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愛情都需要面對荷爾蒙燒完的時候」如果他不回你訊息,又或者你已經不想回他訊息,那這段感情也許⋯⋯

親愛的海苔熊:

這首歌切切實實描述了我對前任的感覺。想忘記一個人真的不容易。或許對方可以安靜的離開,是最好的選擇。

我們的故事已經結束了,兩年的折騰,其實他也許曾經愛過我,但很快的他選擇了抽離,我知道自己很好,卻在最完美的時刻遇上了他,我的心就好像一點一點的被切割下來。

前幾天,我還是一樣在他消失的時候會寫了比較多東西給他,寫到:「不然我們就這樣結束吧」。

之前的他會回覆:「我暈⋯⋯不是說我在忙嗎,我還有很多事要做!」。我心想:「難道大便時,睡覺前不滑手機嗎,愛你的人,再怎麽忙都可以回覆吧?」雖然如此,我還是這樣被他一次次的回覆說服了、被安慰到了,然後患得患失又覆發了。

最近他覺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封鎖我,電話裡說完,帳號全封鎖。當下的我好無助,也許他真的不愛我,也沒想和我在一起,這也是對我放下是最好的方法。

其實過程艱苦,但我對自己做過的事,說過的話並不後悔,至少我勇敢面對,我也相信終有一天這一切都會結束,會完全的結束。

by 可可(點播時間:2022/1/25 上午 9:27:34)


圖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親愛的可可:

放不下前任的時候,旁邊的人用各種方式勸告我們,但我們就是沒有辦法下船,明明對方的態度很明顯,明明在這段關係裡他的付出已經不如一開始這麼多了,為什麼我們還是兩手緊抓著船桅不放,難道是在自討苦吃嗎?

在回覆你的信件之前,我也想要邀請讀這篇文章的大家一起思考這個問題:

  • 你是否曾經很愛一個人,這個人他已經不愛你了,你還是沒有辦法放手?

  • 你是否曾經很努力的想要跟一個人維繫關係,但發現從頭到尾只有你一個人在努力?

  • 你是否曾經被推開過了(例如拉黑/封鎖),但仍然很卑微的繼續等待他把你加回來? 

  • 你是否曾經透過朋友的朋友的社群去確認他的近況,想知道他過得好不好。如果他過得好你心裡面也有一點點欣慰但是也有一點怨恨,憑什麼他過得那麼好?如果他過得不好,那麼你心裡面可能會有一點難過,畢竟他曾經和你之間這麼愛過, 但同時也會有一點點雀躍,覺得他活該死好! 

延伸閱讀:對前任有「偷窺欲」正常嗎?失戀心理學:其實你一個人,可能比有了情人後更開心

心理學OK繃

或許這就是註定
註定失敗的結局
成熟帶來的孤寂
如滾水在心中滿溢

我的心
你放在哪裡
或許你
根本就不在意
錯把承諾當有趣
怎麼對得起
你我炙熱的痕跡

—— 告五人《好不容易》

倘若你也曾經經歷過類似的感覺,不論你們的關係是單戀、約炮、還是後分手關係(Post dissolution relationship)[1],大概都會陷入一種「搖擺不定」(ambivalence)的狀態,想起對方的時候有很多正負面的情緒,覺得很混亂。

Dailey、Zhong、Pett 與 Varga(2020)的研究透過一個有趣的方式來探討分手後複雜的心理狀態。

他們詢問這些傷心人「分開以後,想到對方的時候,開心的程度是多少?」同樣也詢問難過的程度是多少,各自以 1 分到 7 分,然後再透過一些特殊的算法,區分為下面三種類型的人

1. 高度混亂型:

對於前一段感情,想起來的時候會有很多快樂、也會有很多悲傷,想到對方的時候有許多正面的想法,想起對方得好,但也會想到對方很多缺點。總而言之就是腦袋裡面好壞都非常的「活躍」,一直在打架。

2. 極端型:

想起前任的時候,大多都是偏向正面(或者是偏向負面)的想法和情緒,不是還很依賴對方,就是很憎恨對方,比較少出現矛盾或不一致的狀況。

3. 中間型:

正向跟負向的分數抵銷,接近零,強度都不強。

結果發現,分手後時間越長的人,分手後的失落感(Break up distress)越少、腦袋裡面的胡思亂想、不一致也比較少。簡單地說就是時間能夠帶走一切,這個沒什麼新奇的;比較特別的是如果你繼續和前任聯絡,那麼不論你的情緒或者是思緒上面都會有更多的混亂。

說到這裡就可以下一個結論:早點封鎖斷絕聯絡,早點可以展開新的生活。


圖片|Photo by Adeolu Eletu on Unsplash

講起來簡單做起來難,為什麼要放下對方這麼困難?

最近我在讀客體關係理論 [2],突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當你在一個人上面投注了想法、情緒、幻想、感覺、評論、記憶、愛恨情愁、還有各種複雜的部分的自己的時候,這個人就已經不是他原先本身的樣子了。

換句話說,當兩個人聯絡的越少,甚至只有一開始的溫存激情,那麼後面維繫彼此的很多時候都只剩下想像,到頭來,你喜歡的並不是他這個人本身,而是你的幻想。

就像是網路上面流傳的那句話:「我想我喜歡的人並不是你,而是我想像當中的那個你;更明確的來說是,和你在一起的時候的我自己。」

上面那段話當中用的「人」,客體關係理論當中用「客體」來代稱,有許多意涵,其中一個我覺得最有趣的意涵是:這個客體其實是可以用任何其他的東西取代的。

並不是說你所喜歡的那個人可以被別人輕易取代,而是你可以曾經很愛很愛一個人,但這並不是人生的結局,過了一段時間,同等的投射也有機會發生在下一個人身上。

換句話說,你可能會很悲觀的跟自己說,從今以後我無法再這麼用力的去愛了,但這並不是事實,因為你還擁有愛人的能力,你還擁有把愛投射到其他人、其他客體上面的能力,只是還需要一點時間。

同場加映:「決定不再愛你的時候,我把一部份的自己也放棄」前任教會我們的 20 件事情

「我是相信愛情的,若讓我再選一次,我也還是會結婚生子的類型。只是我們需要用更踏實的角度去解讀愛情,那些達不到的幻想,讓我們寄托在戲劇裡就好。無條件的永誌不渝,其實不容易,任何愛情都需要面對荷爾蒙燒完的時候。而生活大部分在處理人性和現實的問題,婚姻也是。」

許書華說,她在給小孩講故事的時候,從來不輕易地把「王子跟公主最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說出口,因為他不想給孩子「莫名其妙就可以得到幸福快樂」的想法 [3]

就像書華說的,有的時候感情的淬煉不只是締造兩個人之間相愛的感覺,更多的時候也是讓彼此成為更加完滿。  

或許,最完美的那個時期的你,已經不會再重現了,已經在回憶當中和當時你們很相愛的那個過往一起隨著時光褪去了,但就算是這樣也沒關係,因為完美的你雖然凋零了,但完整的你還沒來。

持續探索自己的完整,就不用遺憾那些已經不再的完美。

我想投稿「海苔熊:為你點歌」:點我

想閱讀更多女人迷「#為你點歌」: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