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觀需要磨合,金錢觀當然也是!關係中因金錢而生的隔閡與衝突,讓你難以啟齒,害怕和伴侶談錢太敏感嗎?若要談錢不傷感情,可從個人金錢信念到關係對話,接下來有「三個」行動方案提示,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文|小妮子

在關係中因為金錢而生的隔閡與衝突讓你難以啟齒,害怕和伴侶談錢太敏感、見不得光嗎?

若是想長期經營這段關係,你們就必須共同面對金錢的議題——感情觀需要磨合,金錢觀當然也是!

在交往初期,E 的伴侶提出了花費上想要 AA 制的建議,當時的她也覺得一開始劃分清楚比較好,便答應了。

但長久下來,偶爾和閨蜜雙重約會時,看著對方伴侶把兩人的金額付清,自己和男友還在算錢,E 不免有些尷尬。

除此之外,另一半的收入比較優渥這點,也讓 E 感到自卑。

每當想送生日禮物給伴侶,她也會擔心禮物太廉價,無法與對方相稱。

然而,雖然對方的薪水相對穩定,花費上卻沒有比較寬裕。有一回,他們共同出席一場重要長輩的活動,E 因為花了些時間梳妝打扮,導致他們來不及搭乘大眾運輸,只好臨時攔計程車匆忙前往。

一路上,E 都能感受到另一半不快的情緒,活動結束後果然為此大吵了一架。

就算因為快遲到而搭計程車,對方仍覺得這樣太過浪費。

「我發現他節省的程度超乎我的想像。」E 無奈地表示。

涉及金錢與物質的話題,容易挑起許多人的敏感神經,加上雙方意見的分歧與經濟狀況的落差,若兩人遲遲沒有正視這個問題,要邁向更長遠的未來,恐怕只會產生更多的對立與誤解。

關係學習:錢錢與它的產地|親密關係中,為何總怕談錢?其實金錢議題,反而可以讓你們更緊密!


圖片|Photo by Toa Heftiba on Unsplash

應對金錢議題,必須跳脫外在框架的束縛

在這幾年的兩性議題之中,「AA 制」引起了許多人的討論。

然而像這樣,過於僵化強調金錢在伴侶之間的權力關係,不管是某一方應該支付更多費用,或是對分帳制的擁護,只會讓人更加受困於社會價值的框架裡,難以開誠布公地討論。

如果你希望這段關係長遠,那麼,就更需要了解雙方的金錢價值觀。

人類發展與家庭專家勞倫.帕普(Lauren M. Papp)等人在研究中指出,與「非金錢問題」相比,金錢衝突更容易在婚姻中造成問題,且會反覆出現。

另外,二○二一年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AICPA)最新的一項調查也顯示,73% 已婚或同居的美國人都認為金錢觀是關係緊張的根源。

金錢固然重要, 但它只是一種工具, 任何人的價值都無須透過金錢來證明。

我們必須拋開「如果夠愛我的話,應該不會計較錢」或者「對方願意花多少就代表多愛我」的想法。

因為錢財並非自我價值的延伸,也更非用於計算感情的度量衡

若能有意識地理解金錢的意義以及我們對金錢背後的複雜情緒,則有助於我們更坦然、更寬容地和另一半溝通金錢議題。

以下提供兩個展開討論之前,可以先做好的心理準備:

  • 具有改變彈性

伴侶之間的財務狀況不可能永遠維持現況,可能會因為生涯規劃而發生改變,像是失業、升職、親屬的贈予、繼承等等。

假如原先是分帳制,卻因為伴侶在某個時間需要協助家庭負擔債務,那麼仍然可以開口,主動與另一半進行協調,減輕對方的壓力。

從共同帳戶的配置比例,或是共同外出花費的分配來進行調整。

  • 具有包容性

卡羅琳.沃格勒(Carolyn Vogler) 等學者的研究提到,一段關係的幸福滿意度會受到金錢如何支配的問題影響。

想要減少金錢支配的衝突以提升親密度,除了日常個人開支,雙方可以一起制定財務的計畫,像是每月存下旅行經費,或未來結婚基金等等,甚至可以共同學習投資理財,增加可運用的資金。

如果涉及私領域的消費層面,則應該給予對方自由配置的空間,不過度干涉、不帶貶意去評價。

若對方的某筆花費是長期支出,影響到了雙方的共同財務規劃,則可以勇敢提出討論,以減少你單方對財務狀況的焦慮。


圖片|Photo by Kristina Litvjak on Unsplash

邀請伴侶一起探索金錢關係

E 與另一半所面對的金錢課題,涉及兩個層次的煩惱:

  1. 無法坦然地討論金錢話題,被問到經濟狀況時容易緊張。
  2. 兩個人對「金錢」這項工具都存在著焦慮。

我們對待金錢的方式與成長經歷有關,從原生家庭的財務狀況、後天受到的財商教育,到同儕間的消費價值等等。你能否意識到物質層面的金錢,和心靈層面的信念及恐懼有哪些連結?

