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心理師教你「親子互動增強術」與「親子界線掌握術」這兩種親子互動技巧,除了有效引導孩子行為之外,更能打造親密的親子關係!

讓我們回應到我的上一篇文章:〈親愛的,你與孩子做的任何事,都不會是白費力氣:每天 5 分鐘就能做的 8 個親子增進術〉。

在我們建立與孩子的良好互動關係後,是不是讓你有一個小疑惑:

「在遊戲時光裡,我可以跟孩子好好的玩,但我總不能都一直稱讚他吧!」

沒錯,建立與孩子的安全關係是親子互動的第一步,但大人仍須要讓孩子理解日常生活常規的必然與必要。

所以因應前一篇文章,以及眾多家長的熱烈回饋下,就讓我們來進行下一步吧!也就是在給予孩子日常生活指令時,如何有效進行。

以下的 8 個日常指令掌握術,能讓家長在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或是日常常規無法順利進行時,能以堅定一致且具有可預測性的態度,一同與孩子面對生活中的困境,進而增加孩子對於大人的信心,也能提升孩子完成指令的自我效能感!

不過要進行這 8 個親子指令掌握術的前提,需要是熟練上一篇文章的遊戲時光親子增強術,再進行使用效果會更佳唷。


圖片|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親子界線的 8 個日常指令掌握術

1. 考量孩子的年齡發展

當我們在給予指令之前,必須要先了解孩子目前的「真實能力」,也就是說,對於孩子目前的年齡而言,他有沒有辦法理解我們告訴他的指令。

有時孩子無法執行我們給予的指令,是因為在他的認知發展裡,還沒有辦法理解我們的語言。

  • 有效:「把那個黃色的球拿給我。」
  • 無效:「把那個上面貼標籤的浴球拿給我。」

所以給予孩子的指令,必須是要能夠讓孩子理解的詞語與字句,才能讓他們有執行的先決條件。

2. 直接的態度

給予指令時,清楚且直接地告訴孩子他需要去做的事。給予指令時不使用疑問句(像是:「好嗎?」「可以嗎?」),因為這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一個可以選擇的字句。

