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爆發資優班導師,性誘騙及權勢性侵事件。我們常告訴孩子:「小心陌生人。」但你知道熟人性侵比例高達 94.81% 嗎?從尊重孩子的身體自主開始,讓他與照顧者建立緊密信任,可以安心訴說煩惱,防範下一起被隱忍的性侵。

文|李圓恩

關於台中市 25 年前國二資優生,疑似遭資優班導師性誘騙及權勢性侵的報導,近期引起極大的關注。

台中一名 A 女日前出面指控,於 25 年前就讀某知名國中資優班時,多次遭班上黃姓導師製造單獨相處機會,於不同隱蔽地點性侵,甚至要求不得分手,否則將對 A 女及其家人進行報復。

A 女並指稱該名狼師目前已經成為台中某國中校長,而因為 A 女後來也在校園裡服務,同時也擔任校內性平委員,竟然在教育現場經常見到其他孩子,也有類似遭遇頻繁發生,讓她驚訝之餘,更決定自己也站出來。


圖片|人本教育基金會

A 女在 25 年前遭到黃姓導師性侵長達四年多,因此強烈懷疑恐亦有其他同學同遭侵害,因而向台中市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舉發,並要求性平會擴大調查。但性平調查期間,狼師擔心影響退休,頻頻騷擾 A 女及其家人,因此 A 女正式出面召開記者會,讓這名狼師多年前的惡行曝光,並靜待調查結果。

延伸閱讀:老師說女學生都是自願的!信任、崇拜、權力不對等的校園性侵

兒少遭熟人性侵比例高

查詢警政署統計室 110 年 3 月 31 日發布的「109 年兒童及少年被害概況警政統計通報」,開頭即提及:

「性侵害案件被害人以兒少占 5 成 8 最多,其中近 9 成 5 認識嫌疑犯」和最近台中市這則疑似權勢性侵報導非常符合。


圖片|Photo by Eric Ward on Unsplash

而「109 年警察機關受(處)理刑案兒少被害人數 8,784 人,較上年增加 846人(+10.66%),其中以「性交猥褻」增加 531 人(+30.84%)最多。」而「兒少被害案類,女性以「性交猥褻」 (占 41.23%)最多,「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占 13.66%)次之。」

延伸閱讀:是真愛嗎?「師生戀」與「權勢性侵」的差別

光從這幾項數據,就可以理解熟人性侵害案件數量極多,其中以女性受害最嚴重。

相關宣導文案內容即提及「台灣統計:近七成受害者未滿 18 歲遭性侵」。而以年齡別來看,在 109 年總計 4,391 位被害人中,0-17 歲就佔了 2,544 人。

而被害人認識嫌犯佔比更達 94.81%。

對熟人無警覺的信任

尤其新聞稿中所描述的這位侵害者,「是長期在台中某明星國中擔任資優班導師,更曾私下開設補習班,每班人數皆超過百人,以學生跳級就讀第一志願為其口碑,深獲同儕及家長肯定的數學名師。一路從主任考上校長,並擔任了兩校校長共 12 年,更曾獲頒資深優良教育行政人員。」

以他的社會角色來看,是大人也會對他極度尊敬,並信任的對象。而對一個連父母和朋友都被侵害者加以說服,限於孤立情境,完全無法求援的孩子來說,就僅能默默隱忍,持續承受侵害者的迫害。

從小到大,照顧者經常對孩子的耳提面命都是「不要靠近陌生人」、「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不要隨便拿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認識的人都是壞人」等。在孩子心中植入了與人的隔閡和界線,但對於身邊熟識的人的界線卻異常的寬鬆。

延伸閱讀:【性別觀察】談校園權勢性侵:#METOO 時代,愛是共識,不是假設


圖片|Photo by Danny Lines on Unsplash

這起事件裡的黃師,便藉由家長對他的信任,得以個別接送或帶女學生去吃飯;當黃師對家長表示,因為 A 生的數學程度不好,週六下午要留下來個別輔導,家長更是對此沒有二話。

黃師也曾送 A 生文具、項鍊、睡衣和電子辭典當禮物等等,除了讓 A 生覺得自己在老師的眼中顯得特別,家長甚至因為老師的「用心」關照,在 A 生國中畢業時更送禮給老師,以表達謝意。在在都顯示出我們對於熟人的毫無戒心。

「身體界線」意識的混淆

我們幾近無條件信任父母、長輩、老師、叔伯親友等,卻也忽略了讓孩子認識身體界線的重要性。

除了讓孩子理解自己的身體界線不能隨意被碰觸、侵犯外。台灣的民法 1085 條仍保有「父母得於必要範圍內懲戒其子女。」的條文。

這樣模糊的條文,讓孩子在家庭內經常會遭受嚴重的肢體或語言暴力,更是讓孩子對於身體界線的認知受到干擾和侵害。


圖片|Photo by Charl Folscher on Unsplash

孩子甚至會因發展上的限制,而把遭受到這樣的對待,當成都是自己的錯,進而將性侵害一併視為是自己所該承受的「應該」。

且若成人以不對等的權威來對待孩子,要孩子聽話,孩子又有什麼機會練習反抗和「不聽話」呢?孩子怎能不搞混,什麼是愛?什麼是犯罪?

體罰助長性侵害

體罰所衍伸的,除了孩子會擔心是自己的不對,而持續忍耐侵害、自我說服外。另一個層面,即是孩子不敢跟大人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一方面是成人的侵害者,相較於發展未完全的孩童,更是聰明和深有機心外。且就如這次事件新聞稿內所提及,侵害者擅長透過利誘、威脅、恐嚇等,更讓孩子不敢輕易跟身邊的父母或重要他人,說出侵害者的所作所為。


圖片|Photo by bady abbas on Unsplash

另一方面,若大人平時對待的方式,就是不尊重孩子權利的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等方式居多,孩子也會顧慮這些被對待的方式,而更不敢跟父母或重要他人,說出侵害者要他保守的「秘密」。

一起支持「家內零體罰」

如何避免上述這樣的情形,就是讓最小的民主單位─家庭,是一個尊重、平等的環境。

被落實兒童人權、尊重的態度對待的孩子,可以自在說出自己的想法,不會被評價、被說是亂說話;可以無後顧之憂地,與照顧者聊自己的煩惱和困惑,和照顧者有著緊密的信任。


圖片|Photo by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而照顧者也能以不打、不罵、不威脅、不恐嚇、不利誘等方式對待孩子,協助孩子逐步健全發展,終致能成為他自己。 

透過上述方式,孩子們對「身體界線」的理解,便不會混淆,而才能在照顧者無法顧及的所在,都能透過自己的力量保護自己。這不正是我們身為照顧者所最冀望能培養出的獨立自主狀態的孩子嗎?

邀請每個人都支持「家內零體罰」,讓我們透過身體力行的實踐,一起守護孩子,讓他們得以擁有真正幸福與快樂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