社會文化帶來的金錢焦慮

對金錢存在焦慮,是讓你對談論此議題感到不自在的原因。

而這樣的焦慮感,首先可能來自於社會價值的影響,現今大眾媒體過度渲染快速致富的案例,大肆報導各界名人的成功方法,導致我們容易因為比較心態而感到自卑。

此外, 專注於研究金錢問題的臨床心理師阿曼達.克萊曼(Amanda Clayman)在接受《CNBC》採訪時也提到:「我們對金錢的許多看法是基於社會文化, 並且是由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對象教會我們的。」

當然, 不只是金錢價值觀的形塑,這更和我們對金錢的感受有關,也是金錢焦慮的根源。

她舉例,如果我們從小就認為自己的父母善於理財,具有穩定的工作,也懂得儲蓄,當我們自己遇到與這樣的框架不符的情境時,面對金錢就會產生羞恥感、孤獨感,甚至想逃避。

成長環境的經驗影響

金錢焦慮也可能與家庭環境有關。舉例來說,有些家中長輩會過度推崇「勤儉是美德」的思維,常常出現極端節儉的行徑,導致孩子在花錢的當下有罪惡感。

當然,還有成長過程裡在金錢或物質資源上匱乏的經驗,也會讓你長大以後對金錢特別沒有安全感,只好不斷地拚命賺取收入。

為什麼面對金錢會產生這些信念?

心理學家兼財務顧問布拉德.克隆茨(Brad Klontz)等人在研究中提出了「金錢腳本」的概念,說明我們對金錢產生的無意識信念,包含四大類型:

  1. 迴避金錢(Money Avoidance)
  2. 崇拜金錢(Money Worship)
  3. 將金錢當作個人價值(Money Status)
  4. 對金錢戒慎恐懼(Money Vigilance)

研究中也指出,以上信念通常來自於我們的童年,且會影響我們成年後的行為與價值觀。讓我們來試著問問以下這些問題,幫助自己覺察金錢腳本:

  • 我的金錢價值從何而來?
  • 金錢讓我感到信心十足還是充滿不安?
  • 我對賺錢與花錢有著怎樣的感受?這些感受從何而來? 和誰有關?
  • 我面對金錢相關的問題,是否會採取實際行動解決?

E 思考後發現,男友曾提過自己在成長歷程中,因為家境相對清貧,很早就開始半工半讀。當時他不但對金錢感到焦慮,每天還必須憂心經濟來源,養成他習慣性地查看自己的戶頭存款,難以承受理財背後的風險,導致他時時煩惱需要花錢的下一個時刻到來。

「對於金錢的價值信念,影響著我們面對它的態度。和金錢的關係,往往存在著更多的害怕、 自卑與不安全感,使我們無法向伴侶坦承。」

若要減少經濟上的焦慮,就必須改變對金錢的思考模式,並養成溝通的習慣,用理性的態度看待金錢。當你們願意敞開心扉談論金錢關係,帶來的會是更多養分,進而滋養你們長遠的親密關係。

延伸閱讀:錢錢與它的產地|從《魔球》《賈伯斯》到《當幸福來敲門》五部真實故事電影,五種幸福方程式

療傷悄悄話

若要談錢不傷感情,可以從個人金錢信念到關係對話,以下有三個行動方案提示:

  • 感謝金錢帶來的美好富足

與金錢共處時,減少對錢的罪惡、羞恥、不滿等負面信念,以正向的方式來感謝金錢讓你們擁有更多,對現有的金錢感到豐盛,為持續累積財富而感到充滿未來性。

  • 展開真誠的金錢對話

擁有共同的金錢價值觀,是感情長久發展的基礎。試著和伴侶坦誠地聊聊財務狀況,或討論未來的財務規劃,切勿評論或批判對方, 而是要秉持著誠實與尊重包容的態度。

  • 金錢覺察的練習

如果對於金錢存在著非理性的信念與複雜的情緒,不妨一起聊聊成長歷程中,金錢在各自人生中扮演的角色。若是擔心不自在,或是無從展開對話,可以善用第三方工具,像是:金錢覺察卡,以有效幫助了解彼此的負面信念或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