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對別人的讚美沒有自信?如果這是你的狀態,蔡宜芳心理師邀請你每天寫下一件肯定自己的事情。

你愛自己嗎?或是你常聽到這句話,卻很困惑到底什麼是愛自己呢?

很開心女人迷《2022 play with time 手帳》收錄了我好喜歡的一句話——「無論發生任何事,都無損於你生命本質的美好。」

我從小就是個自我要求高的孩子,國小、國中考試都是前五名,還當班長或其他幹部。那時候的我,以為成績不好的同學就是不認真念書。一直到上了高中,才發現有我不管怎麼努力,卻也做不好的事情。

高中就讀雄中音樂班是一段非常挫敗的經驗,那段期間,不管再怎麼努力,術科成績卻永遠比不上別人,甚至是吊車尾,感受到深深的習得無助感。這段經驗對從小成績還不錯的我,是非常巨大的衝擊。除了變得沒有自信,也很擔心自己不夠好,別人是否會喜歡自己。

從經歷挫折到重新找回「自我認同」,大概花了六七年的時間吧!這段期間,我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罵自己︰「我怎麼這麼笨,這點小事都做不好!」連心情不好,都要責備自己為什麼會心情不好。

很多時候心情起起伏伏,有時候終於覺得自己還不錯,終於能肯定自己;有時候遭遇了一些挫折,心情又跌落谷底,覺得自己真是糟透了。

延伸閱讀:什麼是低能量?給焦慮者的三個能量恢復練習:看見自己、穩定自己、找出解方

這幾年,很多個案或聽眾會問我要怎麼「愛自己」、「肯定自己」,我覺得這從來就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因為我們都在「不斷考試、被比較」的過程中長大的。

從小到大,我們很容易用外在的結果來評價自己,像是︰考試考得好不好、比賽第幾名、考上哪個學校、別人是否喜歡我、IG 有多少人按讚。

還有父母、師長批判的聲音:「你考這個什麼成績,以後怎麼辦?」、「真是沒路用,你還會做什麼?」這些話語,可能都深深烙印在我們心中,變成自動化思考。長大後當我們面臨挫敗時,耳邊仍不禁響起父母批判的聲音,父母的聲音變成了內在自我批判的話語。

在華人文化中,我們從小學習謙虛是一種美德,父母告訴我們:「不可以驕傲」、「滿招損、謙受益」、「稻穗越豐實,頭便垂得越低」。

當他人讚美我們時,我們也不習慣接受他人的讚美,我們很容易這樣回應︰「沒有啦!那是我運氣好。」「剛好這次考試比較簡單啦!」在崇尚謙虛的社會氛圍中,我們也不容易學會肯定自己。

推薦閱讀:職場冒牌者症候群:為什麼我們總是會用「運氣好」來貶低所有成就?

大三時我開始接受心理諮商,心理師請我寫出我任何我做得好的事情,下次諮商時我告訴他︰「我找不到任何一件我做得好的事情,因為那些事情都是我『應該』做得好的!」過了好幾年後,我終於知道當時的我為何無法肯定自己。

因為我把所有我做得好的事情都視為理所當然,那我的目光就只能專注在我做的不夠好的事情,自然快樂不起來,也無法肯定自己。

大四的時候我聽了一場演講,主講人分享了這句話︰「無論發生任何事,都無損於你生命本質的美好。」我哭到不能自已。那一刻我才赫然發現,原來我不用做任何事情證明我是夠好的、我值得被愛,而是我的存在本身就值得好好被愛。


圖片|Photo by Darius Bashar on Unsplash

如果你也很難多愛自己一些,歡迎你做這個「自我肯定練習」︰

連續一個月的時間,請你每天在女人迷手帳或你的日記本中,寫下一件覺得自己做得好的事情。

任何簡單的事情都可以,像是「早上起床時我對我的女兒微笑說早安」、「我今天搞砸了一場面試,但我沒有罵自己」、「我緊張的時候有練習深呼吸」、「我今天回家很累,但還是煮了晚餐」。

不要把你做得好的事情視為理所當然,讓這些一點一滴的美好,成為你的「優點筆記本」,成為你愛自己的養分。

從今天起,請告訴自己:你的存在本身,就值得好好被愛。無論發生任何事,都無損於你生命本質的美好。