只有我們能給孩子選擇的空間時,我們才使用疑問句。

同時,孩子也需要知道這個指令是他需要獨立自己完成,不是家長幫他,也不是他跟家長一起做,而是他要自己單獨完成。

  • 有效:「請你坐在椅子上。」、「把玩具放回盒子。」
  • 無效:「你可以坐好嗎?」、「我們可以一起收好玩具嗎?」


圖片|Photo by Magda Ehlers on Pexels

3. 平鋪直敘且堅定

在親職教養裡,很常出現一個狀態是總好像大人要生氣了,孩子才可能比較會去執行我們要他做的事。

所以在我們日常給予指令時,口吻與語氣需要冷靜且平鋪直敘,而且是堅定一致的。

這能讓孩子理解到,我們給予的指令都是一樣需要執行的。這同時也能為學齡前孩子在即將進入團體生活,與老師相處的準備。

不斷提高音量的口吻與語氣,容易讓親子互動產生不悅的氛圍,進而影響給予指令的進行。

  • 有效:「請你把玩具拿到我手上。」
  • 無效:「你可不可以不要再玩了,把玩具給我!!!」

延伸閱讀:不生小孩又何妨?研究顯示:沒生小孩的姑姑、阿姨們最受孩子喜愛

4. 告訴孩子他該怎麼做

很多時候,我們大人會很習慣地直接叫孩子「不要去做我們不希望他做的事」。

但這容易會讓孩子內心有個小 OS「那要怎麼辦?」,而孩子可能就會因此選擇他自己覺得可以替代的其他行為(像是:從奔跑變成跳跳樂)。

同時在告訴孩子「不要」做什麼的時候,有時孩子感受到的會是大人對於自己的負面評價。

孩子在此時會很難明白,大人希望他修正的是「行為本身」,並不是孩子本身好或不好的「價值」。

所以給予指令時,我們直接告訴孩子他可以怎麼做,而非不要怎麼做。

當我們不希望他怎麼做時,其實有另外一個希望他怎麼做的行為。所以告訴孩子他該怎麼做,也就是給予跟「問題行為」相反的「正向行為」,讓孩子知道自己能怎麼辦。

  • 有效:「請一步一步慢慢走下來。」
  • 無效:「不要在樓梯上跳來跳去!」


圖片|Photo by kibun on  PIXTA

5. 告訴孩子指令的原因

有些概念對大人來說,可能是稀鬆平常的生活知識(像是:不能在馬路上奔跑,因為這樣車子很多很危險),但是對於孩子而言,他們並不一定知道為什麼不能這麼做。

所以大人這時候需要做的,就是讓他知道「為什麼」。

  • 有效:「等一下姑姑要來家裡吃飯,請開始把積木收到籃子裡。」
  • 無效:「快點,把積木收起來了。」

你會喜歡:那些日子,陪伴我的動漫|「化解壓力的,是向外連結」心理學解析細田守票房破億的《狼的孩子雨和雪》

6. 避免連鎖指令

孩子的注意力廣度(容量)有限,當大人給予一連串的指令時,孩子不見得能夠接收到所有的指令。

就如同孩子現在的注意力容量只有 1 GB,但我們給予的連鎖指令(像是:你先去把玩具收起來,然後過來洗手,去拿湯匙準備吃飯飯)卻有 5 GB 時,孩子就沒有辦法將全部的指令納入腦中並有效執行。

他可能最終只會記得最前面或最後面的指令,但是中間卻有流失的情形。

所以給予指令時,一次只要求一個指令,增加孩子的完成度與滿意度(「我也可以做得到!!」)。

  • 有效:「把所有的車子放回籃子。」
  • 無效:「把房間的玩具收好,然後出來吃飯。記得先去洗手。」


圖片|Photo by PanKR on  PIXTA

7. 具體且明確

避免給予太過模糊的指令或提示(像是:要乖、冷靜、不可以、那個不要),這樣孩子在很難意會其中含意的狀況下,容易無法依照指令進行。

所以一切的指令,具體且明確,讓孩子能夠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

  • 有效:「等一下進去,你要坐在沙發上。」
  • 無效:「等一下進去你要乖乖的。」

同場加映:給兒童照顧者的語言筆記:基於「歷程」的讚美,讓孩子培養成長型思維與恆毅力

8. 只在必要時給予指令

當我們真的需要讓孩子理解規則或進行生活常規時,我們才給予指令,因為有時太多的指令,會增加孩子的挫折與無力感。

這回到大人的身上來思考,有些事情是不是真的需要限制孩子?如果某一項事物並沒有重要到需要完全貫徹始終的話,即可不必使用指令。

有時候我們可以不使用指令,而是給予孩子一些大人設定好的「選擇」,能夠增加孩子跟我們的親密度,也能增進孩子對於世界與自我的掌控感。

  • 「今天我們到便利商店,這一個櫃子你可以選一個你喜歡的。」
  • 「你想要跟爸爸媽媽一起來看電影嗎?」

以上都是我們能給予孩子選擇的狀態,而孩子的選擇,其實也在大人的把關下。

但讓孩子有選擇空間,而非都是指令時,就能讓孩子有不一樣的感受。


圖片|Photo by Lina Kivaka on Pexels

親子互動的雙修心法

「親子互動增強術」與「親子界線掌握術」是相輔相成的親子互動技巧。細心的你可以發現,很多原則都是一左一右、一上一下,環環相扣的過程。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透過「明確」與「具體」,無論是給予稱讚或是指令,都能讓孩子與我們的關係與親密更進一步。

所以別忘了,當孩子能夠依循我們的日常生活指令時,也要具體的讚美唷!

這樣一來也能增加「稱讚」的可信度與具體性,同時也能增強孩子的正向行為。而當你能有效應用這兩個技巧時,也會漸漸地發現自己在與他人的相處裡,能夠變得更加圓滑,說話技巧也會變得更好!

因為每個人都需要被看見,無論是孩子或是大人都是一樣的。

推薦閱讀:親愛的,你與孩子做的任何事,都不會是白費力氣:每天 5 分鐘就能做的 8 個親子增進術


圖片|Photo by Agung Pandit Wiguna on Pexels

在孩子的世界裡,他是自己的建築師,而我們是他的守護者。我們彼此獨特,同時也彼此在乎。

女人迷創作者 張鈞皓 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