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極簡生活」並不簡單嗎?首先你得先明白你為何要這麼做,再來就是你該怎麼做。它可以是說是讓你學會斷捨離,也讓你學會更加了解自己。

年末掃除,你是不是正在考慮「斷捨離」把不需要的東西清理乾淨?

不妨再做得更多一點,試試看「極簡生活」的執行。

2021 年一份發表在正向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的實證研究回顧表示,自發性的極簡生活——或我們說簡單生活——有比一般人更多的幸福可能。

新年新開始,讓自己對生活更滿足,跟著以下 5 個小小「心法」走入極簡的生活。

1. 你的「目的」是什麼?


圖片|Photo by David Iskander on Unsplash

在針對極簡生活與幸福感的普遍研究中,發現「自發性」與幸福感始終呈正相關。

自發或自願,這非常重要,如果你並不認同簡單生活的價值觀,是「被迫簡單」,那麼當然不會帶來幸福感——就像箱子裡的玩具是父母強迫,而不是你自願捐給孤兒院一樣。

因此在開始捨棄物品、減少物質欲望之前,請先問問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是想節省支出?擁有更多空暇時間?

還是單純想試試看不一樣的生活方式,都可以,前提是要有目的性,才能長久維持積極的生活態度。

同場加映:「你需要它,但不一定要擁有它」極簡生活提案:這六件物品可以用租的就好

2. 有意義的生活,要專注於有意義的人事物


圖片|Photo by Dominic Sansotta on Unsplash

「極簡」不為別的,旨在幫助你過上更有意義的生活。

研究一致發現,物質主義的價值觀與幸福感總呈負相關——自願簡單生活的人,生活重心不會是物質主義,他們找得到別的生活意義,也更能管理消費欲望(減少沮喪與焦慮),更專注於追求個人的心理需求、內在動機,而這些全都與幸福感的提升有關。

所以省思一下,真正對你而言有意義的人、事、物是什麼?

重要的保留,不重要的捨棄。

例如以購物短暫紓解焦慮的壞習慣,家裡已經長灰塵沒在使用的廚具、書籍與衣服,或那些令你感到疲憊的社交聚會。

極簡不是要你匱乏,把你真正愛的所有留在身邊就好。

你會喜歡:極簡生活養成:真正必要的不是收納,而是理解自己

3. 從小區域開始,丟東西前作「4 階段」思考


圖片|Photo by Arnel Hasanovic on Unsplash

該從哪裡開始呢?

以居家環境來說,斷捨離應先從最小處著手,如抽屜,然後再延伸至一個房間,最後一整個家。

當然,丟東西是一件需要毅力、狠得下心的難事,關於該不該丟,建議你能從 4 個階段去作思考:

  • 我需要嗎?
  • 如果我沒有它,我會拿什麼東西替代它?
  • 它合乎我的居家風格與品味嗎?
  • 為什麼我會擁有它?

最後一點最困難,捨不得丟,常常是因為一件物品有回憶,建議能先把這類物品收進一個箱子裡,一段時間後再回頭檢視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它。

推薦閱讀:極簡生活挑戰:你有勇氣,讓自己只靠 33 件單品生活嗎?

4. 面對欲望,該怎麼購物?


圖片|Photo by Heidi Fin on Unsplash

消費仍然是生活的必需(尤其在這樣的新年時候),極簡生活不是要你很摳,對價格斤斤計較,反而你更該「量少質精」,擁有那些美觀、用得久且不過時的物品,服飾或家具裡所謂的「經典款」就是值得投資的一種選擇。

氾濫的廣告正在為你創造欲望,當欲望產生時,意識到它,冷靜自問為什麼想要買它,因為有打折?明星的代言?親友的鼓吹?到底是需要還是想要它?

主動選擇你該擁有的,而非讓別人告訴你該擁有什麼東西。

5. 定期整理自己


圖片|Photo by Alisa Anton on Unsplash

或許你已經嘗試過幾次極簡生活了,但生活又不知不覺亂了起來。

這非常正常,定期去檢視自己很重要,養成居家清潔的好習慣——每個空間的間隔時間不同,例如衣櫥可能每季一次,臥室每周,書桌每天一次等。

在定期回顧與整理的過程中,你更能發現自己擁有了什麼、需要什麼、喜歡什麼,什麼樣的人事物又會對你的生活造成不必要的負面影響,因而對自己更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