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拒絕要求、害怕失敗、不願將工作交付出去⋯⋯」這些職場恐懼,你也正在經歷?其實這些一再被挑動的情緒,可能是來自你的過往經驗,反映出原生家庭與你的關係。你有沒有想過,內心被什麼東西觸動了呢?

文|Amazing

最近我在女人迷的本質大學,開了一堂《原生恐懼,如何影響我們的職場展現》。

開頭我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以下這些可能的職場恐懼,你正在經歷,或曾有過哪些?」

  • 怕不被同事認可,不敢拒絕要求,過度付出與討好
  • 無法信任同事,什麼事都自己完成,和同事過度疏離
  • 冒牌者症候群:擔心自己其實能力不足,與職位不相符
  • 害怕失敗,所以總是拖延進度,或是不敢嘗試新挑戰
  • 總是被下個目標追著跑,無法享受已完成的成就感
  • 嫉妒同事的成就,無法誠心祝福,害怕被他們超越
  • 對下屬沒信心,不願將工作交付出去

學員們熱烈回應,幾乎 1-7 項,每個人都有經歷過,對於這些敘述深有感受。

我緊接著問大家:「那當在職場裡浮現不舒服的感受時,你都習慣怎麼回應?」

  •  分裂:將不喜歡的負面特質切割出去,將世界分為朋友與敵人
  •  投射:將負面能量投射出去,責怪或攻擊他人
  •  否認:拒絕接受某個情境,或是過度樂觀
  •  合理化:告訴自己事情其實沒這麼糟,試圖排解壓力
  •  轉移:將職場的負面情緒,轉移到其他關係上,例如對家人發洩
  •  理智化:將情緒感受放一邊,強迫自己理性決策

學員也是滿滿回應,好像在各種情況下,1-6 項都曾經出現,有時將情緒投射給同事,有時將壓力帶回家宣洩。

同場加映:「想要提離職,又怕傷感情」給上班族的職場四問四答


圖片|Photo by takeuchi masato on PIXTA

一再被挑動的情緒,來自你的過往經驗

這些職場上可能的恐懼情境,與心理的回應機制,來自娜歐蜜.夏拉蓋的《錯把工作當人生的人》。

她是一位已有 30 年經驗的心理諮商師,關注人們的早年家庭經驗,如何影響日後的工作與生活。夏拉蓋從 30 年的諮商經驗中發現,人們每天其實帶著「兩種現實」去工作。

一種是外在工作,我們在那個現實中努力工作賺錢。

然而,我們的內心有另一個不一樣的現實,由每個人的獨特心理特質組成:

「這種內心現實主要源自潛意識,受壓抑的一切都棲居於此:痛苦回憶、種種衝動與渴望,我們人生初期所醞釀的,都在潛意識裡落地生根。這個內在現實的任務,不同於我們的外在現實,包括不讓不堪的事實與痛苦回憶失控,必須化解過去未解的衝突。」

我在《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曾寫到,在開始探索家庭經驗後,我驚訝地發現自己將父親的影子投射在老闆身上,認為中年的權威男性,都和我的父親一樣不好相處,難以親近。

直到一位新同事進來,看到她與老闆相處自在、熱絡,才發現是我們心中有著不一樣的「原型」。

她和父親關係很好,所以能延續美好的關係經驗,而我與父親疏離,同樣的恐懼成為職場印記。

如果你也有在職場上總是一再被挑動的情緒,或是一碰就痛的情境,我們需要做的,並不只是把外在的業務能力,或是向上管理能力增強。

回過頭看看內心,是什麼東西被觸動了?那才是真正的根源。

好文分享:【真實手札】書寫自我覺察日記,與自己對話,探尋內在的聲音


圖片|Photo by Giulia Bertelli on Unsplash

解開過往未解的傷痛,我們才會真正長大

我們總以為,隨著年齡增長,人們進入社會工作,「自然而然」就會成為獨當一面的大人,在職場上理性做事,依據最佳利益判斷,穩穩朝目標直線前進。

但過往在家庭、學校裡,我們沒有被滿足的被愛、被照顧、被理解等需求,也在不知不覺間被帶到職場,成為我們努力的「動力」,同時也是在內心恐嚇自己的「阻力」。

當不被愛的恐懼出現,我們可能就失去理智思考的能力,縮回當年那個傷心的孩子。

「我們真的是一群大人在工作嗎?還是全是帶著傷的孩子,想努力擺脫過去的陰影?」讀夏拉蓋的這本書時,我一直思考著這個問題。

同時心裡浮現了幾個過往不舒服的工作場景,像是:A 同事的排擠、B 同事的嚴厲、C 同事的冷漠。

回頭一想,這些展現其實也是他們過往的傷口在隱隱作祟吧?

而我自己何嘗不曾在職場上為了保護自己,變得嚴厲、冷漠,甚至排擠他人?

關於職場:唯獨在這,先忍一忍:職場上的「情緒調適法」


圖片|Photo by kikuo on PIXTA

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在職場上成為閃閃發光的大人模樣,那就要從為內心的孩子,擦掉傷心眼淚開始。

在每一次傷痛被觸發,讓你急著想要將那感受壓抑、拋出、轉移時,暫停下來問自己:「這是什麼?從哪裡來?從什麼時候開始的?那時發生了什麼嗎?」

或許那個一直被你藏在角落,躲在黑暗裡哭泣、憤怒、恐懼的孩子,會開始感覺到,你跟從前不一樣,願意看見他、感受他、聆聽他了。

我們都不要瞧不起小時候的自己,他很努力活著,現在的你也是呀!

「我們重訪過去,不是為了依附過去,而是要獲得自由。」這是書裡我最愛的一句話。

願你也能開始回訪過去的自己,對他們說:「沒事了,我能夠愛你了。」再將這份愛延續到職場,成為一位真正充滿力量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