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若瑄眼中,任何一種形式的陪伴都是愛,你認為呢?

城市角落的人們,因寂寞而相遇,陪彼此走一段路,不談愛,也是愛嗎?

「愛很寬闊,陪伴也是一種愛的形式。不是嗎?」徐若瑄溫柔反問。

願意付出,也能感知他人付出,這樣的人,對愛的定義與想像必然慷慨:愛能幻化多種樣態,不必總是熾熱掙扎、你追我討,愛的模樣,也不只有一種答案。

近期,徐若瑄主演電影《初戀慢半拍》上映,由《一夜台北》陳駿霖執導,李耀華監製。徐若瑄重情義,「李耀華是用生命在熱愛電影的影人,12 年沒合作了,當然馬上答應。」

《初戀慢半拍》是 2022 年台北電影節的開幕片,故事觸碰「姊弟戀」,也談單親母子互動形式:一個是過度依賴兒子的母親,另一個母親則相反。兩位母親在電影中交錯,題材少見,徐若瑄也想嘗試。

片中,她飾演旅館副理——單親母親「樂樂」,問她與戲中角色有什麼相同,徐若瑄笑說,很少、幾乎沒有,樂樂在對待孩子時,有一種拿得起、放得下的灑脫。「我做不到,不可能。」


圖片|徐若瑄 提供

意念確定了,就義無反顧:40 歲懷胎,臥床四個月我願意

徐若瑄懷胎時,已經 40 歲,她希望孩子平安,挨了數百針,在床上安胎超過四個月,「現在回想起來,才覺得那時候恐怖。但懷孕當下我只有一個意念,就是要讓小孩平安出生。為了這個意念我什麼都做了。」

徐若瑄說自己不太為小事煩心,目標在哪裡,往前就對了。「我不會花太多時間抱怨,人生非常短暫,如果你不開心你就選擇離開,如果你要留下來,你就要想辦法開心。」這是她作為一個母親,和樂樂唯一的共同點。

以懷孕為例,他說,既然已經確定目標是孩子要平安出生,孕期臥床是必要,她就做,不去想辛苦。「轉念就好。」

「那時我在新加坡待產,新加坡的醫療環境也全是英文,一些專業術語例如『宮縮』等,我其實不懂,這段期間,我就把所有生產的相關英文單字,全部貼在牆上,那四個月把房間變成英文教室,也有學習的快樂。」

留下來,就要快樂。「但只有一個例外」徐若瑄停下來,突然有些嚴肅,「遇上家暴的話,請一定要離開。每一個人都是人生父母養,都是寶貝啊。」

猜你想看:「諮詢師也有恐懼,所以才能陪你前行」4 個轉念練習:黑暗中,陪伴即是力量


圖片|《初戀慢半拍》劇照

「任何陪伴都是愛,愛很大」

《初戀慢半拍》裡,母胎單身的小洪,和樂樂在旅館相遇,漸生互相陪伴情誼,兩人之間故事既特別,也耐人尋味。

我說,兩人只是互相陪伴不是嗎?

徐若瑄溫柔分享:「其實,任何陪伴都是一種愛,愛很大,接受一個人來陪伴,並不容易。」她想一想,又補充,「這個世界,有太多不同的愛可以探討。」

樂樂孤單,不相信愛情,但當她遇到一個可愛、無害的、無所求的人,她沒有拒絕。小洪像一道暖光,照出世界漸漸不同的色彩。而小洪愛上獨立勇敢、有魅力的姊姊,並不令人意外。畢竟,姊姊們總是可愛的。

現實生活中,朋友們常說徐若瑄是「喬姐」——喬事情的喬。

「我很愛我的朋友,所以喜歡幫人」徐若瑄笑。願意幫、喜歡幫,是因為她也曾經是受人幫助的人。

我困難時,很多人幫助過我。知道被人送暖的感覺,如果有人需要協助,我都會盡力。

徐若瑄

收受支持的人,在可以的時候,也能支應別人。能夠付出,是因為有付出的力量,曾經收穫的力量如果不是自己的,也能共享出去。

同場加映:《孤味》導演週記|我看見的徐若瑄,所有相遇都視為「自己人」


圖片|《初戀慢半拍》劇照

在單親家庭,媽媽與姊姊給的愛,很多很多

成長在單親家庭,徐若瑄說起媽媽善良,眼底是感謝,「她給孩子的愛,很多很多,所以我們才能愈來愈堅強,沒有壞掉。」直到現在,家人間都有非常緊密的連結,姊姊更一路給她很大支持,「47 年了,我的姊姊也是我最好的朋友,她是最了解我、最照顧我、愛我不求回報的人。」

徐若瑄說自己從小好動,「像小男生,會去外面爬樹、跟男生打架,姊姊相對比較內向。國中的時候我們被欺負,我就想辦法認識泡沫紅茶店的人,看起來有很厲害的朋友當靠山,別人就不會欺負我跟我姊了!」一邊說著,徐若瑄露出調皮的表情。

14 歲出道開始賺錢養家,徐若瑄喜歡保護照顧自己愛的人,訪談裡她常說自己是家裡的父親,賺錢照顧家人。她負責賺錢,姊姊處理行政與財務,這些事情,她說沒有姊姊真的沒有辦法。

徐若瑄口中的家,是分工,彼此照顧,沒有僵固的性別角色。她說起家的時候,語氣裡都是自豪,驕傲能一起打造,現在,自己也學著做母親。

延伸閱讀:「單親家庭長大一定不幸福?」修煉 3 項意識:重新改寫信念,看見父母侷限,交還命運

成為母親,是找到自己答案的歷程

《初戀慢半拍》呈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母子關係,在過度緊密和過度疏離之間來回擺盪。同樣身為母親,徐若瑄說,如果劇中的樂樂和小洪媽媽是她朋友,她會邀請兩人一起讀兒童心理學相關書籍。

「父母給小孩的影響太大了,知識不夠,會用自己的個性去教育孩子。如果幸運是個勇敢樂觀的、有力量且穩定的人,那麼孩子很幸運。但如果不是呢?」

懷孕臥床的那段時間,徐若瑄除了學英文,還看了很多母嬰相關書籍,特別是心理學內容,讓她多了一些新的視角去觀察自己。

「我想學習如何有智慧的用方法帶小孩,過程中,我自己也有反思與變化。畢竟是自己找到的答案,自己才會改變。成為母親,讓我有動機與動力改變自己,成為更好的人。」徐若瑄說這句話的時候,語氣裡有深長的愛。


圖片|徐若瑄 提供

是自己找到的答案,更有動力改變。

徐若瑄

一個新生命誕生,也是重新探索自己的契機。與徐若瑄談話,發現她不願放過任何一個讓自己成長的機會:生命每一個歷程,她都要從中榨出養分。

下篇〈專訪徐若瑄:被愛仍會孤單,是因我們從未好好陪伴自己〉,我們聊聊徐若瑄如何在不同身分中,陪伴自己走過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