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離開的時候想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是一本和媽媽一起以生死話題書寫的小書。面對親近的家人,你會談論死亡這個重大議題嗎?

文|申昭潾

墳墓、奉安堂、訃聞、壽衣、棺材⋯⋯持續和媽媽交談之下,原先難以啟齒的詞彙稍微減輕了些重量,媽媽甚至還補充說,隨著時代進步,如果有更好的葬禮選擇,就依此舉行。

媽媽夢想中的葬禮,是只有家人們相聚的樸素派對,這樣便足夠了。沒有一奠儀、也沒有弔唁花禮,只需準備茶點,然後像歐洲的葬禮現場一樣,演奏清朗悅耳的進行曲。

就像媽媽所說,那一刻來臨時,不希望任何人悲傷或流淚,而是舉辦一場充滿蕭邦進行曲的愉快葬禮,那麼媽媽人生的最後就可以實現心中嚮往的畫面。

「媽,離開之前辦場葬禮怎麼樣?」

「什麼?誰?我嗎?」

「對啊,媽媽的生前葬禮!」

聽到生前葬禮這個詞,媽媽嚇了一大跳。隨著人類壽命增加,死亡的準備時間拉長,死後葬禮的意義也逐漸褪色,因此,越來越多人在人生晚年,挑選狀態最好的一天舉行生前葬禮。

穿上最喜歡的衣服、以邀請函取代訃聞,帶著最燦爛的笑容迎接前來弔唁或參加派對的客人。沒有任何繁文褥節,和人生中定要記住的人,在分享回憶、呤詩、歌唱和跳舞中告別。

朝鮮時代的名臣燕巖朴趾源,即使年老行動不便,還是堅持不吃藥,擺設酒席和朋友們一起歡度,迎接死亡,就這樣和朋友們在愉快的聊天中離開人世是個多麼幸福的結局啊!

作家柳時敏也在書裡寫道,要佈置派對場地、互送手寫信、唱歌、喝啤酒和米酒,希望彼此解開心結,相互理解、原諒、然後毫無牽掛的離開。無論以什麼形式舉行,只要能夠成為照亮一個人孤獨人生的葬禮,便具有豐厚的內涵與價值。

想像二十年後媽媽生前葬禮的場景,我將拿出褪色的相片回憶每個時光、一起開心唱歌跳舞,寫信或吟詩表達難以用言語說明的心,然後大聲朗讀,度過一個像真正的派對般的一天,記住媽媽最後的樣子。

還有,希望這天對離開的人和留下的人而言,是一個滿懷感謝、尊敬的一日子。

想要表示感謝的人,互相握手問候;希望請求對方原諒的人,真一心表達歉意;想要恢復關係的人,彼此擁抱,拍拍對方的背;也想規畫一段心碎的時間,提早聊聊連死亡也無法阻擋的思念,盡情大哭後再盡情歡笑。

如果現場所有的感謝,諒解和愛融為一體,留下的人和離開的人,兩者的生與死將混合成同一種顏色,其他人則透過一個人生命的結尾,學習往後人生的價值,並為自己訂定美好的計畫。

如果那天來臨,我一定要盛情款待媽媽的朋友。為了讓鼻水順利流出來,送來醃漬芥菜泡菜的朋友;那些編織許多菜瓜布的朋友;製作了溫暖棉被,送給媽媽冬天使用的朋友。

為了讓大家度過酷暑,縫紉嫘榮短褲的朋友,還有二十年來始終如一和媽媽一起旅行的五位靈魂伴侶⋯⋯。與其在媽媽過世後一一拜訪他們,在極具意義的場合表示威謝會更好吧!我一定要跟他們說,我們收到了很多的幫助和關愛。


圖片|Photo by kotoru on PIXTA

同場加映:八十三歲的她用生前葬禮告訴你「世界很大 不必人人愛我」

「媽,你真的想舉行生前葬禮嗎?」

「離開前大家可以一起吃頓飯的話很好啊!」

「是娜娜.穆斯庫莉嗎?帶上媽媽喜歡的黑膠唱片,挑一首曲子,再配上相片或影片聊聊回憶怎麼樣?」

「好啊,奇異恩~~典!放好聽的歌,然後看著旅行時拍的照片聊天的話,應該會很快樂吧?」

媽媽談起她的葬禮,不知不覺流露出開朗的笑容。我原本以為將父母的死亡掛在嘴邊,說要為他們準備死亡,是一件不自在且忌諱的事情,但想到透過媽媽的葬禮可以照亮她的人生,就覺得自己果然做了正確的選擇。

希望大家記憶中媽媽最後的樣子,不是遺照中生硬不自然的表情,而是穿著美麗的衣服、配上幸福笑容的模樣。

葬禮是喚起家庭歷史和記憶的場合,所以無論是什麼形式,其價值都不會改變。

只是以最後的孝順為名,與無數連名字都不知道、身穿黑衣的弔唁者行禮,歷時三天送別的黯淡葬禮相比,絢爛花紋隨人群舞動而繽紛搖曳的幸福葬禮,似乎更適合媽媽。

媽媽在葬禮上,想穿什麼顏色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