事。

在不斷陳述的過程當中,情緒不僅找到了理想的出口,也隨著敘事的次數增加,所有強烈的負面情緒漸漸被淡化,因而能重新找到了不一樣的觀看視角,重新詮釋創傷本身。

不僅如此,L 甚至是在被劈腿後兩個禮拜突發奇想,和我以及若干友人合作成立 Podcast 節目《蕭告告美婷》,以「蕭告」隱喻前男友,自己則以「美婷」匿名分享被劈腿的精采始末,並和聽眾透漏自己是如何神速走出傷痛,藉此翻轉了創傷事件本身的定位,讓它成為某種事不關己的奇人軼聞。

(註:在此特別強調要在「完整消化沉澱過後」,再試著透過此方式重新賦予創傷事件意義。)

同場加映:心理創傷修復最終曲——我應該原諒傷害我的人嗎?

步驟三:維持生活重心或重新尋找目標,自我價值從不需寄託於他人

最後,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不論單身與否,永遠不要把自我重心全然的寄託在他人身上。

舉個例子,多數人容易因為過度投身於屬於兩人的情侶世界,而忽略了原本和自己交情要好的朋友。而若是兩人的愛情關係不幸告終,身旁的朋友們因為自己的疏於關心,展開各自平行的交友圈時,便容易頓時失去傾訴對象。

當然,我的意思並非是指,先設想到分手後要找人傾訴的情況,才要刻意維持友情。

而是說,要意識到自己的愛本來就並非為伴侶所獨享和佔有,自己也該照料並顧及到原先的至親家人和朋友,保有自己本身的交友空間。

另外,L 在非單身時本身就有參與學校的社團和活動,也有自己的熱忱、興趣和欲追求目標。

她本來就擁有除了「被男朋友深愛」以外的,定位自己存在與肯定自我價值的其他方式。

以至於遭劈腿後,她不至於淪為「一無所有」的困窘虛無狀態,而是能倚恃著平常累積的人脈和事業,重新捲土重來。

上述的排解悲傷三步驟並非絕對的規律或是原則,是我根據觀察親近友人 L 所彙整出的三個階段,希望能帶給陷於感情苦海的你,一點方向和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