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濱口龍介的改編自村上春樹《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的電影《在車上》,讓人看見真正的生命力量,從承認傷痛與療癒的過程中,才有機會蔓發希望。(內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文|床邊圖書館

你曾發現,村上春樹經典小說中的女性角色,經常死亡、或者失蹤、從男主角的生命中消失嗎?

如果你也發現了這現象,改編自村上春樹《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的電影《在車上》,將使你看見相同角色的不同可能。《在車上》導演濱口龍介的功力,看他如何改編村上春樹的作品就知道。如果不說導演是位男性,說是女性的話,恐怕也不會令人起疑。


圖片|《在車上》劇照

村上春樹作品中的女性,時常需要服侍「男性幻想」

村上春樹的作品中的女性,常是不具實感的女性。

在村上的故事之中,女性角色皆宛如一道深不可測的謎題,剛剛好能夠讓男性對她產生投射,剛剛好地在「性」上充滿許多奇妙之處,能剛剛好地服侍男主角的想像,剛剛好地和性愛中的女性,以及女人們獲得快感的經驗不符。

村上作品中的女性們,做愛時往往非常辛苦地勞動與表演,像在準備一場男主期待的大秀,她們一點都不自在,每次想到這一點,我就備感哀傷。

而村上春樹故事中的男主角,總是剛剛好地充滿孤獨與寂寞和疏離,剛剛好地只願看他們眼前女性的某些面向,剛剛好地對所謂自己深愛的女性其實不太真的關心,想要維護自己的想像。


圖片|《在車上》劇照

於是,村上春樹的小說中,經常有女性突然死亡,突然失蹤斷聯,突然從男主角生活中徹底消失。她們作為一道謎,更給了男主角繼續餵養孤獨疏離的材料,繼續以為自己是充滿傷痛與孤獨之人,因而自己是特別的。

為了這樣的「特別感」,渾然不覺地在生活中,對所愛的女性進行投射與拒絕聆聽的戕害,那也是一種長年且持續不斷的精神犯罪。

這些女性的消失,並非因為她們的神秘特質屬然,而是她們如作為一個實體活在這世界上,必然要離開這樣的男性。村上如寫不出真正的女性,她們必然在故事中迎向死亡/消失敘事。

男主角們從未想真正介入參與、了解他所愛的對象,他們從未想與人產生真實的連結,就連他們所謂最愛的女人,也是如此。

而濱口龍介拒絕再重述這樣的故事。

他電影中的女性,多有更豐厚的實感,更強勢。有更多的說故事主動權,並且往往是真正掌握電影進程的主角。

從片中廣島藝術節主辦單位方的阿姨,到男主角家福在藝術節期間被迫雇用的司機,到在舞台劇以手語出演一般有台詞角色的韓國啞女。

觀眾更在這部電影中,等到了村上春樹男主角從未有過的,終於睜開眼,踏出原本狹窄的想像世界,對一切了悟與懺悔,終於開始能真正的自我同理。

猜你想看:「被看見」即是療癒!關係心理學:愛是在對方的眼中找回真實的自己


圖片|《在車上》劇照

妻子如果成了一道謎語,那是因他無法傾聽

電影中,司機更這樣直截了當地對他說了,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的妻子根本沒有那些深不可測的你無法透視的,她的行為與她所展現的,並沒有哪一邊是虛假,而是共存,這就是她,沒有謎題,也沒有謎底。

對比劇中另一個具丈夫身分的角色,一位韓國丈夫,他為了聆聽伴侶的聲音,毫不猶豫地學習了妻子的語言,是這樣甘心用力的傾聽,他知道,唯有彼此能傾聽,才能真正彼此理解與連結。

而看似在光譜另一端的演員高櫬,反而與男主角極度相像,兩人相似之處不僅是愛同一個人,更包括兩人對女性的視角與解讀,差別僅在兩人的自制能力。車上的一場對話,導演以鏡頭正位交錯拍攝,更使男主角彷彿照鏡一般,突然領悟,其實自己與妻子的性,並非多特別,也終於領悟妻子一直想告訴他的事,她的八目鰻故事主角,就是她自己。

她透過外遇,像不斷給他線索一樣的想要展開對話,而他又如何次次視若無睹,直到最後她必須站在家門口對著監視器說,「我殺了人」。一直以高道德標準自居的家福,其實傷了所愛之人最深。

修復之路:「想再為愛勇敢一次」要修復外遇關係,必須檢視的三件事


圖片|《在車上》劇照

濱口龍介將村上春樹《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的文本,從電影名稱《在車上》做了較不令人尷尬的調整,更大幅挪動文本的軸心,將「男人有多孤獨」,轉換成「他一點都不孤獨,不僅不是最慘的人,一路收受好多幫助,是時候睜眼看看這個世界,理解自己如何犯錯、為何犯錯,承受罪孽,但與此同時,也要同理自己當時的創傷防衛反應。

療傷的方式有很多,既已曉得當時的代價,就別再這樣下去了,你要做的不是封閉而是打開」的旅程。

比起療癒之路,更接近於懺悔之路,同行之路,打開之路,奮力活下去之路。

這樣的意念,導演透過將整個故事與契科夫的劇本、戲中舞台劇不斷對照,更顯強烈,也是本片精彩天才到無以復加的神之筆。

同場加映:創作者的日常|村上春樹:對生活的自律,是為了更深入心靈

說到底,這雖仍是一部以男性為主角的電影,不過這個男性,終於明白了,拒絕聆聽是一宗罪,儘管再害怕,儘管那會破壞美好幻想,仍然得要聆聽。

而女性向來都不是一道謎,如果是謎,也是因為他拒絕接收女性給的資訊,也拒絕交流。這世界不只有他在孤獨,創傷與傷痛不能深埋,必須清理、必須展開對話,非以美好以秩序為名,將一切下壓,然後你會發現,其實在這些傷的深處,才是真正人們彼此能相通連結之處啊。

承認創傷之處,也是療癒能開始之處,真正的生命的力量,才能從中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